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王有邦_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

王有邦_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

「回舊好茶還有一條往底下隘寮溪的農路,但那不是以前的古道,整個感覺來講就不一樣。像奧威尼或部落的人要回去,但假…
「回舊好茶還有一條往底下隘寮溪的農路,但那不是以前的古道,整個感覺來講就不一樣。像奧威尼或部落的人要回去,但假如沒有路怎麼回去?所以經過好幾次的討論,他還是覺得要維持我們原來的老路。」
─摘自海馬迴光畫館《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 王有邦訪談》
「王有邦個展」於海馬迴光畫館展覽現場。(攝影/侯昱寬)
「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是王有邦概括他23年來拍攝好茶魯凱族人的一段簡語。王有邦從1991年認識魯凱史官奧威尼後,開始長期深耘記錄魯凱族部落的種種事蹟,記錄下多位當地人瑞、當地居民、記錄著從新好茶回舊好茶的返家之路。雖然王有邦是漢族人,但長期進入部落中,早已同化自身的眼睛,以無距離感且深刻的攝影、文字記錄下魯凱族的文化歷史。
在長時間與自然不斷的奮鬥過程中,好茶魯凱族人仍然有著返回舊好茶的尋根之念。1996年的賀伯颱風到1998年莫拉克颱風,大水坍石阻斷了回舊好茶的路,魯凱族人決定依循古時的路重新建造一條返家的路。不開拓一條較簡單的便路返家,是因為他們認為路並非僅是從一個點到達一個點的便道,而是蘊藏舊好茶的歷史與族人情感的道路,是生命與靈魂淬煉的道路。這樣的決定也彰顯了好茶魯凱如何以修建回家之路的實際作法,回應對自身歷史文化的尊重。
展場分為兩個部分,在第一層的展間中,一幅巨大的輿圖繪製出從新好茶回到舊好茶的路,王有邦的攝影、文字紀錄,放置於木框中,活動式的安裝於牆面。從新好茶到回舊好茶的古道起點─登山口,行經第一溪谷、第二溪谷、斷崖到舊好茶歡送族人、男女朋友離別的紅櫸木、經過獨木橋、到入口為蒲葵樹的舊好茶,依循著展場的路線,觀者也一併進入了好茶魯凱族人尋根的路,進入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
王有邦│92歲比亞紐(Pianio) 數位輸出 150x100cm 1992 海馬迴光畫館提供
在第二層的展間中,則為王有邦拍攝的好茶魯凱族人的肖像,在《92歲比亞紐》攝影中智慧的眼神、記錄了歷練的皺紋、垂落的白髮,彰顯了比亞紐的精神力量。王有邦的人像有些展現了好茶族人的文化,有些則如同我們鄰家的老人般有著與攝影者間的親密感,顯現出王有邦長時間在好茶部落建立的友好關係。
繼林柏樑個展「私人備忘」後,海馬迴光畫館此次展出的王有邦個展「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相同地以文件、裝置形塑出藝術家個人的創作歷程與作品的連結,明確的策展概念讓替代空間的展出不僅止於實驗與創新,反而經由聯結作品、文件、活動與策展概念將詮釋藝術史的權力從官方返回民間。
侯昱寬( 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