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經典再現,蔡茂松書畫藝術回顧展在史博

經典再現,蔡茂松書畫藝術回顧展在史博

自7月23日至9月11日止,國立歷史博物館規劃「海嶠勝概─蔡茂松書畫藝術回顧展」,精選台灣當代山水畫家蔡茂松的…
自7月23日至9月11日止,國立歷史博物館規劃「海嶠勝概─蔡茂松書畫藝術回顧展」,精選台灣當代山水畫家蔡茂松的作品百餘件在該館國家畫廊展出,吸引民眾前往參觀。1943年出生於台灣嘉義縣義竹鄉的蔡茂松,1963年考入國立藝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身)美術科國畫組之後,受到前輩畫家傅狷夫的啟發,同樣秉持「寫生」為傳統水墨注入活力的看法,結合自幼對繪畫及鄉野山色的熱愛,其山水作品無疑是台灣當代水墨藝術中獨一無二的美麗風景。自1980年代以來便創作不輟,創作深受畫壇肯定,在國內各項畫展中獲獎連連。他在藝術教育上更盡心盡力,培育門生無數,歷任國立台南大學美術學系主任、長榮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兼學系主任、長榮大學媒體設計學系主任等職。
蔡茂松2014年作〈中橫攬勝〉,175×93公分。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蔡茂松從最初1967年創作、國立藝專畢業展展出的〈橫貫公路所見〉,到1971年於台北市美展初試啼聲、榮獲國畫類第一名的〈天祥秋色〉,直至1984年大成之作的〈偉哉中橫〉,中部橫貫公路始終是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發源地。〈偉哉中橫〉縱長180公分,橫達676公分,在展場上備受注目。巨大尺幅帶來驚人的氣勢,蔡茂松也藉由這件作品於1985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章,為書畫類首位獲獎者。在這條創作的漫長路途中,中橫公路東段的天祥是蔡茂松開始寫生、實踐課堂所學之處。用耳目感受真實自然的磅礡動人,畫家以傳統筆墨皴染的工夫表現台灣特有的鬱鬱山林。2014年完成的〈中橫攬勝〉仍是畫家長期以來熱愛的山水主題,但歷經近50年的描摹,蔡茂松更加駕輕就熟地運用彩墨和奔放自由的線條,兩者共同譜出雄壯宏偉的節奏。
蔡茂松1971年作〈天祥秋色〉,183×90公分。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除了壯闊的山河景色,寓居台南的蔡茂松也將南台灣的鄉間風情繪入畫中,展現台灣活潑趣味的一面,實踐他自己提出的創作觀點:「無論從那一個角度追國畫的創新,『生活環境』是一個基本要素。」2016年完成的〈瓜圃果熟〉即是農村生活常態,蔡茂松描繪瓜田,向後延伸的田畦讓畫面顯得深邃寬闊,引領觀者看見遠景中恬靜的林後農舍。畫家大筆一揮,前景的西瓜立即成形,不僅圓潤飽滿,在蔓生的深綠色瓜藤環繞下,更顯翠綠欲滴。透過靈巧生動的畫筆,畫家帶領觀眾走入他眼中的「日常景色」,為平凡的生活面貌重新定義。有空不妨來一趟史博館,感受台灣景致的真善美,包準你會心一笑。
國家畫廊展場。攝影╱張筠
張筠( 7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