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零捌玖的再製流行

零捌玖的再製流行

林群哲與童琬婷藉由跳舞帶領偏鄉的小朋友看到更寬廣的舞台。 文/陳俞廷 圖/零捌玖文創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出處/《…
林群哲與童琬婷藉由跳舞帶領偏鄉的小朋友看到更寬廣的舞台。
文/陳俞廷 圖/零捌玖文創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出處/《原視界IPCF雙月刊17期》
《Malikasaw部落搖擺—原住民流行舞蹈影像推廣計畫》是零捌玖文創整合行銷有限公司與原住民音樂創作者合作,為音樂作品量身打造流行舞碼,進行舞蹈影像拍攝,以推廣原住民流行舞的計畫。零捌玖期望利用新媒體及社群傳播無遠弗屆的性質,用流行舞的形式,將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實踐於生活中,讓更多人看見並接近。
《Malikasaw部落搖擺—原住民流行舞蹈影像推廣計畫》由林群哲與童琬婷夫妻兩人在臺東創立的零捌玖文創整合行銷有限公司所提出。不同於一般印象中原住民舞團的型態,林群哲與童琬婷兩人將自己原住民「混血」的身分融入對於流行舞蹈的熱愛,結合過去舞團參與、表演編排、舞台設計、活動經紀與培訓教學等多方經驗,以臺東電話區碼「038」成立了舞團,結合傳統與文化,返回故鄉臺東種下原住民流行舞蹈的種子。
所以跳舞吧,只要音樂還繼續響著
擁有卑南族與排灣族血統的林群哲,高中時捨棄棒球路後,開始在臺中和朋友自學街舞,適逢臺灣嘻哈舞蹈發展的黃金年代,自此開啟了他20年的舞蹈生涯,從各式的舞蹈比賽到巡演,林群哲對於舞蹈的熱情與努力讓他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者,多次為中、港、臺藝人編排舞蹈、表演規劃等演出。對他而言,每次演出都是嶄新且截然不同的挑戰,相較於其他舞者有更多軟、硬體概念的他,慢慢累積起這些珍貴而難得的經驗。
父親是閩南人,而母親是太魯閣人的童琬婷,自幼生長於臺北,她傾其心力投入流行舞蹈的領域,從熱舞社團一路跳進中視舞林大道,過程中即使沒有排練費或演出費,她仍舊咬著牙軋上4份工讀繼續跳舞。與林群哲相識相戀後,讓她接觸到幕後工作,引領她將幕前經驗帶到幕後,看見了表演者身分所可能面對的侷限,同時也看見整個展演產業裡普遍不足的缺塊,例如行政概念、企劃能力、行銷宣傳、活動規劃等。
民國96年,林群哲與童琬婷承辦周杰倫某次專輯演出時,周杰倫一句閒聊時的提議,悄悄地從林群哲的耳朵鑽入心底——「既然你是原住民,怎麼不放一點原住民的舞蹈元素進來?」這句話,令內心總掛記著40歲要回故鄉臺東生活的林群哲開始認真思考,在自己身體裡的兩個身分——舞者及原住民,是否還有更多可能性及發展性。99年,一次與舒米恩的合作機會,林群哲才終於放開手腳大膽實踐,將原住民族的音樂、舞蹈與流行文化結合。透過解構、再建構的過程,逐漸找到了他心裡的原住民流行舞蹈型態。
林群哲與童琬婷以臺東電話區碼「零捌玖」,致力推廣流行舞與原住民族文化的結合。
鼓躁身體的記憶,躍動靈魂的原力
童琬婷表示,對於原住民族而言,跳舞不僅是一種喜愛與本能,也蘊含著傳統文化意識,對於音樂與肢體有著敏銳而豐富的感受性。幾次與同為原住民音樂創作者合作的機會下,他們捨棄古調及傳統吟唱的方式,轉而以現代編曲的形式重新詮釋母語歌曲,融合傳統舞蹈動作與音樂元素,發展出辨識度高且極具特色的新型態舞蹈,而原住民音樂人林廣財所演唱的《頌讚歌》,便是零捌玖第一個概念性作品。他們期待,藉由現代流行文化的重新轉譯,讓深邃且沉斂的原住民族文化變得易於跟大眾親近,同時延續其傳統意義並賦予嶄新的意涵。
童琬婷坦言,除了林群哲希望在40歲時回到臺東,決定離開臺北的原因更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也為了別人的孩子」婚後,兩人擁有兩個小朋友,希望讓自己的孩子在開放自在且單純質樸的自然環境中長大。而一次夫妻倆回到臺東找朋友的經驗,更促使兩人下定決心回歸原鄉;當林群哲在小吃部裡和朋友聊天時,有位部落的小朋友拉著童琬婷一直聊天,過程中她發現部落裡多數父母因經濟壓力而無暇照顧小朋友,也深刻體認到偏鄉小朋友成長環境與發展條件的弱勢。
林群哲(左)與童琬婷(右)。
夫妻倆討論後,決定將臺北的資源與機會帶到臺東,舞團需要舞者,而舞者需要舞台,不僅是各取所需的正向互動,更可以是活絡在地文化及教育機會的良性循環。除了以舞蹈教學維持舞團營收外,零捌玖也與臺東教育單位及在地非營利組織合作,走入比偏鄉更遠的偏鄉,兩人摒除給予及被給予的角色身分,並非「關懷」或是「幫忙」,即便提供免費課程,也會刻意讓小朋友以整理教室、協助拍攝、參與演出等方式回饋,令參與的小朋友意識到並且能肯定自己的付出,如此模式不僅是兩人的信念,也是零捌玖創立的堅持。
創立第二年的零捌玖,透過《Malikasaw部落搖擺—原住民流行舞蹈影像推廣計畫》不僅使原住民音樂創作者有更多曝光的機會,更要讓小朋友將自己的熱情與努力,落實成宣傳素材,走出部落、走出臺東並邁向更大的舞台!
笑稱自己孩子混血很徹底(排灣、卑南、閩南、太魯閣四族)的兩人,有著更大的夢想——期待大家不再拘泥於形式與傳統,不再分化族群和敵我,能夠一同立足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他們希望揉和生命經驗及個人所長,透過原住民流行舞蹈除去所有標籤,以傳承原住民族珍貴的文化。
原視界IPCF雙月刊( 24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