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水墨×複數I 新世紀水墨展

水墨×複數I 新世紀水墨展

關注水墨的時代意義與可能性的策展人吳超然,認為「水墨」可指向一種繪畫載具或是概念,甚至成為其他創作形式的養分。…
關注水墨的時代意義與可能性的策展人吳超然,認為「水墨」可指向一種繪畫載具或是概念,甚至成為其他創作形式的養分。本次於小畫廊策畫兩檔系列展覽,企圖針對水墨作品中的繪畫性與精神性,分別邀請四位出生於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初期出生的年輕創作者,包括目前第一檔展出的林衍馨、洪瑄、涂智惟、蕭珮宜,在不囿限於水墨材質分類的創作思維中,開啟對水墨當代精神的探討。
林衍馨| 時間癌 II 紙本、水墨 175x182cm 2017 小畫廊提供
林衍馨的畫作有著細緻而耽美的暈染質地,抹淡了悲喜之間的絕對分野,坦然呈現各種關於生命中的痕跡,尤其是那些「被人們忽略的角落」。誠如《時間癌》看似經歷時間而爬梳積累於畫面上的時間之漬,將某種純然悼亡的氛圍寄予紙面上的墨漬傳遞;當目光穿透而過,《掠藤蔓》則將敷染的淺彩揉入在其後若隱若現的垂零花枝;洪瑄的作品誘引觀者在一種既是凝視又帶有窺探的視覺,畫面前景以自製的螢光顏料描繪停留在某個行為狀態的人物背影,其所呈現的熱感應色感,與順著視線望向的遠景中,那接連發現的小細節或怪趣味形成對比,像是裸身佇立於奇特造景的造像、略顯違和的亭台樓閣或宗教元素。
扶枝的線是一種支持或是束縛?布幔圍起的是舞台還是囚牢?這些存在於涂智惟畫作中的劇場情境,上演了一齣齣關於城市發展的矛盾氛圍。她提到無論是小時候於苗栗的成長經驗,或求學時期居住在關渡,從高架捷運俯瞰工程的生活經驗,那不分城鄉且似乎無窮無盡,永遠都在建設,但總像是永遠蓋不完的施工狀態,使得工地成為持續變動的日常景觀,卻始終只是一個過渡的場域,服務完成建設最終任務而存在。涂智惟將其轉化為創作時的構圖靈感,最初以此發展的作品如《預定地:彩排》,可從畫面中明辨出鐵網、柵欄或吊環等直接指向工地的元素;而在今年的新作《學習一點浪漫》則藉由如同樹木移植時的狀態,在土團上拼接不同植物,或將其原貌變形做為表現。對她而言,工地的意義承載著某種想像的構築,最後結果可能美夢成真,也可能背叛現實,涂智惟並未試圖對之嚴加批判,而選擇以風景觀看的方式彰顯其中的弔詭。
涂智惟|學習一點浪漫 水墨、膠彩、紙本 34.2×80.6cm 2017 小畫廊提供
相較於其他三位,以銀箔與壓克力為創作的蕭珮宜,擁有強烈的作品色彩與帶有寓言風格的藝術語彙,透過形態轉化企圖反諷人類對於環境生態的摧殘,如《流浪記》充滿許多工程物件與擬人化動物鋪陳的構圖敘事、《日常庸俗景觀I》禽類的屍體幻化為某種科幻生物的樣貌,以及《躲貓貓》中描繪著看似島嶼也似某種不明怪物張口吞噬的側寫,滿載著垃圾,表現出某種污濁之氣,而《小風景》中無重力懸浮滿佈整個畫面的多個墓仔埔,則更具象徵性的不安,在在反映蕭珮宜認為毀滅環境的真正力量,往往不在於瞬間的災難,而是沉默蔓延在人類日月累積的破壞下。
黃鈴珺( 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