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翻頁間的審美革新 美感細胞—教科書改造計劃

翻頁間的審美革新 美感細胞—教科書改造計劃

美是不能喧賓奪主的 在進行發書與教學過程後,團隊也訪談使用端的學生及老師,得到的回饋包括:某些內頁設計圖案背景…
美是不能喧賓奪主的
在進行發書與教學過程後,團隊也訪談使用端的學生及老師,得到的回饋包括:某些內頁設計圖案背景太強,學生視覺會產生疲勞,字體非標楷體(並不符合目前對於教科書的法規規範),或是沒地方寫筆記,生字排列、閱讀邏輯與設計系統太跳躍,造成學習無法專注等。林宗諺表示,團隊這才理解「美是不能喧賓奪主的」,一本好看的課本也許會喪失教學的功能性,「課本是傳達內容的載體,一定要優先傳達課本上的內容,然後才是好看,不然教師們是不會選擇這本課本來做教學的。」讓原來不會在體制內選擇改造過之課本的老師們,能順利教出他們想教的東西,學生能更直覺吸收課本的內容,美感與功能這兩件事在教科書上是必須相輔相成的。
從課本展開的審美分層
在美感教科書第二季,設計範圍從第一季原本的國語單科,擴充為國、英、數、自、社五科,並留意設計系統的一貫性問題,邀請方序中、王艾莉、陳永基、馮宇、圖文不符,各自挑選單一科目課本來設計,以馮宇設計的國文課本為例,一、三、五年級的年齡,對於美的感受已開始具有差異,以小五的課本為例,插畫能使用比較抽象概念的方式,美感的體驗甚至包括觸覺,如封面用紙與打凸設計,讓孩子體驗不同材質的審美。小一的課本則有折頁上放目次的巧思(能當書籤使用),方便難以專注的小一學生翻閱課本的效率,也具保護書側面包裹的功能。小一學生通常還不太了解國字怎麼寫,設計師也利用筆畫的貼紙,讓學生可以把學到的生字,貼在有古人扇面的課本封面上。除了引起學習興趣的巧思,在生理視覺上馮宇也用心規劃,如雖然孩童喜愛鮮豔的色彩,但他卻使用更低彩度的插圖來做課本的搭配,為了就是讓孩童的視覺能更長時間停留在課本上,也試圖關照弱勢學童,如生字的筆順也讓紅綠色盲的學童可以辨識等。
美感教科書第二季課本。圖│美感細胞
社會科則由圖文不符團隊操刀,他們將一些分散的圖表,用一頁的內容表達出來,以編輯統整的概念,利用漫畫、圖形等閱讀方式,讓知識的核心更容易被學生理解與吸收。設計師們用心的巧思也使得美感教科書,被廣泛同意能成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有動力翻閱課本,甚至更珍惜課本,慎重的在課本上寫筆記等。
非要產出一本最美的課本
經歷兩季的募資,林宗諺表示目前未來推行有兩大目標,一是希望促成鬆綁審查、規範教科書的法律,如「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印製標準規格」等法規,對於教科書字體、紙質的規範能再更開放些。另外就是把目前所有對於生產教科書的方法和細節,設計師獨特的設計理念、學童老師與教科書編輯的回饋,全部整理成open source,讓未來有志於改版教科書的人都可以使用。林宗諺最後強調,「我們並不是要產出一本最美的課本,而是希望能提供更多對於美的標準與體驗,不同的設計風格與方式,從課本養成更開放、獨立思考的心靈才是我們最企盼的風景。」
「美術課」在台灣的教育中是主流升學課程的「次文化」,總是借課與調課最優先被犧牲的首選之一,美感的培養與體驗在藝術教育過程中的窄化與次要性,一定程度也影響台灣社會對於美的敏感度與鑑賞能力,廣泛疲弱。
2013年三個理工科大學生陳慕天、張柏韋與林宗諺分別至瑞典、荷蘭及丹麥三國當交換學生或遊學,歐洲設計產業的成熟讓三人最受衝擊;歐洲人並非從小有特殊的美感教育養成,但他們尊重孩子的創意發展,並視所有的專業都平等且重要,美是自然全面存在社會所有環節之中。體驗到台灣美感教育與歐洲的落差與癥結,三人著手成立「美感細胞」團隊,並在網路募資發起「教科書改造計劃」。受訪的發起人之一林宗諺表示,希望藉由計畫的發起彌補這個社會對於美感想像的貧乏,「是否有可能以在體制內的方式,給過去缺乏美感教育的我們一個機會。」
一場普及率最高的美感革命
計畫的目標並非要創造更多厲害的藝術巨擘,而是要使沒有機會接觸美的人,把他們的美感程度拉抬起來,三人討論後覺得學校系統是對所有人教育最直接、廣泛的管道,最後選定「教科書」來做為乘載美感教育的媒介。原因一是平面設計所使用的視覺,對於學生來說是最容易親近的,二則是教科書沒有城鄉差距,其內容在台東與台北信義區是同一本教科書,內容的散播是平等的。
決定教科書為美感翻轉的目標後,三位沒有設計、教育背景的理工男孩,先著手理解印刷流程與細節,再不斷寫信、約訪與邀請教育界與設計界的前輩加入,設計師前輩建議他們該先出版一本樣書,才更能具體說服大家參與。因此,2014年他們開始著手產製第一本課本。有了課本,尋覓適合的合作國小也歷經波折,被轉介數次,原因是城市的國小校長若要更換教材,需要溝通的對象太多,執行的難度也相對較高;最終於新竹市香山區大湖國小,展開第一場發書與試教活動。
美感教科書第二季課本:國文課本封面。圖│美感細胞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現為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nodate)總監,從藝文網路媒體再度回返紙質與內容生產的實驗。熟悉台灣藝文生態產業結構,並關注跨文化圈的共通困境,致力編輯感官內容的閱讀體驗。近期埋首爬梳台灣刺青產業歷史,前中年的興趣是步行、茶道和花藝。
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曾任「典藏ARTouch」總編輯、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