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從一則來自微信推送的藝術募資活動,走進新疆唯一的當代藝術中心

從一則來自微信推送的藝術募資活動,走進新疆唯一的當代藝術中心

8月中,〈烏魯木齊疫情第31天,請幫我們留下這裡唯一的藝術中心| 眾籌〉引起了中國藝術圈的高度關注,許多藝術界人士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分享了文章。這是新疆高台藝術中心自主發起了眾籌活動,希望參與者以藝術贊助,來維護高台的營運,這也是高台藝術中心第一次募資活動。藝術眾籌伴隨著高流量的點閱率與突破1,200位的參與人數圓滿落幕,也讓高台獲得了與外地更多潛在的合作機會。透過藝術眾籌發現大家對新疆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渴望,也期望空間能夠充當與外界溝通、對話的橋樑。
時序回到8月,一則WeChat公眾號文章〈烏魯木齊疫情第31天,請幫我們留下這裡唯一的藝術中心| 眾籌〉引起了中國藝術圈的高度關注,許多藝術界人士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分享了文章。這是來自新疆烏魯木齊——高台當代藝術中心的推送,文章的內容與當時高台因新冠肺炎疫情,新疆第三度封城,面臨空間關閉的情形。正因如此,高台藝術中心自主發起了眾籌活動,希望參與者以藝術贊助,來維護高台的營運,這也是高台藝術中心第一次募資活動。截至九月第一週,眾籌結束,文章在微信上獲得了3萬多的瀏覽量,而高台也在1,200位疫情藝術贊助人的參與下,度過了危機。到了九月中旬,烏魯木齊的疫情得到了穩定的控制,高台藝術中心也重新投入正常營業中。
當了解到高台當代藝術中心的背景後,我們特別約訪了高台的創辦人馬星。他分享到,藝術眾籌是一次讓人驚喜的行動,不僅是本土,高台也獲得了來自新疆以外觀眾和藝術圈內人士的關注。即便目前中國的當代藝術發生在核心城市北京與上海兩地,但活動讓高台看到了更多增加影響力的可能性。藝術眾籌伴隨著高流量的點閱率與突破1,200位的參與人數圓滿落幕,也讓高台獲得了與外地更多潛在的合作機會。透過藝術眾籌發現大家對新疆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渴望,也期望空間能夠充當與外界溝通、對話的橋樑。
高台當代藝術中心創辦人馬星個人照。(高台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為新疆本土文化藝術發聲的當代藝術機構
馬星作為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新疆人,雖非藝術科系背景出身,他卻一手打造出了新疆第一間當代藝術畫廊。在創辦高台前,馬星曾在於北京、紐約、杜拜與日內瓦做學術訪問,並於NGO組織擔任管理、並提供政府諮詢等工作。在過往不同國家工作、旅行的經驗中,馬星都會去訪問當地的美術館與藝廊,他認為,欣賞藝術展覽和藝術家的作品是自己與當地產生共鳴的方式。畢竟在不同時期與階段,藝術創作者在創作中表達的內容時常會與觀者本身的記憶、興趣、背景建立情感連結。他也發現,新疆特殊的政治與社會文化環境,所帶來給不同地區、國家的人的印象不盡相同。例如在中文媒體的報導中,主流的政治視角一直在引導著人們對於新疆的觀感:草原、天山、身穿著少數民族特色服飾的新疆兒女等刻板印象;又或是外國媒體以西方視角放大這篇土地的特殊位置與文化差異,這些在某些程度上反而忽略的事新疆內部比較鮮活的聲音。因此馬星在2018年決定,放棄自己原本高薪的工作,回到新疆,自主創業去做一些和新疆有關聯的事,也期望以當代藝術發生的場域,去促進其在主流社會的佔得一席位置,進而去實現為家鄉發聲的願望。
高台當代藝術中心創辦人馬星在新疆喀什牛羊大巴扎。(高台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高台的團隊成員十分年輕,在創辦初期,他們並沒有將空間定調為一個商業性畫廊,更多的是想要將新疆年輕人的聲音或是人文藝術相關的從業人員聚集起來。因此,除展覽外,高台也嘗試以不同項目的策劃介入文化與藝術領域。如在空間籌備期,去年(2019)8月在北京與「持續反YING」展覽項目組在北京山水美術館聯合舉辦「藝術與可持續發展論壇」。當時邀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澳洲藝術家、展覽策展人、學者、中國知名戶外用品品牌創辦人及國際環保藝術家共同參與,分享環保創作並探討藝術在永續發展目標實現過程中的機會與可能性。
2019年,高台當代藝術中心在北京聯合舉辦「藝術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位藝術家參與討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中代表亦參與其中。(高台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今年5月,高台也聯合7位來自新疆的青年導演共同推出了「新疆青年影展」項目,7位導演參與項目的原創影片在烏魯木齊放映。參展的作品聚焦於新疆的獨特面貌,更在地域視角之外,討論人與人、人與社會、夢境與記憶等廣闊的命題。高台也對新疆年輕電影創作者舉辦了分享論壇,旨在發掘優秀新生代青年導演,培養影像藝術尤其是電影藝術在本土的教育與傳播,並提供產業交流平台。除當代藝術展覽外,高台也嘗試拓展全新的可能性,如規劃藝術衍生品的設計項目或音樂跨界活動等。
2020年5月,高台當代藝術中心與7位來自新疆的青年導演共同推出了「新疆青年影展」項目,7位導演參與項目的原創影片在烏魯木齊放映,圖片為首屆「新疆青年影展」現場。(高台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多功能、多角色的當代藝術中心
高台當代藝術中心作為新疆第一家國際藝術中心暨當代藝術畫廊,2019年11月自新疆攝影藝術家馬海倫個展「家鄉」作為開幕首展,已舉辦超過四檔藝術家個展及群展。創辦人馬星分享到,高台藝術中心以社會企業為定位,期盼以文化藝實現跨區域與跨議題的對話,並推動當代新疆的國際交流。高台目前以6-8期展覽推廣年輕的當代藝術家,且50%的代理藝術家來自新疆或是與這片土地有著連結。
高台當代藝術中心創辦於2019年11月,圖片為馬星與高台開幕首個個展藝術家馬海倫於展覽現場合影。(高台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馬星認定自己與高台將成為新疆當代藝術「孵化器」的角色。有別於傳統,高台注重當代藝術家的表現形式,從攝影、錄像、裝置再到架上繪畫,合作藝術家從新疆到亞洲,或延伸至歐美,明顯地,高台在為新疆呈現多元化的國際視角。「我們十分關注新疆與這片土地相關的文化對話,也關注與環境生態相關的永續發展議題,以及性別意識。」馬星表示,高台不僅是畫廊,更是新疆具代表性的公共藝術機構。同時,高台也因應目前趨勢,在展覽開幕期間舉辦三場直播,邀請藝術家與策展人進行對談,空間內現場觀眾也可在投影上一齊參與。
高台當代藝術中心展覽「脫韁世界2020」開幕現場受疫情影響,藝術家採取遠程連線方式參與。(高台當代藝術中心)
高台創立初期,團隊秉持著公共性大於商業性的理念,因此收入成果並不是空間最重要的目標,可當代藝術空間,日程營運及人力成本必定會成為必要的支出。為此,高台有展覽售票與會員制的基礎門檻,即使部分人有不同聲音,但這些舉措確實能為高台帶來收入來源,從而也能給觀眾帶來更為優質的文化藝術項目,畢竟品質比展覽頻率更為重要一直是高台團隊在持續耕耘的一部分。
10位華人當代藝術家群展「脫韁世界2020」展覽現場。(高台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脫韁世界2020」展覽現場,圖片為台灣藝術家致穎參展作品《雕塑品》。(高台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法國藝術家埃莉斯 · 莫琳(Elise Morin)之《廢棄的景觀》於高台當代藝術中心的展覽現場,裝置使用了超過四萬五千張廢舊光碟。(高台當代藝術中心)
由於新疆的收藏群體較為傳統,大多以收藏油畫為主,因此高台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媒材的展覽,無疑給本土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同時為了適應本土觀眾的需求,高台後續也將推出油畫展覽。馬星分享到,油畫是新疆藏家群體的主要收藏文化,而高台也希望不斷提升畫廊在本土的公信力,在此基礎上去開拓全新的市場,建構屬於「高台」的模式。為開發更多的觀眾走進高台,推進大眾對於新疆當代文化與藝術的認知,馬星將實體空間選址於烏魯木齊市中心的時代廣場商圈中。挖掘與培養更多年輕藏家參與本土當代藝術的藏購行列,高台也為藏家提供分期付款的服務。同時在藝術線上平台Artsy上設立線上展廳,讓更多的藝術收藏者了解新疆當代藝術,讓高台發揮新疆藝術的當代影響力。未來高台也將加強新疆與不同城市、地區的合作,參與國內外藝術博覽會,提升機構在藝術界的知名度。
藝術家馬海倫「故鄉」系列攝影作品。(高台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徐冠宇《暫時存在的家》,2019。(高台當代藝術中心)
新疆當代藝術重啟之路已展開
早在空間開幕的籌備階段,高台做過有關新疆當代藝術的學術資料整理。其實年輕學者對於新疆本土藝術的研究已行之有年,回溯這新疆當代藝術的發展,馬星觀察到這裡的當代藝術呈節點式的,亦主要受一些關鍵藝術思潮或是關鍵人物的影響。自1985年起,新疆開始有了一些當代藝術家基地,雖非面向大眾,卻是藝術家高頻率發表其創作的展覽。時序來到千禧年至2010年,新疆的當代藝術邁入了整整10年的黃金發展階段,政府的大力扶植為黃金十年注入了活力,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張子康(現為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在新疆任職期間,一手創辦了新疆當代美術館,並舉辦了兩屆新疆當代藝術雙年展,邀請了國內眾多一線的藝術家來新疆參與展覽。過去十年,隨著新疆整體大環境的變化,新疆的藝術地景發生了變化,藝術展覽的頻率變少,美術館的地位也逐漸減弱。
疫情緩解後,馬星也將整理當代藝術史料的工作重新安排上了工作日程,後續將展開梳理新疆當代藝術脈絡的行動。高台當代藝術中心更期盼成為串接節點式的新疆當代藝術的領銜角色,持續穩定地扶植新疆當代藝術的發展。
鄧韻琴( 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