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步步為營.信任搏感情:專訪嘉記珠寶負責人林嘉瑞

步步為營.信任搏感情:專訪嘉記珠寶負責人林嘉瑞

嘉記珠寶全體員工大合照。(攝影/董耘,嘉記珠寶提供) 「要做到讓客人相信你,需要很長的時間,但要毀掉這分信任,…
嘉記珠寶全體員工大合照。(攝影/董耘,嘉記珠寶提供)
「要做到讓客人相信你,需要很長的時間,但要毀掉這分信任,只需要一瞬間。信用不好的人,買賣都會有困難。相對的,信用好的人辦個展覽,別的廠商願意借個高單價的貨,一毛錢也不拿。這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嘉記珠寶負責人林嘉瑞緩緩道出自父親的諄諄教誨,一脈傳承始終不變的企業經營理念讓他邁出愈加穩健腳步,帶領嘉記珠寶走向未來。
人對了,貨就對
嘉記珠寶創辦人林宜順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24歲隨伯父北上,當時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珠寶推銷員,30歲自立門戶,從此與珠寶結下不解之緣。嘉記珠寶現在由第二代林嘉瑞接手經營,說起父親林宜順的影響,他面帶懷念地娓娓道來:「其實我父親對我的影響滿大的,尤其是在公司經營這一塊,當中並沒有什麼太高深的經營學問,一路走來都是挺單純的,就是『看好東西,買好東西,跟客人介紹好東西』,公司經營的核心理念是永遠不會變的。」不管是珠寶本業,或者是古董收藏,林嘉瑞一直記著父親所說的話,看一家店的好壞,重點是在「存貨」:「存貨是最重要的指標,過去我不太懂為什麼是要看存貨,後來我才明白,時間越久的店或收藏,除了招牌、名聲,存貨都是很可觀的。看存貨的意義在於了解這家公司經營的脈絡,貨只要好,就不用怕沒有客人。」從小就跟在父親身邊東奔西跑,在建國玉市、光華市場來回穿梭成了林嘉瑞少時最深刻的記憶。此外,父母親更會帶他們到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及海內外知名博物館參觀,練就了他的好眼力。林嘉瑞笑說他入門都看到對的東西,算是運氣比較好的。
嘉記珠寶負責人林嘉瑞與〈文殊菩薩〉、〈心經如來佛〉合影。(攝影/董耘,嘉記珠寶提供)
18、19世紀〈白玉嵌寶三件組〉(班指、手鐲、皮帶扣)。(嘉記珠寶提供)
話說至此,他卻也很感慨地道:「現在的圈子很難判斷一家店好壞,因為你不見得看得到他的存貨。有的是相處一久就會拿東西給你看,這時就會知道他的深淺和信用。這方面是比較需要時間,也比較難學習的部分,看貨真的沒那麼容易。」他笑著比喻,好似來珠寶店的客人,有人會全身上下掛滿珠寶首飾,但這些可能就是他的一切,但相對的,也有穿著樸素但身價不凡的客人。
本身擁有財經背景的林嘉瑞,接掌嘉記珠寶這幾年,有了不少體悟,其實金融跟珠寶經營很多地方是共通的:「我父親常說只要注意兩點就可以,一是存貨,另一就是人。現在我覺得看人比看貨更難。」他說比起他父親的時代,現在這個社會騙人的技術、手段真的是百百種,五花八門。但話鋒一轉,「只要人對,貨就對了。重點就在於到底要怎麼看人?」人心隔肚皮,看人可說是在現今社會走跳必備的技能,方法因人而異,林嘉瑞自己認為社交圈很重要。他自己參加了很多社交團體,認識各行各業的人,扎扎實實地訓練出看人的眼光:「你可以觀察這個人經營事業的態度、對東西的看法、價值觀等,從很多方面都可以判斷一個人對或不對。」林嘉瑞表示,現在台灣的珠寶或古董市場因涉及的金額日漸增大,經常看到有店家、廠商與客人間有複雜的金錢往來,這也讓彼此之間的關係變得過於難解。他也分析過創投、藝術基金在台灣可行與否,答案是否定的,主要原因還是卡在人。
「做這行業信用很重要,珠寶跟古董都一樣。如果是開餐廳倒了,可以再開新的,可是我們這個行業,只要栽一次,大概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你要很小心,因為栽了一次之後人家就不敢再相信你。你沒有機會,因為你要貨沒貨,要錢沒錢,很難爬起來。也因為這樣,很多事情你必須很保守、很小心。」林嘉瑞一再強調信用的重要,這也是為什麼他對事事都很謹慎,會事先設想行事的後果:「這個行業沒有那種『在哪裡跌倒在哪裡爬起來』、『王子復仇記』等跌宕情節,跌倒是絕對爬不起來的。」就像金融投資時契約附註百百條,又有誰是真的看詳細了才簽約的?多數都是出自對專員的信任感,林嘉瑞認為不管是買賣珠寶、古董、豪宅,甚至是金融操作,只要涉及到一定金額,信任就會變得異常重要。相對的,一旦信用破產,一切都無法挽回,所以真的是只能謹慎、再謹慎。
18世紀〈嵌寶琺瑯羽毛國王頭飾〉(正面)。(嘉記珠寶提供)
說到信任感,一同參與採訪的林嘉瑞姊姊、嘉記珠寶藝術總監林玉琳補充一件他父親在歐洲發生的例子:「30多年前,父親去歐洲參展,礙於法律規範,他身上並沒有帶太多現金,而是帶一些支票。當時他看到一樣東西想買,要開支票給對方,沒想到廠商不願意收。廠商顧忌與我父親初相見,擔心支票有問題而婉拒。有趣的是,我父親接著又到了另外一個廠商的攤位,聊天時無意間提到前頭發生的事,這位廠商竟然提議先幫我父親開票給前頭的那位廠商,然後再讓我父親開自己支票給他。這位廠商跟我父親說『因為我見過你,跟你交流過,我知道你不會欺騙我。』」後來,這位廠商也和嘉記珠寶成為了世交,一直以來都保持合作,相互信任蔚為佳話。
珠寶本業、古董收藏
紅寶、藍寶、綠寶、翡翠、鑽石……林嘉瑞開玩笑地說整間店裡除了人不是商品,其他都是嘉記珠寶經營的品項。此外,嘉記珠寶還經營古董珠寶及現代寶石雕刻,後者多為寶石做的藝術品,當中最有名的即為著名珠寶設計師陳世英,其內雕技法爐火純青,令人嘆為觀止。林嘉瑞進一步介紹,其實他父親也有一些中國古董收藏,如明清時期的玉器及鎏金銅佛、雜項,除了陶瓷沒收,其他多多少少都有接觸一點。
18世紀蒙兀兒王朝〈琺瑯嵌寶手鐲〉單支。(嘉記珠寶提供)
「一般珠寶是我們持續經營的部分,對我們來說這些就是商品,沒有像古董珠寶、中國古董這麼來得有趣。」說到為什麼會喜歡古董,林嘉瑞認為這和個人特質及性向有一定程度的關係:「對我來說,我喜歡接觸這些古董,一來可能是因為我讀社會組,喜歡念歷史。這些古董和歷史脫不了關係,你如果對歷史很有興趣,你自然就會對古董有興趣,這之間必然有關聯。進一步來說,你也要對文物的歷史背景瞭若指掌,才有辦法做這方面的生意。」他舉了自己兒子的例子,說兒子出身自然組,帶他去拍賣預展參觀則興趣缺缺。
說到今日年輕藏家多收藏當代藝術品,同樣收藏有當代藝術畫作的林嘉瑞認為除了個人特質,成長環境也息息相關:「時代改變,樣態勢必也跟著改變。現在新出來的年輕藏家,多數都收當代藝術,這可能和他的成長背景有關。年輕一代可能對歷史興趣缺缺外,整個氛圍、周遭的同儕也都會影響。當你身邊沒有人收字畫、古董,當朋友都是玩村上隆、草間彌生,收藏趨勢就會跟著改變,當然也會覺得當代藝術是比較容易對話的。」接著他也笑自問,不知道他父親若還健在,對於這些當代藝術會有什麼感覺?
在中國古董收藏的部分,林嘉瑞隨其父同樣聚焦在明清時代,背後有個深刻的原因:「我父親信佛,不管是玉器或鎏金銅佛,都只收藏明清的。因高古的東西,如高古玉器,我父親認為那就是從人家墓裡盜出來的;石雕佛像,就是從石窟挖來、砍來的,你一個信佛的人,怎麼會希望人家去把佛的頭像砍下來?他認為我們若收這些東西,就是變相鼓勵人家去盜墓、破壞文物。」
18、19世紀印度皇室黃金信筒。(嘉記珠寶提供)
18、19世紀〈白玉痕都斯坦嵌紅寶火藥筒〉。(嘉記珠寶提供)
收藏的意義
家傳的這些古董收藏對於林嘉瑞來說,有很多不同的思考與意義於其中,每一類都有意義非凡的傳家寶,件件都帶有自小到大的珍貴回憶。
不是特別大,也不是特別貴,但是特別有緣。林嘉瑞拿出了一件小巧的〈鎏金銅文殊菩薩〉,「我們當年出國念書時,父親都讓我們一人帶一尊鎏金銅佛在身邊,我那時去日本念書就是帶這尊〈文殊菩薩〉。父親告訴我,文殊菩薩手持一把劍,用來斷煩惱,之後生智慧。我很喜歡文殊菩薩,但要變成像文殊菩薩一樣有智慧,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文殊菩薩還有那把劍。讀了書要變成智慧,就是必須執起這把劍,該斷則斷,要有執行力理解是非對錯。」父親的句句叮嚀彷若昨日才發生,林嘉瑞認為這尊〈文殊菩薩〉就如同父親一般,長久以來一直陪伴著他。
另一件作品陳世英〈心經如來佛〉則是林宜順與陳世英的結緣品,林宜順因為這件作品和陳世英開啟了日後長久的配合。此外,作品上雕刻的《心經》也讓林嘉瑞倍感親切,因為父親曾要求他們天天抄《心經》,《心經》可說是佛教義理精華所在,對林家人來說意義重大。「內雕佛像跟一般篆刻不一樣,內雕是要往裡雕外,還要有深度、有立體感,下刀時師傅腦海中的影像必須是3D全部顛倒,比如他刻的越深,其實觀者看到的是越凸。這樣的一個技法剛好跟《心經》內容有呼應,佛經內容與作品意識是合在一起的。同時,一個像反射出三個像,到底哪個是真實?哪個是虛幻?」虛虛實實,虛實不明,看似簡單的作品,卻暗藏著層層的佛教意義。
19世紀〈白玉痕都斯坦菊紋嵌寶雙耳活環瓶〉。(嘉記珠寶提供)
做生意,做出人生的意義
繼2017年初次嘗試後,今年9月29日至10月2日嘉記珠寶即將再次前進香港典亞藝博。參展典亞藝博是機緣的撮合,林嘉瑞坦言參展效果不錯,有很多特殊的類別在香港比較有客源,如今年將展陳的印度珠寶及痕都斯坦玉。同時,他也認為展覽中的人潮流動量大,具備較多國際化的客人,有助於開發新客人。
說起父親的生意經,林嘉瑞直言影響真的很大。他少時一直有個疑問,他問父親既然我們信佛,佛不是崇尚簡單、不奢華嗎?為什麼還選擇賣珠寶?當時的林宜順告訴他「寶石是大地的舍利」,是在地層下經過上億年、經過高溫高壓下淬煉的自然精華。同時佛像旁的脇侍菩薩們胸前也掛滿寶石做成的瓔珞,不是單純的奢侈品,而是「莊嚴法身」。林嘉瑞事後自己回想,也很能體會父親的話,「我們賣珠寶,客人都是因為有好事、喜事,才會來買珠寶。我父親常說,其實我們做這行是比別人有福報的,我們看到的都是好事,客人都是來跟我們分享喜悅、正能量。」
尚美巴黎(CHAUMET)為愛麗絲.波旁-帕爾瑪公主與西班牙阿方索.德.波旁-西西里亞王子婚禮專門創作製造的〈紅寶石冠冕〉。(嘉記珠寶提供)
接掌事業多年,有個疑問一直纏繞在林嘉瑞心頭,父親曾經對他說「做生意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做出人生的意義」。做生意到底要怎樣做出人生的意義?這對每個人,對林宜順或者林嘉瑞來說,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對林嘉瑞來說,人生的意義或許在於生意成交的過程中獲得些什麼,他認為每個客人都是值得他學習的對象。
「我們做珠寶起家,才能收藏古董。如果我們連本都做不好,遑論要去收藏什麼東西。所以我說要『小心』,小心地把本業顧好,才有資格談收藏。」他直言珠寶生意沒有以前好做,但他仍會謹記父親的教誨,秉持著小心為上的做事心態,竭盡心力地把本業做好,讓嘉記珠寶以及父親留下的古董收藏永傳下去。
董耘( 1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