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十二夜》上映之後,更多人開始關心流浪動物議題,「領養不棄養」的重要性漸為大眾理解,也越來越多人開使用領養代替購買,大家也開始警覺「棄養」造成的嚴重問題。然而,在電影散場之後,毛孩是否都能回家?執行「零撲殺」政策至今,毛孩們的故事是否真有了幸福結局?
事實的真相是:流浪動物問題,並沒有獲得太大改善。棄養率依舊高居不下,許多毛孩在外頭遭受風吹雨打;無法執行安樂死的收容所,也面臨更多壓力。
這一次,我們將和大家一起回到問題的原點:源源不絕的流浪動物到底從哪裡來?我們可以如何幫助牠們?該如何對待牠們?
《十二夜》講述的是因棄養或流浪來到公立收容所的生命,紀錄片上映一年後,台灣修法推行「零撲殺政策」,但棄養與繁殖無法遏止的情況下,流浪狗問題並未因此獲得解決。
第二集走出收容所來到社會不同角落,探討流浪動物問題的源頭。民間動保團體展開的「下鄉絕育」與「結紮計畫」挑戰飼主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養狗思維、公立收容所的改建計畫因「鄰避效應」遭到抗議,困難重重、而改建完成的高雄燕巢收容所,卻面臨依然滿載的情形。
該如何帶給下一個世代「動物保護觀念」爭取未來的希望?第二集歷時三年,前往美國、日本及奧地利取材,內容圍繞「結紮」「收容」「生命教育」三個主題,以多個動保團體及公立收容所在各地的行動呈現人與流浪狗之間的因果關係,期望與觀眾共同思考解決之道。
2013年【十二夜】是Raye首度執導的紀錄片, 以狗的視角看待收容所裡發生的故事,將收容所的真實面貌帶到觀眾眼前。第二集【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回到人類社會的角度探討牠們來到收容所以前發生的故事。
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某位英國動保團體成員說出「我們需要的是各種不同形式的教育」,與Raye的想法不謀而合。從家庭教育、電視節目、電台、政府宣導,或是即將上映的紀錄片,都是「教育」的一種。
因此,在紀錄片上映後除了向各地國中小發送公播版影片外,Raye也計畫在未來三年和翰林出版社與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密切合作,運用由2000多位民眾募資得來500多萬元,還有紀錄片的院線收入,在未來三年積極透過工作坊、教師研習、教案比賽、教學資源包……等方式,讓紀錄片持續發揮影響力。
「這些東西,再加上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開始運作起來、開始合作,這件事情就有轉機。」Raye說。(註)
除了進戲院支持電影,小典藏編輯部推薦延伸繪本,大朋友可以用繪本共讀引導孩子。在動物教育札根平台網站,也有教案設計,有對於流浪動物、領養等主題教案,適合家長或教育人員參考,引導孩子們認識這方面的議題
作者: 嘉貝麗文生 出版社:亮光(香港)
作者以簡樸的繪畫,畫出一個無言無語的國度,希望能夠讓你看到一場崩壞的起頭:由遺棄、遠離、流浪、尋找到失望……;直至你看到了那一闕回望,熟悉的眼神在開闊成一線的天地之間──然後你或許會明白,這本書、這個故事,為什麼會感動世界不同地方那麼多的人,並且,真的感動了你。
作者: 賴馬 出版社:信誼基金會出版社
看到流浪狗時,孩子可能會說: 看到流浪狗時,孩子可能會說:「聽說牠們會咬人,好可怕喔!」「為什麼會有流浪狗?被捕犬隊抓走的狗會怎麼樣呢?」「小狗好可愛,我可以帶回家養嗎?」你家也有怕狗、或想養狗的孩子嗎?一起共讀《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思考流浪動物的問題,書末還有「我可以養狗嗎?」問答測驗,建立孩子飼養寵物的正確觀念。
作者: 李如青 出版社:聯經
這個故事,可以請你幫忙加些油、添點醋嗎?故事從高雄愛河旁的五福三路口那只被遺落的紙箱開始,老人與狗相互慰藉,彼此珍惜,然而意外讓老人被救護車載走,所以只要是聽到~嗚~喔~嗚~喔的聲音,看到閃紅燈的白色車子,牠都以為老人在那裡,就這樣帶著老人的拐杖越追越遠……
作者: 李瑾倫 出版社:和英
「溫柔善良的太太」是作者以她國內一位收養流浪狗的好心人為靈感,所創造出來的角色。腦筋動得快的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用這本書教低年級的小朋友學算術,這本書和Wanda Gag的《100萬隻貓》有異曲同工之妙。
註 : 本段摘自【回到第零天 《十二夜》續作探討零撲殺後的掙扎】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