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胡朝聰 當地方成為內在的介質

胡朝聰 當地方成為內在的介質

胡朝聰|成為一個地方-3 壓克力顏料、畫布板 100.5×100.5cm(2 pcs.) 2017 尊彩藝術中…
胡朝聰|成為一個地方-3 壓克力顏料、畫布板 100.5×100.5cm(2 pcs.) 2017 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介質」定義探索的轉化,一直為胡朝聰繪畫持續深掘的命題。那關於一段在烏石港投身衝浪的兩年,在海浪上沉浮,岸上等浪,隨著自然日夜作息的日常。然因人生起了其他的方向,只好如斷腕般,割捨掉這項摯愛的興趣,如情傷般的遠離海岸好一陣子,逐漸釋懷這場自我告別後,他才較能正視這段過往。也因此曾經瘋狂的來回城市與海岸的邊界,只為了再望海一眼,因行走於城市、郊區、自然與人為的交界,獲得某些舒緩和解脫,這些穿梭中浮動的地景,和對於歸屬感不斷被召喚的鄉愁,成為他過去處理個展「交界迷蹤」的緣起。
此次於尊彩藝術中心個展「成為一個地方」,則源起於之前位於汐止與東湖交界的藝術家工作室,多雨、擁擠的不耐,讓他一直無法對此地有更深刻的認同感。而後他開始將前後陽台與窗台綠帶種植起多肉植物與仙人掌,以此種把自然拉進來的方式,重新圍築起私領域的空間,他回憶起這個動作的重要性,原來和當初尋覓海景一樣,就是想建構一個屬於自己認同的堡壘。
他以「當我們介入空間,空間得以成為地方」為手勢,此次個展的展品皆重疊在講述一「過程」,一改變空間的過程,讓一般地景、場景成為自我能表述於言說的「地方」。如同海岸邊的潮間帶,多幅作品處理地貌改變前後的瞬間,一種中介的過程。為其熟悉,正在開發的關渡平原,這些在自然與現代化間變動的地貌,留下紀錄。自然場景本身強調人造物介入,是人類圈地造就地方的方式,人造物與植物領地的相互占領與平衡,盆栽則代表私領域的自然,人類藉由豢養植物的方式,建立起自我的地方敘事,胡朝聰以繪畫並置多種「地方化」的過程。
此次個展讓藝術家相當費神的,是其首度實踐裝置作品,他坦言無法接受只是將平面作品立體化的方式,而是重新咀嚼展覽核心意義,在這樣的意義下,一件立體作品會如何呈現?他以肖像畫的方式,將曾經陪伴他的植物進行一次性的金屬翻模,企圖保留這些植物姿態的不朽。他深刻體悟媒材與材質的處理細節是相當繁複的。「每一個媒材都是語言的暴力。」他以台灣居家鐵窗為主體,但以透明的壓克力製作,企圖讓框架是不明顯的,以黃銅重新詮釋這些植物的存在狀態,重現他曾經種植、築起居家堡壘的過程。「這件裝置和我的生活靠得很近,這些豢養是很弔詭的,把完美的植物移入到室內,又用鐵窗築起圍籬,識別公領域和私領域。」這種心理的拉扯,和過去其處理邊境與介質的命題高度吻合,而這些改變的姿態,說明了一種生存的確立,藉由馴服環境,重新找到認同與歸屬的人性。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現為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nodate)總監,從藝文網路媒體再度回返紙質與內容生產的實驗。熟悉台灣藝文生態產業結構,並關注跨文化圈的共通困境,致力編輯感官內容的閱讀體驗。近期埋首爬梳台灣刺青產業歷史,前中年的興趣是步行、茶道和花藝。
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曾任「典藏ARTouch」總編輯、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