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倡畫廊是香港成立最早的著名專業畫廊之一,也是向全球收藏家推介當代中國藝術和新水墨藝術的先驅。闊別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23年,今年藝倡畫廊十分興奮可以再次參與其中。為了這次的盛會,將展出海外華人藝術家與當代水墨藝術家的精選作品。海外華人藝術家包括趙春翔、莊喆、丁雄泉,均是上世紀40、50年代第一代負笈美國鑽研畫藝的中國畫家,並一直定居美國。其他海外華人藝術家還有兩位國際知名雕望家蔣朔及吳少湘。當代水墨藝術家則包括高行健、馮明秋及張藝蓉。

丁雄泉《春色滿園》.紙上墨、塑膠彩.123x243cm.1990年代。圖|藝倡畫廊
移居美國之前,趙春翔和莊喆同樣在1950年代居住台灣,後者聯合創辦五月畫會。抵達美國之後,這些華人畫家包括丁雄泉都與多位著名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包括德庫寧、培根結為好友。他們的作品融合了東亞傳統和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美學,創出各自的獨特風格。今次的博覽會中,也將展出兩張趙春翔的代表作,和兩張莊喆的油畫,包括一張1981年作品和另一張今年初完成的作品。

高行健《心象》.紙上墨.58×48 cm.2016。圖|藝倡畫廊
高行健,現居住巴黎,是享譽國際的二十一世紀法國華裔小說家和劇作家,亦是位傑出的畫家。他是首位獲頒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華裔作家,得獎小說為《靈山》。但他的水墨畫沒有像小說那麼具爭議性,黑白的畫作結合了西方的抽象和中國水墨,表達內心的感受甚至比文字更加深刻,引領觀者進入沉思。藝倡畫廊將展出兩張近作,一張抽象水墨和一張繪畫一個人物的紙上作品。

趙春翔《相伴憑欄》.紙上墨、塑膠彩.97×90.5 cm。圖|藝倡畫廊
馮明秋,前衛水墨藝術家,遊走於紐約、台北、香港三地。他重新對毛筆字展開嘗試及探索,以現代藝術的精神表示對古人書法意境的崇敬。兩張展品均是他至今自創140種不同書體中的兩個重要經典例子。
蔣朔和吳少湘,兩位著名雕塑家同樣活躍於1980年代中國的「新潮美術運動」,他們1989年離開中國赴奧地利,現遊走於北京、柏林和奧地利。他們的作品看似簡單,然而充滿著濃厚的諷刺性和深刻意義。在吳少湘的「愛的象徵」系列中,他把紙幣貼在心形的表面上,為之前的「錢幣」系列帶來金錢以外的多一重意思,以表達金錢與愛的關係。而蔣朔的「中國貓」系列則象徵中國的財富和經濟發展。兩者的作品反映現今中國社會對金錢的態度。

趙春翔《自傲一》.紙上墨.80x53cm.約1983。圖|藝倡畫廊

張藝蓉《殿春芍藥》.紙上墨.78x70cm.2017。圖|藝倡畫廊
張藝蓉是年輕女畫家,她的作品帶來了新的審美感悟,令人耳目一新。她的特點是思想獨立,不受傳統束縛,各自在歷史悠久的水墨繪畫中找到自己獨有的表現手法,畫作反映今日中國女性提升自我、改變世界的意識。張藝蓉創作的工筆白描畫,表現熟練的工筆畫技法,對繪畫的主題觀察入微、筆法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