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從一幅夏日海灘速寫,窺見一系列繪本如何誕生——蘇珊娜・馬蒂安基利講座側記

從一幅夏日海灘速寫,窺見一系列繪本如何誕生——蘇珊娜・馬蒂安基利講座側記

創作者從生活現場出發,透過孩子的觀察與好奇,讓大人眼中的日常場景成為孩子眼裡的冒險之地。圖像與文字來回實驗,不只是描繪孩子,更引導我們重新思考:孩子如何看世界?又如何在市場與海灘等場域之間,自然展開敘事、遊戲與想像?

2025 年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國是義大利,主辦單位特別邀請義大利童書作家蘇珊娜・馬蒂安基利(Susanna Mattiangeli)來台與讀者見面,展開一場關於童年、故事與寫作的對話。這是蘇珊娜首次來台,短短兩天,她在主題國館與大塊文化共舉辦三場講座,分享創作經驗。其中〈如何從孩子的視角,將平凡日常變成充滿魅力的童書〉這場,她從自己的童年說起,談到如何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蘇珊娜的創作歷程與她的生活密不可分。她從小熱愛漫畫與圖像故事,如《娃娃看天下:瑪法達的世界》、《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和《查理布朗》。母親是她的啟蒙者,帶她認識義大利作家賈尼・羅大里(Gianni Rodari)的兒歌、英國藝術家凱特・格林威(Kate Greenaway)的作品,並學會畫畫和透過雙手完成許多事。父親是地質學家,經常出差,總會帶回異國物品,與她分享世界的秘密,也帶她和哥哥參觀展覽、認識各地歷史。

長大後,她學習藝術史和插畫;從事過無數的職業,包括在義大利和美國當過保姆,也曾在劇院工作,創作裝置藝術、布偶和道具。舉辦兒童工作坊讓她有機會思考、學習和不斷累積新的知識。一開始,她的工作坊都是以畫畫為主,後來逐漸調整形式,變成帶孩子們一起創作故事、玩文字遊戲。就在某一天,她意識到自己想為孩子們寫作,並相信自己有那樣的天賦,開始認真思考要怎麼讓一本書達到想要的效果,如何讓故事傳遞出去,而不再只是為個人書寫。

蘇珊娜說自己非常幸運,因為替孩子們寫作是很有趣的事情。

小讀者常問她:「你的靈感從哪裡來?」她總是回答:「創意來自於用不同方式看待事物。假裝你是第一次看到它,或換個角度、把它倒過來看。」她也喜歡問自己「如果這樣呢?」(What if?),和孩子們討論天馬行空的假設,例如:「如果全世界的奶奶明天都開始說瑞典語會怎樣?」「如果掃把掌控了人類的權力?」「如果星期天消失了?」「如果拖鞋變得很邪惡呢?」每一個這樣的問題,都能延伸出無數個故事。這就是她幾乎每天都在做的事:問問題、提出奇想,並將它們推向極限。這種方式非常貼近童年的世界,因為孩子們會認真看待幻想的假設,並全心投入任何遊戲。

她的代表作之一《海灘上的一天》便是從這樣的「不同視角」誕生。故事中的小女孩和家人來到海邊,在沙地上挖洞、找貝殼裝飾,並開始觀察周遭的人群。從她的視角,人們的樣貌、動作、姿態一覽無遺。其中一頁描繪「屁股」的畫面更令人忍不住發笑:走路的屁股、跑步的屁股、孤單或結伴的屁股,甚至四個一組的屁股。書中毫不遮掩地呈現緊實的肌肉、鬆垮的贅肉、背上的體毛與各種膚色。為什麼要強調屁股的特寫呢?因為兒童的身高與大人不同,從孩子的視角來看,海灘不僅有陽光與泳圈,還有好多腳、屁股與肚子。

蘇珊娜從這個獨特角度出發,描寫孩子眼中的真實世界,最終發展成一系列三本作品——《海灘上的一天》、《市場裡的一天》、《美術館的一天》。三書皆從孩子「觀看的視角」出發,描寫在不同場域度過的一天,從開闊的海灘、熱鬧的市場,到需專注觀看的美術館,呈現「觀看」的不同範圍與層次。

大家一定很好奇,這系列作品最初是怎麼來的?

故事得拉回到幾年前的某一天,義大利 Topipittori 出版社的老闆 Giovanna Zoboli 問蘇珊娜是否想寫一本關於海灘的書。她從插畫家維塞拉・尼科洛娃(Vessela Nikolova)的速寫筆記本中,看見一幅夏日海灘的畫面,這便成為系列繪本的起點。插畫家的眼睛直視著海灘上的人群畫下了這幅畫,作家再從插畫家眼中所看見的畫面提筆寫下故事。

維塞拉的畫風寫實、細節豐富、不刻意變形,但帶有一種喜劇感。例如畫中會出現胳肢窩、曬傷的肚子、一堆蛙鞋和拖鞋、四處張望的女士⋯⋯還有些大人臉上流露無奈,對比之下,孩子的神情卻充滿野性。蘇珊娜提到她特別喜歡那些肚子、彎腰的背、彆扭的姿勢,這些慵懶又自在的人群,彷彿也映照出她自己。

透過這樣的濾鏡,她感受到這本書適合的「調性」——帶有些許諷刺卻不過度抽象。

她想到義大利夏天的海灘總是插滿陽傘,大人老愛叮囑小孩別亂跑,以免迷路。於是,她構思出一個第一人稱故事: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女孩,一邊思索自己的想法、大人的叮嚀,以及她所看到的一切。小女孩她會乖乖待在原地不動嗎?還是悄悄沿著海與陽傘的界線前行?她會注意到身邊那些景色與人群嗎?——這就是這本書的誕生過程。

另一本《市場裡的一天》,主角依然是那位名為依娃(Eva)的小女孩,雖然書中未曾透露名字,但作家與繪者都這麼稱呼她(而我們這些身在台灣的讀者有幸得知了這個祕密)。依娃知道市場的規則——不是金融或資本市場,而是有花椰菜與蘿蔔的傳統市場。她與奶奶同行,學會用眼睛觀察、用耳朵傾聽,不能拒絕披薩店員遞上的試吃。她用盡感官感受這一切:交換眼神、聆聽聲音、伸手觸摸。在市場裡要做的事情,遠遠不只是「拿錢換東西」這麼簡單。

插畫家也在畫面中描繪現實中的人物,偷偷添增一些趣味,例如 Topipittori 另一位創辦人 Paolo Canton,他在畫面中正打開皮夾掏錢給菜販;還有買除塵紙的修女,以及因擔心沒帶夠錢而慌張的女士。

和《海灘上的一天》一樣,這本書的創作過程是分成一段段進行的。起點是插畫家在米蘭科爾馬諾的奧斯皮塔萊托市集裡畫下的生活速寫,作家寫出第一版故事後,插畫家又畫出一系列新圖,彼此像是在打桌球一樣來來回回,作品就在這樣的往返中慢慢成形。兩人透過這樣的方式對話,試著找到一個共同的觀看角度——或許,也多少貼近了真正的伊娃。

這樣的合作模式並不常見——多數繪本是先有文本,再由插畫家繪圖。反覆討論、修改,彼此理解與補位,最終完成一件彷彿由單一創作者完成的作品,對她們兩人來說都是很特別的一次合作經驗。

回到這次的講題:「如何從孩子的視角,將平凡日常變成魅力童書?」《海灘上的一天》與《市場裡的一天》正是絕佳示範。創作者從生活現場出發,透過孩子的觀察與好奇,讓大人眼中的日常場景成為孩子眼裡的冒險之地。圖像與文字來回實驗,不只是描繪孩子,更引導我們重新思考:孩子如何看世界?又如何在市場與海灘等場域之間,自然展開敘事、遊戲與想像?

講座結束後的簽書會上,蘇珊娜也熱情與讀者互動。她會認真回覆讀者的問題,也會俏皮地問:「你買了《海灘上的一天》這本書,是因為你是喜歡去海邊玩耍的戶外派嗎?」有位剛從義大利自由行返台的小學老師,提到準備將她的書放進教室與孩子分享,兩人因為同樣從事兒童教育工作,聊得非常熱絡。

最後,還有一個動人的小插曲。照慣例,出版社會請讀者事先把想簽名的名字寫在便條紙上,方便作者簽書時查看。那天活動結束,工作人員正準備收拾桌面、順手將這些紙條清走時,她忽然伸手攔住,動作輕柔卻堅定。然後,一張一張,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寫著孩子與大人名字的便條紙收進盒子裡。對她來說,這不是廢紙,而是每一位讀者曾經來過的證明,更是此行最開心的紀念。她說,這些紙條要帶回義大利,好好保存起來,成為這趟台灣之旅的寶物。

講者簡介

蘇珊娜.馬蒂安基利(Susanna Mattiangeli)

1971 年出生於羅馬。曾學習過藝術史,並在劇院創作逐格動畫,一直從事與兒童相關的工作。她在學校、圖書館以及位在特拉斯提弗列的工作室舉辦各種工作坊,像是教孩子繪畫、說故事技巧、設計木偶、製作逐格動畫的方法,並與大受歡迎的移動書車「Ottimomassimo」密切合作。

近年她還成為了童書作家,寫下許多精彩作品,榮獲第 37 屆義大利安徒生獎(義大利最負盛名的兒童文學獎項)的最佳作家獎,評審如此評價她的作品:「她的寫作品質來自於獨特的個人風格,以及自然地表達童年情感的能力。她能夠從孩子們的視角出發,將平凡的日常生活變成充滿詩意的編年史——這些內容由真實的事實或情感組成,時而饒富趣味,時而引人深思,總是完美地描繪出年幼孩子的思維與感受的複雜性。」

郭孚(繪本 ‧ 小日子)( 7篇 )

我是 Fu。曾在出版社、獨立書店、文創電商及網路書店擔任小員工;在圖書館協助書本返家;在咖啡廳替杯盤洗澡;編輯、翻譯過幾本童書;為大人小孩說過無數故事。 對於書的一切充滿興致,喜愛在旅行途中造訪書店、市集、圖書館、美術館,並透過文字、影像或聲音將自己的發現紀錄下來,分享給同樣對紙本癡迷的人們。​最近正忙著經營「繪本.小日子」粉絲頁、錄製 Podcast 節目「大人聊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