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中國山水中的仙境與草堂: 〈心靈綠洲〉想像的山水

中國山水中的仙境與草堂: 〈心靈綠洲〉想像的山水

早期道教思想中,仙人居住在山中的仙境裡,然而,要進入仙人的國度,必須透過一個特定的洞穴入口,稱為「洞天」。因此,山水畫經常被用來表現仙境,藉由畫家的想像,營造出一個非人間的山水林泉之境。
圖1 明╱清佚名〈海天旭日圖〉卷,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為局部。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海上仙山,唯美絕景
早期道教思想中,仙人居住在山中的仙境裡,然而,要進入仙人的國度,必須透過一個特定的洞穴入口,稱為「洞天」。因此,山水畫經常被用來表現仙境,藉由畫家的想像,營造出一個非人間的山水林泉之境。其中,青綠山水豔麗飽滿的色調,經常被用來表現仙境的唯美景致。目前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溪山無盡—中國山水畫傳統」特展中的〈海天旭日圖〉卷(圖1),即展現了漂浮於海面上的華麗仙境,數座島嶼上綿延著重重青綠山脈,白色卷雲繚繞其中,一隻小龍正飛躍雲端;山谷中座落著城牆、樓閣、房舍、佛塔、寺觀、小橋,還有水車、田畦,然而畫中人煙稀少,點景人物極小,展現清冷靜謐的奇異氛圍。
此畫卷首有偽造的宋高宗花押與「紹」、「興」印,卷末則有「臣趙伯駒奉旨摹李昭道筆」偽款。史載南宋趙伯駒擅長繪製青綠山水,李昭道則為唐代著名的青綠山水畫家,史稱小李將軍,為大李將軍李思訓之子。據研究,此畫應為17世紀時因應市場需求所作,是一幅假託趙伯駒摹古的作品。
圖2-1 明佚名〈游仙圖〉卷,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為局部。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仙境現場,獨家直擊
據說仙人可以飛天遁地,行動自如,然而他們平常都在做些什麼呢?明代〈游仙圖〉卷(圖2)所想像的仙人國度,並非精緻華美的青綠山水,而是以水墨描繪山林泉瀑、水岸巖穴、雲霧繚繞之景,並特寫仙人們的一舉一動,帶領觀者一窺仙境日常。圖中共畫有60餘人,他們在山林巖穴間活動,採藥者以草葉為衣,似遠古先民,還有穿著文人衣袍者;他們衣裾飄飄,正從事道家式的文人風雅活動,如下棋、飲茶、濯足、看畫、彈琴、清談、執拂等。溪邊濯足者袒腹露腿,身後一隻白色仙鹿相伴,還有一人在岩洞內倚桌而眠,他們看起來優遊自適,與世無爭,氣氛平靜祥和,可謂文人的理想生活典型。卷末繪有一座大型岩洞,一群人聚集於此,圍桌席地而坐,品茶清談,洞內開敞著兩扇門扉,好似洞天入口。此圖將仙人文人化,其所打造的仙人國度,其實是文人理想中的隱逸世界,冀望能像仙人在山林中不受世俗干擾、自由自在地生活。
圖2-2 明佚名〈游仙圖〉卷,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為局部。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圖3 明侯懋功〈高山圖〉,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逃避有用,森林保健法
生活在嘈雜的城市裡,每日忙於交際應對、戰戰兢兢在官場中求生存的士大夫們,總希望能隱遁到山林之中,屏絕世俗外務,讓疲累的心靈得到休息、沉澱,找回澄澈清明的自我。侯懋功〈高山圖〉(圖3)中前景的水岸松林下,兩位文人席地而坐,神態輕鬆,他們被大自然包圍著,水岸坡坨、連綿山巒往畫面上方不斷疊加。高聳的樹林如一座亭子,為他們遮蔽了外界一切塵俗,而在宏偉的大自然之中,他們是如此渺小,高處的山巒也象徵著他們的自我追求。
侯懋功是吳派大師文徵明的弟子,此畫以小青綠為之,加以淺淡的乾筆皴擦,展現清新雅致的文人品味。文人坐於山林中,享受回歸自我的片刻,是隱逸山水常見的主題之一。暫時的避世,到山林裡放空、沉思,找回能量後再回到日常生活的繁瑣之中,古人也懂得紓壓之道。
圖4-1 清吳歷〈墨井草堂消夏圖〉卷,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為局部。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梅雨初晴,山中草堂最消暑
能在山林中擁有一棟別墅小屋,躲在山裡讀書寫字畫畫,享受無人打擾的清幽生活,也是文人的夢想之一。清代畫家吳歷,字漁山,號桃溪居士,由其字號便可得知他所嚮往的隱逸生活型態,其〈墨井草堂消夏圖〉卷(圖4),描繪他在山中的草堂書屋,被比為王維〈輞川圖〉與李公麟〈山莊圖〉一類文人山居的隱逸生活景象。此畫為吳歷48歲時,梅雨過後想念起友人青嶼先生而作。
此圖純以濕筆水墨畫成,表現梅雨過後剛剛放晴的溼潤感,卷首為一段江面水域,遠處岸上一大片農田,近岸小橋通往草堂,顯示草堂並非位於偏遠的深山之中,而是建在農村附近的山丘上。橋下有一人攜漁簍於溪邊獨自垂釣,走過小橋,沿著小路繞過矮牆,路徑消失在樹叢中,觀者雖可望見整座書屋,卻找不到通往入口的小路,增添了山中草堂的隱密感。草堂建築樣式簡單,內有一人敞開上衣,閒適地坐在椅子上閱讀,後方屋裡則堆放著書卷。建於山林之間的書屋不需過多的庭園布置,簡單的矮籬,欄杆外一池蓮塘,院落及附近雖有人工栽植的樹木,看起來卻與山林融為一體,放眼望去盡是青山綠樹白雲,大自然便是最好的庭園之景。
圖4-2 清吳歷〈墨井草堂消夏圖〉卷,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為局部。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圖2-3 明佚名〈游仙圖〉卷,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為局部。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圖5 明佚名〈琴鶴圖〉,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市隱,文人的祕密基地
前往郊區山林費時耗力,於城市中打造一處微縮山水,是文人的市隱之道。中國文人庭園的布置,即是營造一座人造山林,以巨大多孔的太湖石為山,樹木為林,池塘為江海,運用你的想像力,家裡庭院便是隱逸山林。〈琴鶴圖〉(圖5)中的人物正於屋前的草堂中彈琴,似乎是在為他所飼養的鶴演奏,圖中庭園被若干巨型太湖石包圍,並栽植了梧桐、竹子和花草,草堂三面被蓮塘圍繞著,必須走過小橋才能抵達另一處廳堂。此類庭院設計正是模擬居於山林間的隱逸情境,使文人在家中也能有一處彷若自然的清靜角落。
中國古代文人鍾愛奇石,尤其是多孔洞、表面嶙峋的巨大太湖石,他們將奇石想像成一座山,孔洞就像是山中巖穴,可能是通往仙境的入口「洞天」。行走在高大的太湖石之間,就好像在山林中漫步一般。這座人造的山林乾淨舒適,沒有真實山林的危險、蟲獸、和崎嶇,不需要耗費體力與時間,可說是方便又理想化的心靈綠洲,文人的祕密基地。
李如珊( 10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