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鹽水-思想型態的理論

鹽水-思想型態的理論

第14屆「伊斯坦堡雙年展」(Istanbul Biennial)於9月5日開展,策展人克莉斯多夫-芭卡姬芙(C…
第14屆「伊斯坦堡雙年展」(Istanbul Biennial)於9月5日開展,策展人克莉斯多夫-芭卡姬芙(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曾策畫第13屆「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 Kassel),亦曾獲選2012年由《Art Review》所評選出來的藝術圈百大最具有影響力者。本屆展覽以「鹽水-思想型態的理論」為題,邀請來自五大洲超過80位藝術家,展出逾1,500件作品。挑戰觀展經驗,策展人充分運用伊斯坦堡位於歐亞交界的地理特色,高達36處的展場橫跨普魯士海峽兩側,除了主要展場伊斯坦堡現代美術館,作品散布於飯店、舊學校、私宅、倉庫,甚至是廢棄的土耳其浴場裡。對初次來到伊斯坦堡的人來說,無疑是個絕佳的深入城市之旅。
靠近歐洲一側的希什利(?i?li)是中產階級聚集的城區,深受法國文化的影響,在市中心的哈拉斯卡蓋茲大道(Halaskargazi Avenue)上,滿是帶著新藝術風格的鐵窗陽台與迴旋梯間有著窄小電梯的氣派石造建築。隱身其中的犁溝報社(Agos)舊址,自1996年起發行土耳其語及亞美尼亞語的雙語政治週報,其創辦人兼總編輯丁克(Hrant Dink)成為在土耳其亞美尼亞少數族裔的名人,因堅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曼帝國曾引起「亞美尼亞大屠殺」的主張,於2007年遭到極端分子暗殺。來自中東的阿納斯塔斯(Ayreen Anastas,巴勒斯坦)和佳柏利(Rene Gabri,伊朗)雙人組,關注於政治議題與社會實踐,以這段過去為題,在報社大樓中搜尋出亞美尼亞歷史的見證:照片、明信片、書本和剪報,保留文件上的塗鴉與手抄,小心翼翼地在一旁著色或是留下藝術家註解。報社舊址保留著丁克的辦公室,牆上懸掛著藝術家友人們贈送的畫作,不難看出這位意見領袖與藝文界的好交情,報社文件櫃上的過期週報依舊,新聞資料夾也靜靜佇立櫃中,空氣中依稀還能感受到過往的熱血與堅持。
Adrian Villar Rojas│最美麗的母親The Most Beautiful of All Mothers 現地裝置於Trotsky House 2015 photo by Sahir Ugur Eren
哈拉斯卡蓋茲大道另一端巷弄裡的亞美尼亞女子學校,成立於1903年,2004年由於學生人數遞減而關閉,在經歷兩年的整修後,目前為丁克基金會所在地,在這次雙年展中展出越南籍藝術家阮如輝(Nguyen Huy An)作品《影子變化習作》。藝術家記錄下河內城市中的列寧雕像,在不同時間因著太陽不同位置所產生的影子變化,影射意識型態的變動本質。
從城市中的歷史場域,回到主要展場伊斯坦堡現代美術館,是改建自1950年代末期的港口倉庫。緊鄰普魯士海峽,連接常設展與雙年展展場的是2003年由藝術家邦維奇妮(Monica Bonvicini)為第八屆伊斯坦堡雙年展所創作的《地獄之梯》,以現代主義建築手法,佈滿彈孔於梯廳玻璃上,象徵對於激進女權主義者的破壞。時至今日,作品力道依舊強烈,也成為美術館的永久典藏作品。展場入口四周被黎巴嫩藝術家雷克馬(Marwan Rechmaoui)的《柱》所環繞。藝術家回顧黎巴嫩歷史,其為古文明發源地之一,由於地處亞非歐戰略要道,不少民族皆曾佔領過此地,1975年起持續長達15年的宗教內戰,重創黎巴嫩社會與經濟,而後不斷的外患內亂,讓藝術家有所感觸,以殘破的水泥柱體象徵戰爭下苟存的家園,柱中露出的花草、竹籃成了戰火下的一絲期望。
Wael Shawky, Cabaret Crusades│卡巴拉的秘密The Secrets of Karbala 錄像裝置於Kucuk Mustafa pasa Hamrr 2015 photo by Sahir Ugur Eren
克莉斯多夫-芭卡姬芙以「鹽水」做為展覽中心,清楚點出伊斯坦堡依海維生的地理特質,如同樞紐緊緊聯結著歐亞文化,卻也推波助瀾地發散著其文化影響力,既詩意又政治地形塑、轉換這個世界。可見的水波、水紋,對她來說也像是無形的時間洪流,刻畫著我們對於時空與生活的體驗。透過藝術,我們找到共處於世,並讓生活更加富足的可能性。
胡忻儀( 11篇 )

均勻製作總監/「大展身手做展覽」兒童策展計畫發起人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2017 年 7 月成立均勻製作,以展覽製作轉譯藝術與文史,貼近日常生活,致力於每個專案中實踐恰到好處的創意。透過對展覽製作的實踐與藝術教育研究,持續探索及推廣「展覽識讀」概念,並於2020 年發起「大展身手做展覽」兒童策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