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扇上的優雅藝事

扇上的優雅藝事

金農《梅花圖》扇頁。(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金農《梅花圖》扇頁 金農(1687-1764),宇壽門,有冬心先…
金農《梅花圖》扇頁。(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金農《梅花圖》扇頁
金農(1687-1764),宇壽門,有冬心先生、江湖聽雨翁、金牛湖詩老、老丁、古泉居士、竹泉、壽道士、百二硯田富翁等號。金農博學多聞,喜好遊歷因而「足跡半天下」。金農有著特立獨行的個性,為「揚州八怪」之一,世人稱「迂怪」,創作別出心裁、格調高古秀雅,畫梅尤富盛名,與汪士慎、高翔及羅聘三人被稱為揚州畫梅四大高手。他曾云:「汪士慎畫繁枝,高翔畫疏枝,予居不疏不繁之間。」他畫梅更愛梅,直言:「樹無醜態香沾袖,不愛花人莫與看。」此幅展出的梅花扇面取自宋人筆法,樹梢白梅秀潤美麗,似乎還能感受到淡淡清香。畫家在梅樹旁題字,書法古拙中帶有雅趣,風韻尤佳。
黃慎《弈棋圖》扇頁。(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黃慎《弈棋圖》扇頁
黃慎(1687-約1772),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號癭瓢子,東海布衣等,為揚州八怪之一。他自幼賣畫,離開家鄉福建至揚州打拚,闖出一番名聲。他擅長各類繪畫,其中人物畫受到大眾青睞,鄭燮曾贈詩予他,「愛看古廟破苔痕,慣寫荒崖亂樹根;畫到情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本次展出的《弈棋圖》扇頁是畫家43歲時所作,取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江村〉詩意,畫幅右側的詩人正聚精會神、專注地與妻子對弈;另一側是兩位面容稚氣、綁著小辮的孩童,其中一人手持魚竿,另一人在敲製魚鉤。人物相處怡然自得,展現趣味妙生的雅士情調。
鄭燮《行書五絕詩》扇頁。(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鄭燮《行書五絕詩》扇頁
鄭燮(1693-1766),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為揚州八怪之一,其畫、詩及書有「三絕」之譽。其父鄭立庵為私塾老師,因而鄭燮在父親教誨下學習詩書,康熙年間考中秀才,亦分別在雍正、乾隆年間取得舉人、進士之身分,曾受朝廷之命赴任官職。鄭燮書法獨樹一格,有別於當時正規的館閣體,字體方正光潔,他融合隸書與行楷,字體結構多為扁形,筆畫則活潑流暢,具有生動意趣。本幅內容為「霧裹山疑失,雷鳴雨未休。夕陽開一半,吐出望江樓。乾隆乙酉書為蔚起年學兄正」,上方為「鄭燮之印(白文)」的鈐印。
扇上的優雅藝事
蔡嘉《松下觀泉圖》扇頁
蔡嘉(1686-1779後),字松原,一字岑州,號雪堂,一號旅亭,又號朱方老民,倪璨曾言其出身:「嘉幼習銀工,不屑就,棄而學畫。年未三十,即得名。」本幅筆法秀勁,設色雅致。畫家描繪高士倚石而坐,在松蔭下沉思。畫中古松盤屈虯勁,山石間的清泉潺潺而流,彷彿遠離了世俗塵囂,如入無人之境,呼應著畫中高士高風亮節的隱逸心志。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推出「清風雅韵——揚州博物館藏清代扇面展」。(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揚州隋唐以來因位處京杭大運河及長江之交會處,故成為商貿來往頻繁、美麗繁華的「淮左名都」,正如唐代詩人杜牧所書:「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到了清代,揚州鹽商崛起,繁榮經濟帶動藝文風氣,當時不僅廣建園林,並且對於詩畫的贊助頻繁,因此吸引各地畫家詩人前來,孕育出多采多姿的文化藝術。揀選當時出類拔萃的書畫作品,以文人墨客喜愛的「扇面」為主題,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自6月6日至7月1日推出「清風雅韵——揚州博物館藏清代扇面展」,展出畫家除了代表人物「揚州八怪」,還有晚清揚州畫壇主秀如王素、吳讓之、蓮溪、陳崇光、李育、陳康侯等人。
ARTouch編輯部( 163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