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簡秀枝專欄.透視全球畫廊主】是President,也是Farmer 藝術莊園樂的豪瑟沃斯經營學

【簡秀枝專欄.透視全球畫廊主】是President,也是Farmer 藝術莊園樂的豪瑟沃斯經營學

與其說是在賣你一件作品,不如說是推廣與分享一種價值和生活方式,這種價值,就叫藝術生活化,這個情趣,就叫藝術莊園…
與其說是在賣你一件作品,不如說是推廣與分享一種價值和生活方式,這種價值,就叫藝術生活化,這個情趣,就叫藝術莊園樂。
回歸日昇月落,皈依晨起夜息,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就在那指尖腳踏之間。誠如伊萬(Iwan)自己形容的:「能夠住在自己工作的地方,並與朋友分享自己種的蔬果,還有什麼比這更好?」
兩趟美國之行,典藏探訪團隊,在紐約雀兒喜區與洛杉磯近郊,親眼目睹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對待藝術的真誠與高度。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簡秀枝與沃斯夫婦(中),右一為資深行銷總監Amelia Redgrift。(攝影/謝盈盈)
那絕不只是一家商業畫廊,而是把藝術推廣的狂熱,一肩挑起,廣在文明城市與鄉間小鎮,教育推廣,期待落地生根,成為信仰,更成為藝術生活化、代代相傳的志業。
今年元月間,寒冷的紐約22街,豪瑟沃斯畫廊的展覽如常,寬敞明亮的大樓展廳,呈現不同藝術家作品,不但媒材、品項多元,甚至還有藝術家,以狂野創意,在畫廊內部打造餐酒吧枱,讓藝術有了感覺,更有人氣與溫度。2月16日,我們又飛洛杉磯,位於洛城近郊老舊麵粉廠,脫胎換骨,成為新舊交疊的藝術聚落。室內展間、影像陳列室、庭園雕塑區、書店、禮品店⋯⋯等等外,還有植栽綠林帶、養雞場。開放式的西餐廳,輕酌小宴,人進人出,成為雅俗共賞的多元空間。
不只是畫廊裡有藝術餐廳,在英國郊區,更有大型農莊,可以享用自產的有機肉、自製蛋糕、鮮果奶昔⋯⋯,還有藝術家駐村,現地創作,塗鴉牆、藝術吊飾、戶外大型雕塑作品等;把藝術展演,藏身在青山綠野、鳥語花香之中。維多利亞時代的古老建築,因為藝術理念的加持,成為藝術愛好者的聖地,全世界重要藝術創作者與收藏家,絡繹於途。
Oudolf Field, Hauser & Wirth Somerset, 2016-2017. Photo: Jason Ingram
銷售奇才打造藝術王國
如何發想打造出這樣與眾不同的藝術王國?又如何讓畫廊開枝散葉,呈現日不落國奇蹟?
豪瑟沃斯畫廊主持人伊萬與曼努埃拉夫婦,16日在洛杉磯接受典藏採訪團訪問時,細說往事。
伊萬從小愛藝成趣,更是天生的銷售奇才,渾身的藝術DNA,註定他走上藝術推廣的不歸路。任誰都不敢相信,伊萬賣出第一件作品時,才7歲,乳臭未乾小屁孩,卻能自如上手。
伊萬回憶說,當年他看到亨利.摩爾和賈克梅第的雕塑,覺得很有趣,因此動手仿製。當時,他的曾祖父在村子從事營建,為村民蓋房子。伊萬發現有一種類似水泥的石灰岩,加熱時會變軟,他的奇發異想,就用那樣的軟材料,參考亨利.摩爾和賈克梅第的雕塑外型,臨摹仿效,然後利用曾祖父快蓋完房子的地下室作展示。由於地下室就靠近街邊,行人出入頻仍,很容易看到地下室裡面,吸引許多觀眾。聰明伶俐的他滔滔雄辯就能輕易賣出作品,淨賺了70法郎,從此食髓知味,迷上了交易。
首次的賺錢經驗,伊萬得到二個結論:
一是,銷售活動,一定要加強宣傳,同時銷售人員一定要在現場,才能桌邊服務,及時答覆問題。這個認知,影響到他日後的畫廊布局,盡可能拉進與買家的距離,並經常性噓寒問暖、互通訊息,款待買家。二是,他確定自己很會賣作品,但不一定會做作品,因為與他一起動手模仿作品的表兄弟們,做得比他逼真,只是因為人不在銷售現場,錯失解釋機會,一件也沒賣掉。
伊萬不諱言自己從小就很愛作生意,高昂的賺錢企圖心,讓他16歲就開設自己的第一家畫廊,也曾追著藝術家跑,在埃及開羅迷路。他逐漸發現要賺錢,必須從大藝術家的大作品下手,例如,畢卡索、夏卡爾等耳熟能詳、收藏家喜愛的熱門收藏品,既容易交易,利潤相對也高。
不過大藝術家高高在上,作品也不容易拿到手,他知道那些還沒有出名的藝術家,對他來說,比較沒有門檻,因此他下定決心,讓自己有錢後,才可以大量買進年輕藝術家的大批作品,才更能為藝術作推廣,教育與影響市場。
22歲那年,機會來了。伊萬努力敲開曼努埃拉家的門。曼努埃拉的家族在地方上享有盛名,她母親Ursula Hauser更是瑞士零售業巨頭與重要收藏家,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曼努埃拉的母親,也是自己未來的岳母,在蘇黎世共同開設畫廊,1992年共同創辦了Hauser & Wirth畫廊。
岳母的智慧、財力,加上他的熱忱與衝勁,畫廊生意很快就發展起來了,反而是他花了好長時間才讓曼努埃拉接納他甘心下嫁。而Ursula也是伊萬最重要的藝術顧問,到現在伊萬說連他自己的頭髮和形象,都還是Ursula給他的意見,以前Ursula還會負責幫他剪頭髮。
伊萬‧沃斯與Ursula Hauser,拍攝於1988年。
從代理張恩利到進軍亞洲
伊萬對亞洲是陌生的,尤其對亞洲人不夠瞭解,所以計劃到亞洲設立畫廊空間,真正與亞洲藏家建立關係。目前畫廊代理了全世界73位藝術家,而張恩利是唯一的中國藝術家。
伊萬解釋,2007年左右,當時中國當代藝術是全世界的焦點,一向相信緣分,又謹慎的伊萬,並沒有刻意要找「中國」藝術家。一直到與泰德美術館國際藝術收藏主管Gregor Muir見面,Muir力薦張恩利。10年前的張恩利,一句英文也不會說,抽著菸,透過翻譯介紹自己的作品。雖然有語言的隔閡,伊萬說,第一次見恩利,就有相見恨晚的感慨,彼此惺惺相惜。這10年來,張恩利跟著豪瑟沃斯畫廊的大家庭成長,也反饋了很多意見協助豪瑟沃斯畫廊。2010年正式簽下張恩利,果然判斷不差,張恩利很有外國藏家緣,他的作品吸引很多西方美術館,張恩利水到渠成下,順勢而為,逐步進入西方美術館的收藏體系,成為主流藝術家。
張恩利在「Four Seasons」展覽中作畫。Hauser & Wirth Somerset, 2015. ©Zhang Enli Courtesy the artist, Hauser & Wirth and ShanghART Gallery
有了張恩利代理的成功經驗,豪瑟沃斯畫廊更認真思考是否該進入亞洲?進入中國?最初張恩利不置可否,直到兩年前,他開口說:「伊萬,現在可以進軍亞洲市場了。」豪瑟沃斯畫廊於香港落腳,特別感謝張恩利的適時加持。
伊萬忍不住透露了一個小心聲。他小時候看到美國卡特總統是在花生田中成長,覺得總統和農夫這個組合好酷,所以他媽媽當時問他長大後要做什麼?他說總統和農夫,現在他的夢想實現了,他是豪瑟沃斯總裁,也是不折不扣的農夫。作農夫的心願,其實從小就養成。
率真交流,與藝術家互信忠誠
伊萬認為,以畫廊為基礎的藝術空間,應該成為透過藝術的生活方式主張與表達,非狹隘的藝術收藏盛宴而已。「將藝術滲透到社區,耳濡目染下,提升人們對藝術生活的理解和熱情。」
當豪瑟沃斯在英國薩默塞特的農場完成,一批批訪客慕名朝聖,在四季分明、百花綻放的鄉野地區,拜訪藝術家,品評展覽盛會,品嚐在地野菜,看看牛羊豬雞,然後在旅館駐留一、兩夜。說伊萬會做生意,不如說他愛交朋友,因為透過農莊生活的分享,非常容易洗滌出人性中的原真、原我,這種生活態度與方式的交流,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拉近許多。
「我不作強力推銷的動作,但我期待收藏家們看到我們專業策展團隊作出的展覽,有了感動與反應,願意進一步互動,我們才會給予後續的解說或教育。」他說。最有效果的藝術交易,是分享感動後,在一定的信任與共識基礎上,水到渠成。
畫廊與藝術家的關係,看似微妙,也極度競爭,好的藝術家人人搶,為簽到心儀的藝術家,所以一線國際畫廊都要使出渾身解數。伊萬不否認這樣的產業生態與現況,緣盡情了琵琶別抱時有所聞,但豪瑟沃斯讓圈內人津津樂道的是,藝術家的忠誠度非常高,旗下藝術家不乏9旬高齡老奶奶,抑或藝術家過世後的繼承基金會,多年來未見終止代理關係。
高齡9旬的Geta Brătescu在她的工作室,拍攝於2015年。© Geta Brătescu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 Photo: tefan Sava
「有幾位藝術家告訴過我,他們為什麼願意加盟,是因為我們對他們也很忠誠。」「所有加入我們的藝術家,我們都願意陪他們走上很長一段路。不會朝令夕改,粗暴對待。」例如在打造薩默塞特之初,伊萬便廣邀旗下藝術家親赴現場,「看看那個場地,值不值得您們作展覽?」尊重、款待藝術家的細膩作風,深受讚許。
「畫廊需要賣畫、作生意,但商業因素,從來都不是我們挑選藝術家的標準。」「我們當然知道雕塑不如繪畫掙錢,但我們從不會基於這一點來選擇、甚至影響藝術家的創作方式。我們只關心他是否忠於藝術,是否全力創作!」「藝術家們當然都會有低潮期,我更願意把這些階段稱作他們職業生涯中的『安靜時刻』。在這種時候我們會繼續支持他,在財務上提供幫助,或者委託他創作作品。」
當然,忠誠之外,還有經驗。
「我們對藝術市場了如指掌。我們能幫藝術家接觸到最新的理念、最一流的評論家。我們也有自己的出版社。我們胸有成竹,可以告訴他們,是出版一本裝點咖啡桌的輕鬆讀物更好,還是出版一本嚴肅、但擲地有聲的學術書籍更好。我們始終個案思考,回歸專業建言。」伊萬直指核心。
樂在藝術與生活融合
伊萬讓豪瑟沃斯畫廊在畫廊業脫穎而出的一件事,就是讓藝術走出象牙塔,讓普通人也有一種消費得起藝術的感受,方式就是用極富特色的藝術空間取代傳統畫廊,把藝術和建築、美食、文化與社區相融合。
因為妻子曼努埃拉是一位廚師,伊萬也是熱愛食物的人,他開玩笑說,他母親的祖先,是從義大利來的,移民到瑞士,之前在義大利的工作無法繼續在瑞士做,所以開了餐廳,然後他自己的名字裡,其中一個部分,也有餐廳主人的意思。繼承這樣的遺傳,餐廳與畫廊同在,互利互惠,也成為豪瑟沃斯畫廊的企業文化,紐約有吧枱,薩默塞特、洛杉磯有餐廳,而香港剛剛才要埋鍋造飯,他要再看看!
位於洛杉磯的餐廳Manuela。Photo: Joshua Targownik / targophoto.com
從瑞士蘇黎世、到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洛杉磯……,一直到3月26日開張的香港新據點,井然有序,一日千里。不但躋身國際畫廊界名列前茅的巨頭地位,連英國王室成員尤金妮公主(Princess Eugenie)也選擇加入畫廊,以副總監的高位參與決策,發揮效力,成為業界美談。
自詡瑞士鄉下出身,伊萬與曼努埃拉夫婦樂在田園,更樂在分享這種藝術生活化的新產業形態,令人寄以厚望,也嘖嘖稱奇,這樣的經營思維與邏輯,堪稱表率!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290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