正在閱讀
回顧天才的視界 波希的魔幻異域

回顧天才的視界 波希的魔幻異域

為了緬懷知名荷蘭藝術家傑洛姆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約1450-1516)逝世500周年,…
為了緬懷知名荷蘭藝術家傑洛姆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約1450-1516)逝世500周年,其故鄉斯海爾托亨波希(’s-Hertogenbosch)的居民特地在今年舉辦一系列以「傑洛姆斯.波希500年(Hieronymus Bosch 500)」為名的節目活動,傾盡全城之力號召群眾來彰顯這位傑出畫家。尤其當地的北布拉邦特博物館(Noordbrabants Museum)在館長查爾斯.穆奇(Charles de Mooij)的帶領下,更是籌畫前所未見的大型回顧展「傑洛姆斯.波希-天才的視界(Jheronimus Bosch-Visions of a Genius)」。主辦單位希望藉此邀請各地的藝文愛好者,能來到畫家的原鄉故地,共同紀念這位舉世無雙的異想大師。本展不僅向多間典藏機構商借作品,更匯聚波希存世親作的20幅繪畫與19件素描,還包括同時期的相關作品共達百件之多。本展規模之大、質量之精,被全球藝文界視為是年度首要盛會,且讓我們一探波希繪畫中的異想國度吧!
北布拉邦特博物館舉辦一系列「傑洛姆斯.波希500年」節目活動。(攝影/林逸欣)
世間的生命旅程
在波希作品裡經常表現出凡人世間的各種面貌,無論是喜怒哀樂或悲歡離合,他的畫意總是具有濃厚象徵隱喻,例如《愚人之船》(The Ship of Fools)和《死亡與守財奴》(Death and the Miser)。前者描繪的是一群人坐在船上飲酒作樂,但畫面中央的焦點人物卻是修女與教士,諷刺意味明顯可見。後者則是敘述一位瀕臨死亡之人,陷入該用金錢賄賂死神抑或請求上帝救贖的兩難之中。因為圖中左方出現一位手持利箭的死神,正躲在門後瞄準躺在床上的主角。而人物後方有位天使扶持著他,指引上方窗間基督聖像的存在,但一旁的魔鬼卻悄悄地從床底幕簾後,拿出一袋錢幣來進行誘惑,整幅場景生動地表達人間生命的慾望掙扎。
Hieronymus Bosch, The Ship of Fools, c. 1500–10, Paris, Musée du Louvre, Département, des Peintures©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Parijs/Franck Raux
若要理解波希這種對於世俗與神聖兩者交織的複雜情形,就必須回到他當時的創作環境,而展品《布料市場》(The draper’s market in ’s-Hertogenbosch)便可加以清楚說明。該作描繪的是16世紀早期斯海爾托亨波希的日常景致,雖然題名為布料市場,但實際上畫面出現民眾的多種交易活動,透露當地熱絡的商務往來。但畫面前方一位頭頂光圈的聖人法蘭西斯(Francis)─布商守護者,其現身又暗示這幅作品其實也是件宗教繪畫。由此可知世俗生活與宗教信仰並非決然分立,而是呈現融合一體的雙重現象。另外根據主辦單位的考證,圖中後方背景的建築群體至今大都存留於世,而波希工作畫室即是右方數來的第七間。
就在這種繁榮商業的滋養下,波希的創作事業逐漸成長,並成為當時最負盛名的藝術家。加上他對宗教理念頗有熱誠,讓更多贊助人士前來登門拜訪。因此現在波希所留下的作品性質,大都是為其顧客所作,包括教會團體和富有商人等,且畫題內容也多以描述基督事蹟和聖徒使傳為主。儘管如此,波希還是透過他那一雙銳利雙眼與敏銳思緒,去探究這些看似尋常的生活事物,其背後所蘊藏的深刻意義。或許對他來說,世人的生命旅程就像是一場朝聖巡禮般,在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善惡交集時刻,凡人該如何面對無處不在的天使與魔鬼呢? 這股人性的掙扎、矛盾與齟齬,便化成波希筆下的奇幻異境,500年來吸引著無數追隨者。
Hieronymus Bosch, Death and the Miser, c. 1500–10, Washington, NationalGallery of Art, Samuel H.Kress Collection
基督與聖徒
在波希身處的時代,也是現代信仰在低地國家(The Low Countries)崛起的時候。由於歐洲宗教運動的關係,讓基督教義更貼近尋常百姓。當時不但《聖經》已經有荷蘭文翻譯,許多祈禱章句亦透過當地語言而被民眾使用,這讓信仰者更能理解教義內容。此種現象也可在波希的宗教繪畫作品中發現到,就像他以直接生動的視覺手法,去傳達宗教場景的核心要旨,一如《三王朝拜》(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所示。畫面中央的聖母瑪利亞抱著新生基督,坐在燦爛奪目的金色布毯上。其右方身著華服手捧珍器的東方三聖,正前來向祂們恭賀膜拜。而左方的喬瑟夫與農民們則在一旁注視,整體氣氛隆重喜悅祥和。
Hieronymus Bosch, The draper’s market in ’s-Hertogenbosch, c. 1530, Den Bosch
從美國借展而來的作品《聖安東尼的誘惑》(The Temptation of Saint Anthony),主要描述聖安東尼的行蹟故事。圖中他手持柱杖並跪在岸邊汲水,但前景部分卻出現一群奇異生物,包括烏龜、青蛙和魚鳥混成的不明物種。尤其一個具有四肢的漏斗形生物,正拿著刀盾張揚地四處跑竄,令觀者很難忽略其存在。也許這些魔物的現身,正是對主角聖徒的信心考驗與意志測試。另一幅《祈禱中的聖傑羅姆》(Saint Jerome at Prayer),則是體現聖傑羅姆的忠貞信仰。脫掉紅帽衣袍的聖傑羅姆,僅著白色薄衫跪趴在地,向著基督十字架祈禱。左側類似一頭小獅的走獸,則是依傍在一灘奇幻池塘邊,整幅畫充滿著神祕訊息。由於聖傑羅姆是波希命名的來源,所以兩者之間具有緊密關係。
Hieronymus Bosch, 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c. 1470–80,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John Stewart Kennedy Fund
除了單件作品之外,波希也製作不少幅三聯畫,譬如《聖沃格媞絲》(Saint Wilgefortis Triptych)與《隱士聖徒》(Hermit Saints Triptych)。據傳沃格媞絲是一位異教徒君王的女兒,但她為了拒絕下嫁非基督教徒,不惜犧牲生命而殉教身亡。波希在畫作中央部分,以戲劇化的細膩手法來述說這件慘絕人寰的聖徒故事,激發觀眾內心的悲憫情懷。而另一組聖徒群像,則是分別描述聖安東尼、聖傑羅姆與聖賈爾斯(Saint Giles)等人。透過這些聖徒對上帝信仰的堅定意志,他們得以從凡人慾望中脫離超生。波希再次不厭其煩地傳達出,世間之聖徒/魔鬼、神性/世俗、善良/邪惡互對的二元抗衡力量。
Hieronymus Bosch, The Temptation of Saint Anthony (fragment), c.1500–10, Kansas City, Missouri, 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purchase William Rockhill Nelson Trust
素描習作與最後遺作
今日多數觀眾幾乎都把眼光放在波希的油畫作品上,卻經常忽視他傑出精彩的素描畫頁。對於波希本人來說,素描並非只是畫作底稿而已,它其實具有完整的原創性。因此波希的素描成品,亦可視為他卓越創意的重要表現方式。根據現在學界的最新研究指出,當今存世的波希素描共有21件,而其中的19幅精品皆出現在這次展覽當中,可謂千載難逢。尤其一件名為《陰間景觀》(Infernal Landscape)的素描,更是近來才被人發現,為全球首度展示於世人面前。
Hieronymus Bosch, Saint Jerome at Prayer, c. 1485–95, Ghent, Museum voorSchoneKunsten
圖中來自地獄的各類珍禽異獸與魔幻場景,無不將觀者帶領至前所未有的想像世界,亦證明波希的天才創意是如此地活躍。
波希這股驚人的創作動力,一直維持到其晚年餘生。約在1495年至1505年時,他以《最後審判》(The Last Judgement)為主題,製作了一件曠世名作三聯畫。畫面中央的基督端坐在穹頂高空中,兩旁圍繞的跪拜聖徒與號角天使。正俯視其下芸芸眾生在地獄裡的痛苦掙扎。那裡不僅充斥著五花八門的異形怪物,彼此間的行為舉止亦讓人捉摸不定,堪稱是波希個人魔幻異想的極致境界。本次展覽的最後陳列品《往生視界》(Vision of the Hereafter)四聯畫,應該也是畫家去世前的終了遺作,分別描繪天堂與地獄的四個場景。如同本文開篇所提及,人類生命的周期就是一場生死循環。在面對不知何時到來的最終審判時,凡人應該上天堂或下地獄,只能端看自身抉擇了。
Hieronymus Bosch, Saint Wilgefortis Triptych, c. 1495–1505, Venice, Galleriedell’Accademia
Hieronymus Bosch, Hermit Saints Triptych, c. 1495–1505, Venice, Galleriedell’Accademia
Hieronymus Bosch, The Last Judgement, c. 1495–1505, Bruges, Stad Brugge, Groeningemuseum
林逸欣( 7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