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起始.永遠: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

起始.永遠: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

本次展覽作品年代橫跨1898年至2016年,精選出74位攝影家的340幅作品,試圖呈現各國攝影藝術自1898年近120年來的縮影,以及日本二次大戰後攝影史的部分面向。觀眾能從不同世代攝影師的拍攝視角、關注議題,看見攝影師透過影像映射出當時所處的內、外在環境與精神狀態,所創作出具有當下時代性意義的作品。
「起始.永遠: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展覽一隅。(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於6月下旬起至9月16日展出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Kiyosato Museum of Photographic Arts,簡稱「清里美術館」)典藏作品展,本次特展是國美館與清里美術館交流合作的開端;同一時間,甫於5月閉幕的國美館特展「回望:台灣攝影家的島嶼凝視1970s-1990s」自上月初起於清里美術館展出至12月2日。
清里美術館自1995年開館以來,以三個方針作為典藏攝影作品之依準,分別為「對生命的共鳴」、「白金印相法」以及「青年攝影家典藏計畫」。其中青年攝影家典藏計畫針對全球35歲以下的青年攝影家為對象公開徵件,經審核後納入館藏,試圖探究攝影家青年時期的作品對於其創作歷程的價值與意義。本次展覽作品年代橫跨1898年至2016年,精選出74位攝影家的340幅作品,試圖呈現各國攝影藝術自1898年近120年來的縮影,以及日本二次大戰後攝影史的部分面向。觀眾能從不同世代攝影師的拍攝視角、關注議題,看見攝影師透過影像映射出當時所處的內、外在環境與精神狀態,所創作出具有當下時代性意義的作品。
「起始.永遠: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展覽一隅。(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展場內攝影作品依照年代前後分為幾個區塊,顯現出不同時期與時空背景裡,攝影如何作為一個媒介生產映像,逐漸演變的過程。前期攝影作品以戰後社會狀態的寫實紀錄為主,影像保存著當時西方、東方國家真實生活與人物景色,承載了當下人們的感受、情緒、想法變化;經由鏡頭視角凝看所處環境、觀察城市面貌與社會運作的轉變。攝影作為時代的刻痕,所留下的影像,讓後代得以看見不同時空裡的各種樣貌。後期逐漸轉為關注城市現代化建設、城市生活空間、實驗性影像。
相較繪畫所帶來的空間描繪形式,攝影開啟了藉由攝影機具捕捉光、速度、結構體的不同面向。攝影家嘗試用各式角度與前後景物對比製造鮮明的空間感落差,帶出攝影中多樣貌思考方式與創作手法。從另一個方向觀察攝影藝術的發展,看當代攝影如何作為一個創作方法,不再只是記錄與呈現真實,純粹的影像追求讓畫面如同畫布一般被安排與佈局,繁複實驗著不同技術與畫面構成。當代攝影家各自展現著鮮明的創作風格,主導著影像給予觀者的感受與對話。生活的城市與社會環境所給予的身體感知、視覺經驗,多重影響著也奠基了攝影師影像背後的視野及思考厚度。我們能從觀看影像時,循著影像裡的空間、文化符碼、環境脈絡等等,閱讀到攝影家梳理社會環境的思維,展示著不同國家的文化積累與意識流動。
起始.永遠: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
百瀨俊哉(Toshiya Momose)|大上海 彩色相紙 26.2×53.4公分 1997 ©Kiyosato Museum of Photographic Arts(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藝術創作歷程中,創作者年輕時期的作品是為創作脈絡源頭之「起始」,而後逐漸發展成長,確立為個人創作風格,隨著時間推移,體現著創作者的精神與思考歷程,因而成為原初的「永恆」。作為奠基創作生涯的作品,某個程度成為創作者的鮮明代表,也能藉此一探攝影創作者觀看角度的變化。
吉列爾莫.斯羅德克—哈特(Guillermo Srodek-Hart)|高奇託・吉爾博物館 噴墨輸出 50.8×63.8公分 2006 ©Kiyosato Museum of Photographic Arts(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東京羅曼杜(Tokyo Rumando)|Orphée 噴墨輸出 35×50公分 2013 ©Kiyosato Museum of Photographic Arts(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精選展
展期|2018.06.23-2018.09.16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101展覽室
巫敏瑄( 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