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是一個藝術家會永遠去追問的,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在做什麼……什麼是「美」,什麼是「美麗的」,又是什麼造就了美。
──洛伊.霍洛韋爾
來自紐約的藝術家洛伊.霍洛韋爾(Loie Hollowell)1983年出生於美國加州,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在維吉尼亞聯邦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獲得純藝術碩士學位。她的繪畫探究性、懷孕和生育等種種主題,往往透過對人體抽象式的描繪,強調出女性的特徵,擅用諸如神聖光輪、「林伽」(在梵語裡是「標誌」的意思,象徵古印度吠陀宗教、印度教神祇濕婆)與雙曲線等具有神秘和宗教象徵意涵的符號與幾何形體來建構出獨特的視覺語言。而她在畫作中也利用高密度泡沫等材質讓畫面向外凸出,延伸進入觀者的空間,製造出三維的立體感,如同封塔那(Lucio Fontana)一般打破了繪畫與雕塑的界線,更為畫作帶來了穿透性的效果。
藝術表現
霍洛韋爾的創作表現,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美國現代主義藝術家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作品中對於微觀事物半寫實半抽象的描繪、肌理的處理以及細膩的色調變化。但霍洛韋爾更直接的指涉出她對於身體意象的詮釋,也顯得更加堅決、坦率與直接。談起她作品中的靈感,對於女性身體的詮釋,霍洛韋爾也都毫不隱蔽地連結女性身體變化帶給她的衝擊,例如懷孕的經歷、母親哺乳的形象等等。
除了歐姬芙以外,霍洛韋爾表示自己深受1970年代於美國加州崛起的「光與空間運動」(Light and Space Movement),以及另一位較鮮為台灣觀眾知道的印度詩人畫家桑托什(Ghulam Rasool Santosh)受到克什米爾濕婆派(Kashmir Shaivism, or Trika Shaivism)所啟發的繪畫表現的影響;這些影響體現在她作品中的光線、色彩、體積與量感等等的運用,而克什米爾濕婆派的宗教觀裡將濕婆神視為整個宇宙,無形之中也像是帶出她對於身體景觀的描繪方式──畫面中起伏的山巒是女性的身體曲線,也像是恆星運轉的行星群。這也是為什麼霍洛韋爾的作品總像帶著現代藝術的語彙,又有著古老神祕的意涵般令人眩惑;這種跨越時代的連結,就像亙古以來藝術家對於身體奧秘的探索與描繪從來不曾止息。
市場與近年活動
霍洛韋爾的作品在英國、瑞士、中國與美國等地的知名博物館和機構都有典藏;華裔美籍名媛鄧文迪也是霍洛韋爾作品的愛好者。目前,霍洛韋爾剛結束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的中國首次個展「洛伊.霍洛韋爾:再校準」,這個展覽呈現15幅她2018-2020年間發展出的大尺幅作品「鉛錘線」系列,這是她自2018年3月懷孕之後,感受到身體因懷孕帶來的改變而開始構思的新系列,作品裡運用歡快的螢光色系與半立體的球形、橢圓和半圓形等凸出的幾何形狀,代表了在懷孕期間身體的變化過程。
也是從2018年開始,霍洛韋爾的作品開始進入了拍賣市場,《綠與紅的轉變》(Transformation in Green and Red)一作為她首次上拍的作品,甫出線就拿下了超過預估價三倍的佳績,也帶動其二級市場的價格提升。雖然2020年興許因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而受到影響,但拍賣總額在今年又創下了新高,截至今年8月為止已達370萬美元,比之起次高的2019年多了兩倍餘,可謂是藝術市場中正在崛起的藝術新星。她的前三高價作品也皆為今年所拍出,分別是《相連的林伽(黃、綠、藍、紫、粉)》(Linked Lingams (yellow, green, blue, purple, pink),成交價1650萬港幣)、《第一次接觸》(First Contact,成交價1089萬8千港幣)與《赤紅大地,黃金峽谷》(Yellow canyon over red ground,成交價437萬5千港幣),拍出的價格皆超越預估的好幾倍。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市場地理位置分布有超過六成落在香港,顯見亞洲藏家對她的熱捧程度。
電影《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裡,主角寇特的阿姨一句:「不要轉移視線,所有的真實都是美麗的。」(Don’t look away. Everything true is beautiful)成為貫串全片對藝術的詮釋。霍洛韋爾猶如自傳式的作品語彙,也是一種不斷追尋、直面女性的樣態與真實,誠如她所說,「美對我而言並不是視覺性的,而是體驗性的。我希望觀眾在離開時不一定要知道我想傳遞的內容,比如我的分娩經驗,而是吸收了一種明亮或豐富或光輝的印象,而這份印象事關他們與自己身體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