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Seen by Debbie】「放下吧」,尼可.凱夫的夏日舞廳

【Seen by Debbie】「放下吧」,尼可.凱夫的夏日舞廳

美國藝術家尼可.凱夫(Nick Cave)於紐約公園大道軍械庫(Park Avenue Armory)的展覽演出「放下吧」(The Let Go) 應該是6月的紐約除了「驕傲月」(Pride Month)系列活動外最受關注的展覽。
尼可.凱夫(Nick Cave)於紐約公園大道軍械艦庫藝術中心(Park Avenue Armory)展覽「放下吧」(The Let Go)現場一景。(攝影/Nick Knight,黃彥榕提供)
美國藝術家尼可.凱夫(Nick Cave)於紐約公園大道軍械庫(Park Avenue Armory)(註1)落幕的展覽演出「放下吧」(The Let Go) 應該是6月的紐約除了「驕傲月」(Pride Month)系列活動外最受關注、社群網站打卡次數最多的展覽(派對)之一。曾是紐約知名現代舞團阿爾文.艾利(Alvin Ailey)舞團的舞者,凱夫自1990年開始擔任芝加哥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設計系系主任。穿著時髦的凱夫認為自己是一名視覺藝術家,只是擅長使作品舞動起來。他最廣為人知的系列作品是顏色繽紛、造型討好的「連聲衣」(Soundsuits)——一種由各種不同材質與形狀的布料拼裝而成的可穿戴式軟雕素。這系列作品發展於1992年起,是他對於當時洛杉磯警察毆打手無寸鐵的非裔美國人羅德尼.金(Rodney King)而引發的洛杉磯暴動的回應(註2),其藝術實踐試圖為這絕望的氛圍注入力量。
尼可.凱夫(Nick Cave)展出「連聲衣」(Soundsuits)系列作品。(攝影/James Ewing)
雖說能進入軍械庫進行展演對於藝術家來說是一種里程碑,但凱夫同時對於公共藝術或於非典型展演空間的限地製作亦有著豐富的經驗。去年9月凱夫在麻州當代美術館(Moss MoCA)創作的大型雕塑裝置《直到》(Until) ,並於展覽期間邀請知名編舞家比爾.T.瓊斯(Bill T. Jones),舞者奧奎(Okwui Okpokwasili),歌手赫爾家.戴維斯(Helga Davis)等人,以他的裝置為舞台進行現場演出。2013年為了慶祝中央車站百周年,他也曾與創意時代(Creative Time)及紐約交通局藝術部門(MTA-Arts for Transit)合作,與30位身著其「連聲衣」的艾利舞蹈學校學生合作帶來慶典表演《聽到了》(Heard By)。
尼可.凱夫(Nick Cave)展出「連聲衣」(Soundsuits)系列作品。(黃彥榕提供)
「放下吧」一展另一重要元素是兩座高12公尺,寬約三公尺半的宛若彩色瀑布般的流蘇布幕,裝置隨著音樂與輸送帶移動。顏色七彩漸層,有紅色、黑色、綠色、藍黑等,象徵著非裔黑人與警察間的緊張關係。不探究其背後深意的話,整個展覽空間就如同一個名為尼可.凱夫的大舞廳,在嚴肅的創作理念背後這道布幕也成為網紅們最愛的拍照景點 。這檔展覽的政治意圖很明顯:討論身為非裔美國人在今天所代表的意義。凱夫表示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用藝術營造一個能夠抗議不公,讓各色人群與種族都能自由發聲的場域,現場表演同時回應1990年代層出不窮的警民衝突。於是他用七彩布幕製作了凱夫式的殿堂,晚間表演時則成為演出布景,當現場音樂響起時則搖身變成派對舞動的最佳夥伴。這舞廳同時也是凱夫對酷兒(Queer)舞廳的致敬。
身著「連聲衣」的表演者們起身與觀眾熱舞。(攝影/James Ewing)
此節目主要分為週末的互動裝置及週間晚上的現場演出《右上》(Up Right)兩部分。《右上》是凱夫與編舞家法蘭西絲卡.哈潑(Francesca Harper)及哈林合唱團(Sing Harlem Choir)共70名表演者參與的現場聲裝秀。表演上半場是開始時鋼琴聲響起,合唱團開始訴說著1990年代非裔族群與警察不愉快的關係,現場共有七位不同性別與膚色的表演者靜靜坐在椅子上,由助理將凱夫製作的可穿戴的「聲裝」一件件的組裝,為表演者變裝,隨著每件衣服的樣貌不同,組裝速度也不一致,組裝完成後身著「連聲衣」的表演者們就會起身與觀眾熱舞,直至歷時約一小時的表演結束。凱夫備受大家喜愛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的雕塑作品造型討喜,現場演出融合了幾個重要元素:教育、社群與集會。他的作品常常會被跟其他同輩當代藝術家:如傑夫.昆斯(Jeff Koons)或保羅.麥卡錫(Paul McCarthy)並列在一起。
展覽「放下吧」(The Let Go)的參與者。(黃彥榕提供)
「放下吧」(The Let Go)展覽規劃現場演出《右上》(Up Right),由尼可.凱夫(Nick Cave)與編舞家法蘭西絲卡.哈潑(Francesca Harper )及哈林合唱團(Sing Harlem Choir)等共70名表演者參與的沉浸式演出及裝置。(攝影/James Ewing)
展期間的週末,凱夫則將空間讓度邀請各領域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前來共襄盛舉,並以其搭建的舞台進行即興創作。軍械庫也會定額發放免費票卷給教育單位,鼓勵舞者參與。但此舉也引起另一種討論:若希望專業舞者到場即興演出,應該支付相對酬勞,而非只是給予免費票券,變相成為一種剝削。在6月中時舉辦特別活動——自由舞會(The Freedom Ball)——於活動中選出最具創意的服裝,頒發獎金2萬美金(合60萬新台幣)作為獎勵。
於演出現場熱舞的群眾。(攝影/James Ewing)
於演出現場熱舞的群眾。(攝影/James Ewing)
「您受邀前來參與夏日派對」(You are invited to the dance party of Summer.)是本展開幕邀請函的開場白,邀請大家放下繁瑣的事物共襄盛舉。 開幕幾週後,我來到西雅圖美術館(Seattle Art Museum),在館藏中又看到凱夫在2006年創作的的連聲衣作品, 至此,回味起那晚長達半小時的拼裝現場,是第一次用藝術家的角度看到作品最真實立體的面貌。 凱夫與他的聲裝雕塑將繼續在世界各地巡演,他的繽紛將繼續被更多人認識,然而除了熱鬧外還留下什麼樣的想像空間,值得我們細細思索。

註1 紐約公園軍械庫(Park Avenue Armory)是紐約最具代表性的巨型藝術中心,自2009年開始致力於委託藝術家為空間製作限地展演作品,也有國際級的藝術品裝置:如2009年開幕時巴西藝術家埃內斯托.那托(Ernesto Neto)、2010年法國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巨型裝置、2013年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的《瑪利娜的生與死》(The Life and Death of Marina Abramović );以及今年七月登場的比利時劇場名導伊沃.凡.霍夫(Ivo van Hove)的《納粹狂魔》(The Damned)等國際級製作。
註2 洛杉磯暴動(LA Riot)起因爲三名歐洲裔白人警察跟一名拉丁裔白人警察聯合對手無寸鐵的非裔酒後超速司機羅德尼.金(Rodney King),執法過當後被無罪釋放,引發非裔跟拉丁裔民眾上街抗議,最終引發一連串暴動。 羅德尼.金的影片在網路上至今依然可見,而這也是美國警察利用公務之名對有色人種的暴行的紀錄。
黃彥榕(Debbie)( 5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