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藉微光照見當代社會縮影,攝影家聯展《微光闇影》

藉微光照見當代社會縮影,攝影家聯展《微光闇影》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TEXT/ Angeline Hsiao and Andrea Chen 在雙年展之…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TEXT/ Angeline Hsiao and Andrea Chen
在雙年展之後,北美館接著推出聯展《微光闇影》,以「時間性的暗影」、「歷史性的暗影」、「物理性的暗影」與「被拍者的暗影」劃分四大主題,探討攝影的根本。而策展人余思穎一口氣集結20位跨世代攝影家的作品,也使每一次鏡頭曝光後即刻誕生的時空切片,於展間再次交會。
本次共展出240組照片,館內一系列黑白的新聞紀實影像,與館外萬彩繽紛的數位創作形成強烈對比。擁有高畫素相片甚是輕易的當代,人們常為追求完美而微調或重拍,不過藝術家張雍作品〈胎記〉,純粹帶領觀眾回到傻瓜相機的年代,呈現底片照相時首張一定過曝,且無可避免的本質,反使看似瑕疵的相片,渾然天成地完美。
與〈胎記〉異曲同工的,還有一卷藝術家從納莉風災打撈起的泡水底片,水痕在影像表層留下漫漫足跡,意外成了最具人情趣味的濾鏡,也使攝影的奧義不僅止於紀錄畫面的單薄層次。
張雍作品〈胎記〉,如實留下底片相機首張過曝的印記。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儘管滾動底片相機上齒輪的聲音早已不復耳聞,但「歷史性的暗影」主題區塊,則為觀者完整回顧台灣解嚴後,人民積極掀起的民主聲浪。此區特別展出獨立媒體「綠色小組」的8組珍貴的紀錄片,包含民國76年國會改選、東埔挖墳事件、77年苗栗關廠工人的抗爭等。而族群、 階級至今未曾消停的磨合,也如布農族一位部落長者的內心糾結:
「在部落裡聽到槍聲總是會讓人感到心驚,在自己祖先的獵場裡聽到槍聲卻又是那麼的孤寂。」
金成財作品〈寂靜的槍聲〉。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藝術家金成財作品〈寂靜的槍聲〉,凸顯布農族正面臨狩獵與保育的兩難,而金成財某天夜裡參與了長老的尋根之旅,不僅是他開始為部落拍攝紀實影像的契機,更是綜觀微光闇影展場中,台灣的數百個瞬時縮影裡其中一個殷切待解的社會問題。
《微光闇影》展間實景。圖片提供: 台北市立美術館
《微光闇影》
時間:即日起至6月18日。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本文由 Harper's BAZAAR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更多時尚藝術資訊,盡在《Harper's BAZAAR》
延伸閱讀
與蔡國強一同攀上《天梯》,用紀錄片解析他的藝術演化史
回溯時代轉捩之際,藝術家邱承宏個展《時間的灰燼》
Bazaar( 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