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中山樓五十年,璀璨獨領先!所長吳明珏導覽,珍貴書畫大曝光

中山樓五十年,璀璨獨領先!所長吳明珏導覽,珍貴書畫大曝光

全世界唯一建在硫磺口的建築物。 臺灣第一位女建築師修澤蘭的經典代表作。 100級壽字階梯,扶手上100顆壽桃,…
全世界唯一建在硫磺口的建築物。
臺灣第一位女建築師修澤蘭的經典代表作。
100級壽字階梯,扶手上100顆壽桃,「百壽」、「百桃」。
48種樣式、408盞手雕宮燈,最大的宮燈長寬達240公分,比雙人床還大。
中山樓為全世界唯一建於硫磺口上的傳奇建築,莊嚴肅穆,雄傲碧嶺干長天,屹立五十年。圖∣國立台灣圖書館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
百元鈔票&龍穴寶地
拿出手中的新台幣百元鈔,一面是國父,一面就是這山中建築傳奇──中山樓。原來中山樓離我們這麼近,長伴君左右。
1965年,總統蔣中正為紀念國父孫中山百歲誕辰暨復興中華文化,亟思興建一座具國際水準之建築物,組織大老及學者專家組成籌建委員會,最後選定了現址。因陽明山位於台灣山脈之始,山勢雄偉峻拔,林木蔥蘢,氣象莊嚴,使人生崇仰之感。這寶地卻是地熱逼人的硫磺坑,土質軟硬混集,石方、淤泥雜聚的土地,於是1400多名榮工以虔敬如信仰般的心力,日夜分三班,24小時無休,焚膏繼晷,一年一個月又四天後,1966年11月6日中山樓完工,創下台灣建築工程施工最短紀錄,並在國父誕辰11月12日舉行落成典禮。
中山樓背倚七星山,右邊紗帽山,山線圓滑,像隻老虎盤據;左邊山勢險峻,像隻大龍。從三樓「中山樓」匾額之「山」字中軸線延伸,順著「天下為公」正門牌樓,在歷史悠遠的楓香樹前,楊英風的「龍吐珠」大型琉璃浮雕作品與環繞中山樓左右側的硫磺溪,形成了「玉帶圍腰」的風水說法。中山樓就像皇帝的寶座,左環青龍、右抱白虎,大有君臨天下之感,成為風水龍穴寶地。經過50年風雨,在莊嚴肅穆的蒼翠松柏中,綠色琉璃瓦寶蓋依然熠熠生輝,從定位為國家開會、接待國賓的紀念性建築物,到今日文化教育、見證民主憲政發展的珍貴建築藝術文化資產,中山樓卓然屹立。
中山樓所長吳明珏。
精彩五十,再現風華
今年適逢中山樓五十年樓慶,該所舉辦一系列演講,從歷史政治、傳統建築、珍貴書畫、螺鈿工藝、修復案例、生態環境、地質景觀等多元面向介紹中山樓,並出版學術刊物再現中山樓的傳奇歷史與時代記憶。《典藏.古美術》團隊專訪中山樓所長吳明珏,為讀者嚮導「精彩五十,再現風華」的中山樓。
中山樓金碧輝煌,室內外裝飾工作時,工人種類多達40多種,處處可見精心設計。舉目色澤鮮豔、變化多端的牡丹、西番蓮、團龍、祥雲等傳統圖樣裝飾,古典華麗,其上的金色裝飾,皆為純金金箔、金粉、泥金所成,即便經硫磺氣多年薰陶亦歷久如新。螺鈿家具及屏風,則出自於前輩國寶藝師陳志升之手,除精心挑選以珍珠、九孔、養珠等貝殼進行裝飾,偶加入牛角、象牙鑲嵌以增加色澤變化。這些文物在在都見證了台灣當時之工藝巔峰水準,極華美之雕鐫,多璀璨而獨領先。因材質選用的關係,梁柱未用一根鐵釘,家具也以卡榫接合,加以真金屬性恆定,整體建築未受到硫磺氣太大影響。受硫磺氣影響最大的空間,乃昔日做為國民大會開會場所的一樓中華文化堂,雖透過建築師的巧妙安排,以19根導管將氣體引出戶外,使得硫磺濃度只剩原來的5%,但時日既久,硫磺晶體將管線堵塞,主席台前的地板有就被硫磺氣沖得凹凸不平,並凝結成一簇簇的黃色硫礦結晶。這全世界唯一建在硫磺口的建築物,工程艱鉅自不在話下,建造之初,已想到日後的保存。
黃君璧〈松蔭觀瀑〉,213.5×112公分。圖∣國立台灣圖書館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
置放於三樓之江兆申43歲時所繪〈山水〉屏風,單屏尺寸199×36公分,因硫磺氣影響使一面畫屏山色變黑。圖∣國立台灣圖書館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
蔣宋美齡的藝術品味
珍貴書畫,台灣畫壇名家雲集
見證中山樓建築傳奇與台灣藝術發展史,不可不提的是一批珍貴書畫。經專家逐一考察評估後,編列入藏為「珍貴動產」的書畫作品共有20件,一件為瓷版畫、一件為許九麟的〈國父畫像〉油畫,其餘皆為水墨作品,有:馬壽華〈四竹〉、曾后希〈子貢連騎〉、季康〈仕女書畫屏風〉、江兆申〈山水屏風〉、歐豪年〈荷〉、黃君璧〈松蔭觀瀑〉、汪亞塵〈春藤游魚〉、高逸鴻〈三花二貓〉、林玉山〈雙鹿松濤〉、胡宇基〈荷〉等。因空間環境與硫磺氣不利於書畫保存,中山樓爭取並獲得科技部經費補助,於2014年12月完成「陽明山中山樓珍貴動產數位化及仿製品製作計畫」,這亦是中山樓將掛置書畫第一次拆卸下來。20件珍貴書畫除瓷版畫外,現以複製畫的方式呈現,若不注意細看實難查辨差異。吳明珏說明:「中山樓沒有專業的典藏庫房,沒有辦法做到恆溫恆濕,真跡原件現都入藏在臺灣圖書館的特藏室,不會再受環境影響衰壞。」這些作品的創作者唯一持續見證歷史的只有歐豪年。據所長談起,歐豪年老師常帶外賓來中山樓觀賞畫作,當廠商在拍攝圖像數位化時,曾問過歐豪年是否要略為修圖?歐豪年爽朗豪氣地說:「就保持原樣,放在中山樓燻了50年,可是看起來多了200歲!」因而,歐豪年的〈柳鷺〉、〈駿馬圖〉、〈山高水長〉等多數作品仍維持真跡原樣掛置於中山樓。
林玉山〈雙鹿松濤〉,231×119公分。圖∣國立台灣圖書館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
高逸鴻〈三花二貓〉,71×127公分。圖∣國立台灣圖書館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
這批水墨書畫入藏的時間及狀況,因缺乏檔案紀錄,故無法詳實推斷,但應為蔣夫人宋美齡的品味。又,考察畫作落款時間,最早為掛置於一樓大會客廳之曾后希戊戌(1958)春仲〈子貢連騎圖〉,典出《史記.貨殖列傳》記:「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子貢為優異的外交人才,中山樓為接待外賓之重要外交場所,相得益彰,圖畫中央四匹並轡白馬惜被硫磺氣燻成青馬。入藏晚者為掛置於一樓會議廳的汪亞塵甲寅(1974)三月〈春藤游魚〉,繪春雨初晴,紫藤吐豔,水蘋爭綠,游魚生動之景。汪亞塵擅長花鳥蟲魚,從西洋繪畫入手,並深研中國傳統技法,融合中西,以畫金魚著稱,為美國第一夫人賈桂林的畫學老師;與之懸掛相對的則是黃君璧戊申(1968)夏作〈山水〉,題詩:「山靄籠嘉樹,層巖瀉野泉,高人於此住,所得靜中緣。」黃君璧為第一夫人蔣宋美齡之師,另一件入藏於中山樓的畫作為戊申(1968)夏所作〈松蔭觀瀑〉。而「戊申」1968年與「己酉」1969年,則為中山樓畫作典藏落款時間多者。1968年者有:一樓的馬壽華〈四竹〉、歐豪年〈山高水長〉、季康〈仕女屏風〉、二樓高逸鴻〈荷花圖〉、三樓馬壽華〈紅梅〉;1969年者有:一樓歐豪年〈柳鷺〉、〈千里江山一擊中〉、二樓高逸鴻〈三花二貓〉、三樓陳丹誠〈高視萬方〉等。與中山堂落成後,最接近的落款創作時間為二樓季康、王壯為1967年之〈花鳥屏風〉五聯屏:正面主屏為季康〈八駿圖〉及王壯為書法,背面主屏為王壯為〈蘇軾梅花詩〉及季康四季花鳥畫。中山樓入藏的水墨書畫落款時間集中於1967至1970年三年間。
據歐豪年憶述,1966年歲末建成的中山樓,富麗堂皇,卻少畫以生輝。1968年,33歲的歐豪年與夫人朱慕蘭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聯展,風格突出,驚動畫壇,帶來一股充沛的新生命力。歐豪年說:「那時候年輕,都畫六尺中堂或者四尺中堂、八尺中堂。還有兩套群馬,群馬就占宴會廳的一個牆壁。當年這是由蔣夫人拿定主意的。」國府旋即購藏歐豪年1968年秋日〈山高水長〉、1969年元旦〈柳鷺〉、1969年〈千里江山一擊中〉、〈一鳴天下白〉、〈松柯壽鳥〉、〈荷〉、〈獅吼〉、〈朝雲〉等八幅巨作,後又再購藏兩套駿馬圖,至今中山樓內書畫創作最多者即為歐豪年,由此可見蔣夫人對其畫藝之喜愛與推重。
歐豪年為中山樓書畫入藏最多者,共有九組件作品,與〈一鳴天下白圖〉合影。圖/歐豪年提供。
歐豪年〈柳鷺〉,白鷺因硫磺氣燻變為黑鷺。圖為局部。攝影/張筠。
今日於一樓大會客廳的〈柳鷺〉,因受硫磺氣燻化嚴重,畫面暗沉,「白鷺」已成「黑鷺」。於二樓蔣公起居室的〈一鳴天下白〉寓意深刻,雄雞至今仍精神奕奕昂首雄立,僅有微微褐斑;靄靄白髮的歐豪年不減當年風神,合影題書:「一鳴天下白圖自民國五十八年陳置中山樓蔣公書室至今。」三樓宴會廳的兩巨幅〈駿馬〉畫作,矯健豪縱,飛行萬里之勢如在目前;因國宴廳空間大可容二千人,樓層又高,歐豪年畫作大氣壯闊可匹配相當,然因尺幅長265、寬520公分,裝裱後搬運困難,同時不便於進出中山樓的其他大門,於是當時由師傅量身訂做,就地裝裱,原畫紙上的摺痕至今仍可看出。一幅題寫杜甫詩〈房兵曹胡馬〉:「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一幅為「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五十九年春初豪年。」神態雄健、奔騰飛躍的白馬因硫磺氣燻成一斑斑黑色的「斑馬」。
歐豪年為入藏中山樓書畫家之青年才俊。當時,張大千未渡海來台,溥心畬已於數年前(1963)仙逝。台灣畫壇渡海來台之水墨書畫家黃君璧、高逸鴻、曾后希、馬壽華、傅狷夫、季康、陳丹誠、張穀年、劉延濤、邵幼軒、孫雲生、王壯為等皆一時之選;本土畫家則以林玉山為代表。中山樓典藏書畫可謂集彼時台灣當代書畫家之精華,花鳥、走獸、山水、人物各畫科兼備。此中饒富意趣的乃掛於二樓起居室之林玉山〈雙鹿松濤〉,繪雙鹿於山泉松林間悠遊自在,「松濤泉籟作清聲,日暖僊山聽鹿鳴。咫尺蓬萊宮闕近,人間先已致昇平。庚戌(1970)菊秋桃城林玉山寫。」中山樓裝飾字樣多半刻為「福」或「壽」字,唯獨缺少祿字,因來者多為政府官員以及軍方將領,而有著「來者都是官,添福添壽不添祿」的說法,而〈雙鹿松濤〉也就成為中山樓唯一與鹿(祿)相關之畫作。
張志湯、何金海〈四季淺絳瓷版畫〉,各130×66公分。圖∣國立台灣圖書館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
蔣中正的祝壽賀禮
粉彩瓷版畫+國畫玻璃屏風
中山樓書畫作品入藏皆經蔣宋美齡選定,與先總統蔣中正有關者有二。一為進入大廳左右壁面之〈四季淺絳瓷版畫〉,為蔣中正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長50歲生日時,由江西省民眾特請景德鎮張志湯、何金海燒製而成的祝壽賀禮,〈春、秋〉為張志湯製成,〈夏、冬〉由何金海製成,為筆法工細、構圖謹嚴的精妙之作,不生斑不變色,乃中山樓書畫鎮館之寶。因尺幅甚巨,江西景德鎮的師傅造訪時,大感驚訝,直稱今日已無法燒製,此四幅瓷版畫堪稱景德鎮瓷畫近百年之代表傑作。另一件八幅玻璃聯屏,則是由八位名家在蔣公八十大壽時所繪製,再交付新竹玻璃公司以細緻的噴砂技法製作。依次為:馬壽華〈松竹梅三清〉「春回大地壽晉無疆。丙午秋日。蔣公八秩華誕。馬壽華恭繪敬祝。」劉延濤〈山水〉「河山同壽。總統蔣公八秩華誕。劉延濤恭祝。」邵幼軒〈花鳥〉「春風壽宇。總統蔣公八秩大慶。丙午秋邵幼軒恭繪。」張穀年〈山水〉「卿雲糺縵。日麗騰輝。以唐人法寫福壽山菓園長壽松介壽亭。恭祝總統蔣公八秩嵩壽。張穀年。」季康〈麻姑獻壽〉「總統蔣公八秩華誕。丙午十月季康恭繪。」傅狷夫〈古木靈芝〉「八百長齡。總統蔣公八豑華誕。傅狷夫敬寫奉祝。」江兆申「海屋添籌。總統蔣公八秩華誕。丙午孟冬之吉江兆申恭繪。」陳丹誠〈梅石圖〉「總統蔣公八秩華誕。即墨陳丹誠恭繪敬祝。」諸畫家皆以朱色題字,表達恭敬的祝賀之意。八聯屏畫作背面則為新竹玻璃公司董事長陳尚文敬撰楷書之〈總統蔣公華誕獻辭〉。台灣1950至1970年代,玻璃工藝品為外銷主流,蔣中正亦常以新竹玻璃公司所作藝品贈送外賓。
馬壽華、劉延濤、邵幼軒、張榖年、季康、傅狷夫、江兆申及陳丹誠八位名家祝賀蔣中正八十大壽之玻璃畫屏風。攝影/張筠。
二樓的祕密.反攻大陸去
中山樓現已開放民眾參觀,唯二樓蔣公夫婦起居空間仍不對外開放。吳所長親自導覽、介紹諸多書畫文物,揭開神祕面紗,她說:「二樓裝設更為精緻,只有蔣公夫婦可進去,侍從只能站於走廊等候差遣。不過他們很少來使用,開國民大會時可能來裡面休息一下,但是他們未曾過夜,還是在中興賓館,也就是陽明書屋,比較長期住在那邊。」二樓規劃有蔣夫人起居室和蔣公起居室及書房,最隱密處在於「兵棋推演室」。在軍事對峙的年代,由國防部收集情資,於1970年委託辜長江在西廂房現地製作立體模型,專供三軍統帥蔣中正總統作軍事沙盤推演,室內共置:廈漳泉地區、大陸東南地區、福州地區、潮汕地區四座大型兵棋模型,以及兩面大型地圖牆,地圖牆共有世界全圖、世界情勢要圖、美蘇對峙戰略情勢要圖、東南亞軍事情勢圖、遠東政治情勢圖、匪海空軍活動狀況圖等20幅長寬200公分的軍事地圖。只有重要將領才可到兵棋推演室做軍事報告,據蔣公貼身侍衛翁元說:「兵棋室是國防部參謀本部的一個簡報室。每個禮拜,禮拜四是作戰會談,禮拜六才是軍事會談。因為夏天(蔣先生)搬到陽明山後,為了方便他的作息時間,減縮他回台北的路程,所以在中山樓做為夏季辦公場所。這兩個會談大部分都是在這裡舉行的。」在此,可遙想當年蔣中正反攻大陸的雄心壯志。至於未來可否開放參觀,吳所長說明:「未來有機會規劃開放,但須重新思考參觀動線及相關配套。」
追撫輝煌,活化未來
中山樓的建造,乃建築師可與蔣公夫婦直接溝通,落成後行政機關隸屬於陽明山管理局,但實質政治層級很高,吳所長說:「那時候的司機還在,他說公務車上寫『中山樓』,就可以不經過門禁直接到總統府裡面去了。」早年,國民大會代表每年至少在中山樓召開一次會議,每次會議二、三個月。第一屆國代有1000多位,每次開會,內部管理人員加上工讀生,人數眾多,管制森嚴,蔚為國家盛事。2005年,國民大會步入歷史後,中山樓變得沉寂安靜許多,國家級年度固定活動僅存師鐸獎、教育奉獻獎暨資深優良教師表揚大會,「活化」成為不可迴避的一大課題,然因其地位崇高並涉及諸多政治因素考量,難有大改變。行政層級自2013年起隸屬於國立臺灣圖書館,正式人員五名、年度預算新台幣3000萬元,除去基本人事開銷,即便加上門票、場地租借、文創品的收益約有200多萬元,亦僅能維持平時中山樓古蹟樓體之機電保養、清潔及保全等例常基本維運費用。不少花費皆須另行提報為專案申請,雖已進行有屋頂防水隔熱整修工程、主體建築物結構修復補強工程、用電線路全面清查作業等,但實地造訪仍可發現漏水問題有待補強。在古蹟建築體之外的書畫修護部分,則得力於季康家屬的捐款,方使季康1967年〈花鳥屏風〉、1968年〈仕女屏風〉得到妥善的修護,並規劃於11月21日樓慶典禮之時舉辦修復紀錄片首映會。此外,中山樓由臺灣圖書館接掌後積極思考活化問題、加強教育文化推廣。
臺灣圖書館主任秘書兼中山樓所長的吳明珏不分晴雨,往返於國立臺灣圖書館與中山樓間已有三年。2014年推出「中山樓之美」行動導覽APP;2015年法國馬爹利酒莊(Martell)300週年慶典、亞洲廣告會議台北大會、法拉利台灣第七屆拉力賽及新車發表會、入選台北市觀傳局年度20大MICE特色場地;2016年中山樓多媒體互動系統啟用等,透過不同的國際性活動與數位連結,使更多人知曉中山樓。對於活化,她說:「撇開政治因素,以國家文化資產的概念來說就是要活化,讓更多人來了解中山樓,進到中山樓這個場域來看。我接觸到不少國外來的學者貴賓,他們看到中山樓時都感到瞠目結舌,覺得amazing!在台灣竟然有如此富麗堂皇且莊嚴肅穆的建築物。」談到活化問題,必須面對的是過去廣為人知的中山樓,對今日年輕世代卻是寂寂無名,她說:「舉辦國際研討會,各級學校文史、美術、建築設計教師研習營,和高中以下學校校外教學活動設計及推廣,都是可以繼續著力發展的,也是文化扎根的重要一環。」
藍玉琦( 2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