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故宮南院策展人黃逸芬談明清緙繡特展

故宮南院策展人黃逸芬談明清緙繡特展

「如何運用媒材的特性,去做一些書畫做不到的效果──我覺得這是明清緙繡作品獨特的地方。」故宮展覽以往多聚焦在宋代…
「如何運用媒材的特性,去做一些書畫做不到的效果──我覺得這是明清緙繡作品獨特的地方。」故宮展覽以往多聚焦在宋代緙繡,認為緙繡和書畫藝術的巔峰為兩宋時期,因此在研究策展上,較少著墨於後期發展。這次故宮南部院區舉辦的「天孫機杼—明清緙繡精萃特展」打破既往慣例,策展人黃逸芬選擇以明清緙繡為展覽主軸,帶給觀眾全新的藝術視覺感受。
隨著織繡技術的發達,明以後要用緙絲、刺繡複製書畫皆非難事,故明清的緙繡創作者有了新的企圖,透過探索媒材特性、創新技法來讓人耳目一新。黃逸芬表示:「南方刺繡多以蠶絲為線,只要稍微改變下針的方式,就會導致折光、反射角度的不同。」當絲線的光澤改變,觀眾便會看見不同深淺的色澤,出現令人驚豔的效果。明清亦流行在創作中運用不同的媒材:「把繪畫和刺繡、緙絲結合在一起,呈現單靠繪畫或緙繡都做不出來的效果。」這創作概念始自明代,到了清代更加頻繁出現,從宮廷至民間都可見繡畫結合、緙絲再加染繪的創作手法。
至於明清最具影響力的刺繡派別,則當屬上海松江的顧繡一派。由於明代露香園主人顧名世家中女眷擅於刺繡,具有文人畫追求的雅緻趣味,因而形成獨特的顧繡風格,當中尤以韓希孟為著。現今韓希孟作品多半收藏在中國各大博物館,如上海博物館、北京故宮及遼寧省博物館。韓希孟常以古畫入繡,像是收錄有董其昌等多位文人題跋的〈宋元名跡冊〉,她揀選多件宋元名畫摹繡,並且摻入更多「新意」。根據黃逸芬的研究,這套繡畫冊除了使用明代版畫作底稿,更添入仇英仕女畫一類的流行題材。在丈夫的支持和推崇下,韓希孟的繡畫不僅在文人圈中流傳,同時名聲也在社會各階層間傳開。黃逸芬笑道:「韓希孟創作當時就出現很多仿冒品,根據她先生的說法,仿冒者透過買賣,就可過上好日子。」到了清代,顧繡成為上海有名的土產,打破刺繡是「女紅」的性別界限,成為手工業的一環,當時工坊有一半為男性雇工。而這些顧繡系統下的工坊作品為本次展覽重點,讓觀眾透過觀賞,了解早期韓希孟繡畫的特色外,也作為觀察明清工坊和市場互動的窗口。
圖1-1 明〈顧繡八仙慶壽掛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為局部,描繪南極仙翁及仙鶴。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南院策展人黃逸芬談明清緙繡特展
本次展覽分成「壽誕稱觴」、「歲朝博古」及「天機造化」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壽誕稱觴」展出和祝賀壽誕主題的緙繡品,有些以直白喜氣的「壽」字慶生,有些則取自民間傳奇故事,如東方朔偷桃、八仙過海。而當時工坊會配合顧客要求改變構圖,黃逸芬以明〈顧繡八仙慶壽掛屏〉為例說明:「八仙慶壽是一個流行、市場需求很高的題材。配合不同的買家,可以八仙同在一幅,也可以分開。」〈顧繡八仙慶壽掛屏〉一套12張(圖1),掛屏中除了原有的八仙人物,還加上了南極仙翁、西王母以及和合二仙。黃逸芬表示從這構圖巧思和刺繡的精緻度來看,這套作品的客戶財力雄厚:「每幅掛屏的構圖都相同──中間是仙人,四周都是雲氣,可是如果你仔細比較,沒有一幅的雲氣是一樣。」仔細端詳仙人周圍的雲氣,雲氣是用繡出來的輪廓線框圍,線周圍則又染一抹淡藍,襯托仙境的不凡。掛屏中南極仙翁及其仙鶴坐騎的描繪更是生動,繡工完成仙翁臉部後,逐步繡上嘴唇、牙齒、舌頭及一根根鬍鬚,疊加成笑臉盈盈的老人面容;仙鶴頭頂則使用「打籽繡」的針法,將鶴頂上細小的血色肉瘤表現得唯妙唯肖。
圖2 明〈粵繡博古圖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平台。
圖3 清〈乾隆緙絲歲朝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平台。
第二單元「歲朝博古」和明代的文人鑑賞息息相關,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對仿古青銅器、書畫及盆栽等案頭文玩的描繪。黃逸芬強調:「晚明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是把古器物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展場的明〈粵繡博古圖屏〉即呈現出各式各樣和博古相關的器物,如書畫、盆栽、青銅器、玉器及陶瓷等。明〈粵繡博古圖屏〉共有八軸(圖2),繡工在刺繡和繪畫的安排上別具心裁,像是在繡完書畫卷軸之後,在畫心補筆上山水樹石;抑或是用畫筆繪出盆栽裡的苔點和小石塊,種種安排讓虛實交錯,增添圖屏的趣味性。而當博古與歲朝圖結合,又有新的火花激起,如清〈乾隆緙絲歲朝圖〉(圖3)。該作中心為青花觚形瓷瓶,裝飾著具吉祥寓意的梅花、山茶及天竺。其周遭的水仙盆、爆竹及揀食瓜子的松鼠不僅為整件作品增添熱鬧喜氣,再者松鼠讓人聯想到地支的「子」,有周而復始、生子祝福等多重意涵,這些圖案都取自典型的歲朝繪畫。然而不只如此,黃逸芬表示這件緙絲外面更特別套上一個葫蘆造型,用「壺/福」把吉祥象徵給框圍住,可謂是時節吉慶的絕妙搭配。「這些人很不簡單,我們曾以『300年前的前衛藝術』形容明清的緙繡作品。」策展人黃逸芬道。
圖4 明〈文殊菩薩座像繡幅〉,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最後一個單元「天機造化」以故宮南院新入藏的藏傳佛教及道教刺繡為主,這批刺繡沿襲早期宗教刺繡的特點,採用繽紛色彩及繁複的裝飾圖案。本次展出品之一是明〈刺繡天神出巡圖〉,據推測是道士法衣的殘片,其二是1980至1990年間由西藏寺院流出的佛教刺繡,由〈財神佛座像繡幅〉、〈文殊菩薩座像繡幅〉(圖4)、〈世界之神刺繡片幅〉及〈多聞天文座像刺繡片幅〉輪流展出。提及這批佛教刺繡作品,黃逸芬向我們介紹宗教題材常用的釘金繡:「用金線盤出你要的圖案,再用很細的線固定住,就像用釘書機釘起來。」釘金繡又稱盤金繡,由於宗教刺繡多半需要使用大量的金線,因此常會使用此繡法。
「大家不只是看到作品,也可以看到是怎麼作出來。」抱持這樣的期盼,黃逸芬便決定要請人複製傳宋〈繡黃筌畫花鳥.繡罌粟蝴蝶〉及明〈緙絲仙桃圖〉局部,以供觀眾在展場觸摸欣賞。不過緙繡技法在台灣少有傳人,她的期望顯得困難重重。在鍥而不捨地找尋之下,黃逸芬先是在晚清至日治時期的刺繡重鎮──嘉義,找到朴子刺繡文化館幫忙,而後更幸運地請到緙絲類傳統工藝文化資產保存者黃蘭葉,完成示範影片和作品範本。結合視覺和觸覺的方式,這次明清緙繡精萃特展不僅為觀眾打開新視野,更讓觀眾用雙手感受緙繡藝術的珍貴美好。
緙絲刺繡知多少?
雖然緙絲和刺繡常被一同提到,但二者的製作方式截然不同。緙絲是用織機織造而成,通常先準備好經線,師父再對照圖樣的設計稿,將不同顏色的緯線穿梭入經線內,因此緙絲被稱為「通經回緯」或「通經斷緯」。作品大功告成之後,只會看到緯線交織成的花紋,而正反兩面的圖案相同。傳統文獻記載緙絲需花一年時間才能完工,因此有人用「一寸緙絲一寸金」,形容緙絲製作的時間長且費工。刺繡則是以針在織物上繡出花紋來,因此花紋會微突於織物,背面則會看到織工所藏匿起的線頭。
圖5 傳宋〈繡黃筌畫花鳥.繡罌粟蝴蝶〉,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傳宋〈繡黃筌畫花鳥.繡罌粟蝴蝶〉,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此為(傳)宋〈繡黃荃畫花鳥〉其中一開〈繡罌粟蝴蝶〉(圖5),製作者以蠶絲為線,繡出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及搖曳生姿的花朵。僅僅利用簡單的點和線組合,為深淺二色的蝶翅上描繪出多變美麗之花紋。透過展場的燈光,可見刺繡圖樣在布面上微微突出,五彩絲線閃爍著溫潤的光澤,帶出和繪畫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本件原定年於宋代,但從題材和繡法來看是明代顧繡系統下的作品,追隨著晚明畫壇推崇的「摹古」風格,並具有文人畫追求的雅緻趣味,這不僅深獲文人圈的肯定。而後更在社會各階層間流行。
圖6 清〈繡佛齋羅漢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為其中二開。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繡佛齋羅漢冊〉,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為了滿足各階層客群的需求,明清顧繡工坊有多元的生產策略,除作工精湛、構圖獨特者,同時也有套用固定範本、大量生產的作品,如清〈繡佛齋羅漢冊〉(圖6)。該冊勾勒人物面容及衣紋的線條柔和,配色淡雅不俗,有水墨畫的況味。繡工細膩地表現出羅漢的五官面容,繡出細長的眉毛及剃頭後的髮根,並在繡好的臉部上染膚色。不過該冊羅漢駕雲渡海、沉思養神的造型,也在其他繡畫冊中出現,推斷應是工坊為節省畫稿時間,使用同套人物範本下的結果。而〈繡佛齋羅漢冊〉多未使用複雜的針法,繪畫筆法略顯簡略的原因,亦是工坊快速生產的情形有關。
圖7 明〈緙絲仙桃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緙絲仙桃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明中期之後緙絲工藝大為流行,明王錡在《寓圃雜記》中記載:「凡上供錦綺、文具、花果、珍饈奇異之物,歲有所增,若刻絲累漆之屬,自浙宋以來,其藝久廢,今皆精妙,人心益巧,而物產益多。」當時人才輩出,而此件明〈緙絲仙桃圖〉(圖7)便是名匠吳煦的風格。製作者用緙絲呈現枝枒上的仙桃圖像,以不同深淺顏色的絲線表現葉脈及冒出的新芽,兩只仙桃則在深藍色的背景之下,顯得嬌豔欲滴。圖像上方的沈周詩作同是緙絲作品,寫道:「萬縷千絲組織工,仙桃結子似丹紅,一絲一縷千萬壽,妙合天機造化中。」緙絲複製了繪畫技法呈現的效果,同時巧妙地再現書法線條的勾勒力度,令人嘖嘖稱奇。
圖8 清〈緙絲大壽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平台。
清〈緙絲大壽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顧名思義,這幅朱紅色的「壽」字是為了祝壽使用(圖8),表達對長者壽域宏開的祝福。本幅寬有132.6公分,高有208公分,是一件氣勢撼人的巨幅緙絲作品。朱紅壽字的每一筆畫當中,裝飾有玉蘭、牡丹、梅、菊、蘭、桃、玫瑰、紫藤、水仙及海棠等花卉。緙絲作品需要織工投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手中不斷交換著纏有紅、白及綠等各色絲線的梭子,方能完成朱紅「壽」字裡點綴的美麗花卉。除此之外,此緙絲作品更經由添染加繪的工序,色彩層次更為繁複。〈緙絲壽字軸〉呈現出盛清時期的緙絲特色,當時製作巨型作品的技術不僅爐火純青,在創作上更懂得靈活運用繪畫和緙絲兩種工法,達到新穎的視覺效果。

天孫機杼—明清緙繡精萃特展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展期:即日起~3/18
相關報導
記1990年代兩場中國古代絲織品與刺繡特展
張筠( 7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