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鄭又嘉專欄】藝術天地中,一起行、一起玩

【鄭又嘉專欄】藝術天地中,一起行、一起玩

知識理論和經典是拿來應證的,只是參考指南,千萬不要活在經典和知識底下,那是大大地侷限了自己。當熱愛中國古代藝術的你明白,知識無法傳達真實於萬一時,必定會立馬投身於實踐的道路之上,而那個實踐不是只是購藏、研究書畫文物,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之中腳踏實地去進行。
記得數年之前,一位書畫篆刻家對於一個書畫文物藝術社團成立分類次團體充滿期待,後來發現又落入講座模式的單向知識性學習而喟嘆,認為只有如同民國早期文人雅集般在沒有壓力、不帶目的、帶著遊戲性質的交流分享,才有意思,有人情的溫暖,才會有活生生的文化藝術出現,何況大家各有多年累積,交流激盪起來一定十分豐富精彩,相互之間能有很多的學習。
不久前曾去訪問一位以文人空間見長的古董商,聆聽其多年來實踐後的心得,他坦白說,原本十分擔心自己無法像那些學者專家們引經據典說出有學問的內容而不太敢接受採訪,是他的朋友鼓勵安慰他說,那些學者專家是靠知識吃飯的,整天都泡在書堆裡做研究,實務經驗沒有你多,你只要說出你自己的心得就可以了,大家各有專擅與累積。
一位美術學院院長也在受訪時對筆者說道,現在的學生無法體會古人文章中的微言大義、文學的意境,人跟天地距離變遠,人跟人之間的距離也拉遠了,彼此心靈的距離很遠,我們很孤寂的,所以情境出不來,完全無法體會莊子所說「天地有大美」這件事。他苦笑道,上課時老師轉頭寫板書,學生繼續滑手機;老師說,要觀察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學生回家後就手機上網搜尋,找一下,看一下。這和在大自然中實際接觸當然不一樣。
明文徵明《拙政園圖冊》其中一開。圖片來源: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另一位在多間大學美術系兼課、活躍於兩岸的策展藝評人談到傳統書畫教育式微問題時說道,整個高等教育都在務虛,而不是務實,都在空談、坐而言而非起而行。由於渡海來臺及之後第二、第三代書畫家凋零、退休之後,學校中幾乎就再也沒有可以在課堂上正確且深入示範、進行技術指導的老師,加上國家不重視和速食文明影響,書畫這項需要時間錘鍊基礎的藝術,首先受到衝擊,課程很空泛,一學期只有一兩堂臨摹課,基礎沒有了,反而添加了各種名目的創作,都和基礎鍛鍊無關,學生沒有好的進程可以從頭了解中國書畫有什麼樣的精髓、審美價值和標準以及技術層面,只是空泛地談觀念、談創新。
一位享譽國際的中國藝術史學者暨書畫鑑定大家、書畫家在一次展覽開幕時也曾對筆者說道,學生們研究所讀個兩年覺得自己好像學到很多,可是兩年後又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了。
而想要進入或者正身處中國古代藝術領域的人,心中難免升起一股沉重的壓力,那股壓力就是必須要血戰動輒跨越數百上千年的古人,第一個動作往往就是開始進行參考書、工具書的購藏工程,然後沒幾年就開始望書興嘆,因為家中已經書滿為患,沒有更多的空間可以置放這些藏書了,儘管規模不如大型圖書館,但也覺得需要具備圖書館員的專業才有辦法管理這些書籍。
上述的幾個例子說明了中國古代藝術領域在許多面向出現了一個共通的現象,那就是如同前述藝評策展人所說,務虛而不務實、缺乏行的功夫,大家把絕大部分的力氣放在能夠被迅速彰顯的事情上,不論是說得出的知識理論或者中國古代藝術呈現的形式,甚至各式各樣的表演和包裝,而網路令此一現象變本加厲。
知識幫助我們去認識書畫文物到某個程度,也提供我們一定程度的視野,然而大家別忘了,都是先有藝術,再有知識的整理,然後形成理論,而中國古代藝術是出自於人在生活之中,藉由身體力行對於宇宙自然的感知和體悟的結果;而這些知識和理論在自己沒有驗證之前其實都是別人的,都與自己無關。更需要知道的是,中國古代藝術是道器一體的藝術,這個道/宇宙自然真理是無法以頭腦去理解的,反而是要從行的功夫中讓頭腦止息、自我逐漸消融、能夠與道合一之後才有辦法體會的。
明文徵明《拙政園圖冊》其中一開。圖片來源: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知識理論和經典是拿來應證的,只是參考指南,千萬不要活在經典和知識底下,那是大大地侷限了自己。當熱愛中國古代藝術的你明白,知識無法傳達真實於萬一時,必定會立馬投身於實踐的道路之上,而那個實踐不是只是購藏、研究書畫文物,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之中腳踏實地去進行。而這個在日常生活中腳踏實地去進行,是先要讓自己歸零,是先要把所有的知識觀念擺在一旁,才能去除知見的障礙,不受成見所限制,打破頭腦的制約,如同天真純潔的小孩一般無所為而為的去體驗,不帶目的性地自玩耍中從頭學起,才能夠真正認識什麼是中國古代藝術,從中明白體會了遍布一切的道,便能在面對包括中國書畫文物在內的世間萬物時,以簡御繁,輕鬆以對。
而這個道不假外求,就在你心中,因為我們是道之子,是宇宙自然的一分子,本就具備了道所有的特徵特性。我們都已經吸收夠多的知識了,該是行的時候了,當你做到的時候,所有學習過的知識的每一字一句,都會如同暮鼓晨鐘一般撞擊著你。老子《道德經》第48章中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莊子《養生主》中也說:「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要體道、悟道、行道,不是再繼續去鑽研知識,而是要開始從外在的追求轉向內在的追求。
這個領域的人很容易挾知識自重、驕人,充滿知識的傲慢,而這種傲慢恰恰悖離了道,因為強化了自我意識,在其中患得患失,徒增煩惱痛苦,殊不知這些知識並不等同於你,只是你頭腦中的一些訊號罷了,都是虛幻的,並沒什麼好拿來炫耀、驕傲或拚搏的。沒有任何人是全知全能的,人活這輩子就只是一段旅程、一個過程,犯錯沒有關係,改正就好,不知道、不懂也沒關係,慢慢學習起來就好,玩耍得開心最重要,能夠終身學習,不斷對自己有新的發現,才是人生至樂,也是此生最重要的功課。就讓我們在中國藝術的天地裡一起行、一起玩吧。           
鄭又嘉( 5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