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金鼎獎得主《神奇漢藥房》陳芊榕自費參加法蘭克福書展 以台文寫媽媽的故事 繪本吸大批人潮

金鼎獎得主《神奇漢藥房》陳芊榕自費參加法蘭克福書展 以台文寫媽媽的故事 繪本吸大批人潮

今年47歲的她,在33歲時遭遇母喪打擊。有了孩子之後,陪讀兒子繪本時發想,希望能以不悲情的角度,畫出母親的故事。

今年金鼎獎得主《神奇漢藥房》繪者陳芊榕首開先例,自費赴德參加本屆法蘭克福書展,並在台灣館舉辦兩場漢方香草包工作坊,現場座無虛席。她透露,多虧《鬼地方》作者陳思宏鼓勵,她才勇敢踏出這一步,主動聯繫文策院,如願在書展舉辦活動。

法蘭克福書展今年遴選六位台灣作家參展,包括多項作品屢獲國內外獎項的陳思宏、《成為怪物以前》作者蕭瑋萱與《守娘》繪者小峱峱等,補助機票與住宿,並在書展期間舉辦多項活動,增加台灣作品在德語市場的知名度。

漢方香草包工作坊 兩場都爆滿

今年獲頒第49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獎、甫入圍金典獎的台語繪本《神奇漢藥房》,同樣獲選今年法蘭克福書展參展書籍。繪者陳芊榕透露,她在某一場台中的活動上認識陳思宏,對方知道她有意想親自參展,便鼓勵她聯繫文策院,最後順利促成參展,報名參加工作坊的人數更是大大超乎預期。

陳芊榕特地從台灣帶來十多種香草與藥材,在現場示範過去自家中藥房傳統包裝的手法,並分發傳統仙渣餅。這些過去台灣熟悉的常民記憶,吸引外國民眾頻頻好奇發問,更有人當場將製作完成的香草包別在褲頭,直喊:「好香!」

小英總統鼓勵 台灣人走出去

陳芊榕在現場以台語朗讀《神奇漢藥房》,由口譯翻譯成德語。她表示,能入選法蘭克福書展相當難得,尤其這是一本與漢藥有關的台文繪本。過去她曾聽前總統蔡英文說過,「我們每個台灣人如果有機會都要走出去,讓世界看到。」更加深她想參展的決心。

她認為,早期台灣講台語、去中藥房是非常平凡的事,現在反而要刻意去學習台語,「我覺得很可惜,我很想要讓外國人知道,我們台灣曾經有過一段這樣的文化;台灣不只有AI跟很厲害的科技,我們的台語其實很美,漢藥也很神奇。」

以台文寫媽媽的故事

《神奇漢藥房》講述陳芊榕台中老家的「壽春藥房」,這座由外公傳承給她母親的中藥房,記載了許多家族記憶。她透露,會刻意以台語創作這本繪本,是與過世十多年的母親的一種連結。今年47歲的她,在33歲時遭遇母喪打擊。有了孩子之後,陪讀兒子繪本時發想,希望能以不悲情的角度,畫出母親的故事。

「我媽媽是長女,我外公留下這間藥房。她的一生都與這間中藥房連在一起,所以我就決定要畫出媽媽以前在店裡做了什麼事,這些記憶我通通都記得。」

放棄鐵飯碗追夢 傳承台語文化

陳芊榕過去是國中公民老師,為了全職畫畫,她先是留職停薪三年,最後乾脆辭去人人稱羨的鐵飯碗,好在老公支持她追夢,才能有這本繪本的誕生。為了創作,她以非本科系的身份報名金鼎獎繪本作家劉旭恭的繪畫課,每次繳交作業都以台語朗讀給全班聽;為了找回台語的語感,她甚至報名線上台語課,與其他成員共讀台語小說,學習更多美麗的台語詞彙。

她透露,今年底即將出版下一本台語繪本,「歐巴桑,妳欲去叨位?」,是她親自採訪一些身邊的歐巴桑,透過對話傳達善終的議題。她認為,即使已經獲得國內大獎,但她脫離繪本作家的角色,回到家就是一個媽媽跟太太,這樣才是回歸到真實生活,創作出的作品才會更有底氣與力量。

《歐巴桑 你欲去佗位?》在台中晨熹社即將舉辦原畫展及系列活動
詳請請見書店粉專
黃文鈴 Wenling Huang( 1篇 )

住在柏林、來自台灣,從小在菜市場長大,英國Cardiff 國際新聞研究所留學歸國後,輾轉圓了當體育記者的夢想。以為會當一輩子的記者,二〇二二年出了第一本非虛構報導作品《誰是外來者:在德國、臺灣之間,獨立記者的跨國越南難民探尋》後,首度嘗試寫小說,驚喜發現自己的文字有更多可能性;二〇二四年出版歷史小說《陌生之地》。身為記者、作家與書籍譯者,希望透過作品傳遞的訊息,能發揮實質的影響力,去到很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