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d1qlj1o6gdgqqt.cloudfront.net/pictures/5034-9363425649.jpg)
呂淑珍 咦_牠們哪! 陶塑 85x53x51cm 2017 圖片提供:呂淑珍
作者自述
我愛陶,捏土作陶,作我愛做的陶。自1980年開始接觸陶藝,我從水墨花卉寄情於陶作媒材,生命圖表越來越燦爛也越來越辛苦。我總是理直氣地帶著滿腔的熱情,生氣勃勃地堅持邁向自己的夢想,一路走來,已歷30又7年!
作陶生涯的前半段,身為女性藝術工作者,女體的實像與意像很自然成為我創作的主軸,有時窈窕纖瘦如妙齡女郎,有時厚實豐腴如大地之母,用簡明的線條表現藏在女體內的情緒和強韌的生命力,「情戒群像」、「陶上鉛華」、「陶說慈情」、「陶花記」與「一花一世界」等系列作品於焉產生。
1993年,當我越過壯年將入半百,家從城市搬到三芝。近山、傍海的山居歲月,常以花草蟲蝶為鄰,鳥啼、蟬鳴、蛙鼓聲為樂。友人送來棄狗一隻,名果汁(Juice),從此有了狗兒相伴、看顧家園,讓我心安。牠會抓蛇,也帶流浪狗到園子裡耍玩,於是,我閱讀犬書,學習養狗,最多曾眷養九隻狗。牠們憨傻忠心,教我成為愛狗、疼狗的人,以牠們為主角,發表「觀世犬」系列作品。2002年中秋,有隻6個月大的流浪母黑犬來扣門,好友們巧來鄉下共度佳節,當時手握紅酒杯,靈機一動,我們為牠取名波爾多,後來與家中老俊男土狗「皮皮」相愛,生了一大窩小狗8隻。愛犬從懷孕、分娩、哺育、嘻戲等成長過程,都成了「犬相」系列作品的創作靈感,發表於12年前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陶犬相」陶塑個展。在狗系列作品中,我想做出狗的眾像,傳達生靈萬物與天地的互動,率性地表現出我與陶土直接互動後的結果,保留泥土形塑後的自然狀態及內在的生命力。愛自己的狗,也愛遇見的狗,愛犬、犬愛,牠們給我們全部的愛。
![](https://d1qlj1o6gdgqqt.cloudfront.net/pictures/5034-62947881067.jpg)
呂淑珍 陶陶然 陶塑 85x43x104cm 2017 圖片提供:呂淑珍
台灣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近10年來與國際接軌,每年駐村陶瓷學院皆有全球藝術家申請來台的駐村計畫。去年,很榮幸成為駐村徵選計畫的評審,從1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參選者甄選出9位駐村藝術家,館方並同時邀請我也成為其中一位駐村創作者,讓我在「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年,仍有獨自離家、專心創作的機會。
自2017年四月進駐起,我有如少時第一次離家住宿,來到新環境,慢慢學習讓自己沉澱下來,各國藝術家陸續分批抵達,其中一位來自阿根廷的維瑪(VelmaVillaverde),是12年前我應陶博館邀請遠赴她國交流「2006台灣陶藝家在阿根廷」計畫中的老朋友,其他幾位則是初次見面的國內外陶藝工作者,先後分別是來自比利時的安(Ann)、阿根廷的蜜娜妲(Mirtha)和哈幸多(Jacinto)、西班牙的貝紐爾(Peno)和法國的丹尼爾拉(Daniela),還有優秀的臺灣新生代田欣以和中青輩陶藝家簡志達。每日晨起,前後到駐村工作室互相擁抱道早安後,便各自在工作區中進行創作,直到午餐便當時間,比手畫腳地互通有無,克服語言障礙,相知相惜,彼此觀摩技藝與創意。他們非常喜歡臺灣,更愛陶博館陶瓷學院的創作環境及國際駐村研習中心的作陶資源,當然還有鶯歌小鎮的特色,每天都充滿愛的陶藝創作!而園區柴窯適時修復完成,支援了陶作燒製,發揮協力綜效。駐村期間,我們多次分別邀約駐村陶藝家及工作同仁遊走北海岸在地人文景點,拜訪鄉居藝術家個人工作室,參觀偏鄉廢校再利用的阿里荖(草里)藝術園區,瞭解陶藝新秀工作狀況,也找到機會觀賞廖瓊枝歌仔戲和台原新布袋戲操偶技藝及悅覽偶劇博物館,並駐足我先生李義弘和我在三芝的工作室,交換創作心得。沿途受到真熱情款待,賓主盡歡,盡是遇見愛!
30多年來,世事多變,但愛是永遠的。人犬俱老,我們仍然每日晨昏時刻,伴狗散步鄉野小徑。然而,愛犬們已三番輪轉,歡樂和別離是大自然不變的節奏韻律,雲淡風輕也然春夢了無痕。一切,我欣然接受依然邁步向前走!
![](https://d1qlj1o6gdgqqt.cloudfront.net/pictures/5034-92949109286.jpg)
呂淑珍 山光嵐影 陶塑 54x29x80cm 2012 圖片提供:呂淑珍
當遇見愛-呂淑珍陶犬發表
時間:2018.01.12-03.04
地點: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1F陽光特展室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電話:(02)8677-2727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