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吳華專欄:現當代受建築啟發的藝術

吳華專欄:現當代受建築啟發的藝術

PHOTO/ Getty TEXT/ Rosy Wu 建築是人類生命中,視覺回憶裡非常關鍵的線索。我們能從一扇…
PHOTO/ Getty
TEXT/ Rosy Wu
建築是人類生命中,視覺回憶裡非常關鍵的線索。我們能從一扇門、一個房間、一棟樓聯想到很多不經意就會失去的生活片段。現當代的中西方藝術家中,有不少受到都市化與建築啟發的作品,包括Edward Hopper(1882-1967)、Louise Bourgeois(1911-)、Julie Mehretu(1970-)和崔潔(1983-)。
他們作品當中出現的建築,訴說了個人化的生活品味與審美喜好之外,也背負了一代人對特定文化環境與社會政治的集體記憶。
構築個人生命體驗
以美國寂寥風景繪畫出名的Edward Hopper雖然出生在紐約,卻特別喜歡美國麻州的新英格蘭的建築與景致。他在1912年第一次到波士頓北部海岸的鱈魚角,不像其他藝術家描繪海岸線以及岸邊歡愉的生活、他迷上當地的科德角式(Cape Cod)建築,這種獨特樸實的建築形式來自英國。為了應付海邊的凜冽,這種木造的房子擁有陡峭的屋頂讓雪不易堆積,而且窗戶都不是大片的、由小玻璃和窗框組成。
Hopper後來幾乎每年都到鱈魚角度過夏天,他受這裡啟發的畫作中,建築體似乎遺世獨立地站在空曠蕭瑟裡,令人想起清教徒剛來到美國壓抑的一面。
全世界知名且長壽的女藝術家Louise Bourgeois,創作有很大一部分是針對父親出軌的一種發洩。童年時期就經歷父親將情婦接回家同住、而母親在一旁長期隱忍的痛苦,這讓她從小就在焦慮的狀態中度過。
居家環境和回憶是Louise Bourgeois創作中很重要的部分;而建築是她個人回憶的視覺表現。
1990年以後,Bourgeois以「密室 Cell」為題做了一系列像鐵籠子一樣的大型裝置作品,每間密室都代表著不同的掙扎與秘密。她對父親長期的欺騙所產生的精神上、身體上的壓力都抒發佈置在這些房間裡,讓觀者也快要產生窒息與憤怒的同理心。
Louise Bourgeois,《Cell (The Last Climb)》 2008。PHOTO/ Getty
投影社會文明隱喻
非裔美籍藝術家Julie Mehretu的繪畫,有很大的一部分來自對建築的解構與省思。
不論是紐約、柏林還是大新聞事件發生的地點,這些地方的建築都以巨大、飛旋的方式烙印在她的腦海。在梯子和腳手架上上下下的Mehretu,經常用建築師的工具來完成作品,她對大尺幅的畫作有著細膩的處理。
在結果近乎抽象的建築或街景中,賦予觀者對熟悉的景致產生多元的觀看視角。觀眾可以像欣賞大型的名勝建築那樣,在遠處瞻仰,也可以靠近畫前,亦步亦趨地仔細地琢磨每個小局部。Mehretu篤信建築反應了政治機制與權力的運作,它們不僅是製造相對空間的大盒子,而是對於社會權力的隱喻。
Julie Mehretu與她2004年的作品《Stadia I》。PHOTO/ Getty
中國當紅的80後年輕藝術家中,崔潔的建築繪畫獨樹一格,因為幾乎沒有其他藝術家關注類似的主題。對她來說,出生於上海,在杭州唸書,
後來決定到北京發展時,那個城市給她壓抑感,激發崔潔產生更多繪製中國城市建築與功能性雕塑的興趣。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各地經常會看到許多功能性或是意義抽象型的雕塑,比如鴿社和仙鶴等等,它們是城市優流政策的道具,具備和平與長壽等象徵含義,崔潔總是很巧妙地將它們和建築體在畫面上疊加。她最近正在研究的是Le Corbusier的作品與其未完成的方案。
崔潔,《S的房子#5》2016。PHOTO/ Getty
藝術家對於建築作為創作的主體不論是執著依戀、憤怒宣洩、還是分析重組,他們讓觀眾對於這些堅硬不常被瞭解的外殼,有了全新的心靈觸動與視角。

吳華
多姆斯收藏共同創辦人,來自台北,旅居上海。活躍於國際當代藝術世界,支持各種新銳藝術項目。
多姆斯收藏:www.domuscollection.com
Instagram:rosywu1010
*本文由 Harper's BAZAAR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更多時尚藝術資訊,盡在《Harper's BAZAAR》
延伸閱讀
吳華專欄:在老教堂看不尋常的新花窗
吳華專欄:發亮中的私人美術館
Bazaar( 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