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盪於諸多議題敘事與媒材的眾聲喧嘩中,策展透過宣言般的提問:「『我』是誰?我的身體如何與歷史與他人連結?」透過剖析問題意識的層次與內在關聯,使得眼前之所以是歷史的過往,透過言說實踐羅織而成的身體性,獲得批判性的理解。同樣以肖像攝影為表現媒材,片山真理(Mari Katayama)的《你是我的》與石川竜一(Ryuichi Ishikawa)的《沖繩肖像》,分別從私密的奇觀(片山以她的義肢為主題)與群體的日常(石川以美軍基地鄰近居民為攝影對象),迫視著銘刻在肉體容貌上所謂「正常」。這股蘊發在觀看中的幽微不安,也呼應著藤井光(Hikaru Fujii)與宮城太(Futoshi Miyagi)重演歷史文本的轉譯取徑,藤井的《帝國的教育制度》透過指導韓國高中生搬演日殖時期日警凌虐朝鮮人的場景,穿插著美軍以日本教育制度為主題拍攝的二戰政宣影片剪輯而成;宮城的《以花之名》以訪談沖繩美軍基地中的變裝皇后,假阿恩(Reynaldo Hahn)在譜曲作品中與小說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同性情慾的流轉,透過這位美軍軍人變裝皇后之口唱出沖繩歷史糾結酷異的例外狀態。
片山真理Mari Katayama│你是我的You’re Mine #001 Lambda print 104.8x162cm 2014 Private collection
如同理論家哈洛薇在〈賽柏格宣言〉中提出的複合性生命現狀,一方面,科技化的身軀不僅是傅柯(Michel Foucault)所謂生命政治的比喻,而是在控制之外,賽伯格也透過感知能力的提升,甚至是肢體的延伸,為弱勢書寫與迴盪在歷史廢墟中無聲的吶喊,打造了一個毫無哀傷自憐的直視;另一方面,以長谷川愛(Ai Hasegawa)的創作計畫「(不)可能的孩子」為例,從既有遺傳工程技術中想像一個不需男性存在的生育未來,一系列合成的女同志核心家庭影像輸出,對應著跨越數代日本公眾面對此議題的回應,賽伯格以其融會矛盾的存在,消融了科技掌握未來線性發展的可能,朝向未來的動力帶著歷史縱深捲起陣陣風暴,在辯論中從同一性的霸權中解放。
賽伯格是我們的本體論,我們從中獲得政治。賽伯格同時凝聚了想像與物質現實,兩者融會而成的核心構築了歷史轉型的可能。
—哈洛薇(Donna Haraway),〈賽柏格宣言〉(A Cyborg Manifesto, 1983)
試問,戰後日本當代生存經驗之於廣大生命語境的意義為何?更明確地說,究竟日本做為一個集體生命經歷的歸類,經歷過311大地震與福島核災後,為反詰人類存在開啟了何種視角?以「我的身體,你的聲音」為是次第五屆「六本木十字路」的主題,以三年展模式延續對日本當代藝術實踐為調研對象之取徑,探討創作者面對現下生存境遇的反思與回應,由森美術館策展人荒木夏美(Natsumi Araki)、韓國Sonjeu藝術中心總監金宣廷(Sunjung Kim)、東京藝術倡議的策展人小澤慶介(Keisuke Ozawa)、以及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吳達坤共同策畫,集合20組藝術家及團體透過以下子題為論述主軸:自我與他人的關係,身體與認同;重訪往昔;從獨特視角發展出的另翼敘事;人與物關係之探索;性別意識轉換與未來,透過藝術家的實踐展開議題之間交互共鳴的辯證意涵。
宮城太Futoshi Miyagi│以花之名Flower Names Single-channel video with color and sound 20’59” 2015 Copyright MORI ART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許芳慈( 2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