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如夏的邁阿密在12月氣溫依舊高達攝氏27、28度,而從四面八方湧入的藏家、策展人與私人博物館董事會成員們大多希望趁機好好享受炙熱陽光與海灘風景。只是今年天公並不作美,從開放V-VIP參觀的12月2日起,藝博會所在的邁阿密南灘(South Beach)時不時下起間歇性暴雨,讓踩著高跟鞋與西裝筆挺的重量級客戶一身狼狽,而等著VIP抵達的畫廊們也沒少接因為天氣推遲參觀行程的電話,2015「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就在被天氣攪局的紛亂中登場。在媒體見面會上,總監史畢格勒(Marc Spiegler)針對將在洛杉磯開設分點的傳言鄭重宣告:「一直有傳言巴塞爾將開拓第四個分點,但這是不正確的。我們將著重在數位領域的開發。」今年負責美洲事務的總監諾亞.霍羅維茲(Noah Horowitz)七月中才從紐約軍火庫藝博會(The Armory Show)團隊中被挖角而來,因此對整體規畫上影響不大,他自己也坦言自己是在已有的基礎上接手,團隊已打下很結實的根基。
佩斯畫廊匠心獨具的以粉藍色展牆襯托女雕塑家露易絲.內維森的作品,最昂貴的單件作品售價100萬美金。© Art Basel
穩紮穩打的保守牌
甫結束的秋拍,雖然有莫迪里亞尼《斜臥的裸女》刷下1億7040萬美元天價成交金額,但大多數拍品成交金額大多只達到估價的低標,整體買氣偏向保守。這股觀望的氣氛也延續到了「邁阿密巴塞爾」藝博會場,參展的各大畫廊帶來的作品多為市場詢問度已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博物館展覽與雙年展常客們。藏家們雖有機會瞄準秋拍中失手的作品,但是並未快狠準的購入,再加上場外的風雨交加,似乎讓藏家們有更多的時間精打細算地思考決定。本次參加「邁阿密巴塞爾」的現代藝術(Modern Art)畫廊並不多,歐洲老牌畫廊Gmurzynska佔據入口明星位置,歐洲沙龍時期的布展風格吸引了不少參觀的藝術饕客,展位擠得水泄不通。紐約Van de Weghe畫廊的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藍色西裝男子六號》(Man in Blue VI)喊出了1千500萬美元的高價,成為會展期間的焦點。
2015年初剛於紐約古根漢美術館(The Guggenheim Museum)結束回顧展的德國五○年代「零藝術運動」(ZERO Movement)算是當代藝術圈首次將科技如燈光、動力裝置等融入創作中的開創性運動,當中出身自委內瑞拉的藝術家Jesús Rafael Soto作品於多家畫廊如Galeria DAN和Galeria Raquel Arnaud展示,希望藉由地域性吸引拉美藏家。而於倫敦紐約各有空間的卡斯代特畫廊(Skarstedt)帶來的另一零藝術運動標誌性藝術家Günther Uecker 1962年的作品《無題》則以100萬美元售出。正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舉辦回顧展的法蘭克.史帖拉(Frank Stella)雖然在蘇富比秋拍中刷下拍價約1千370萬美金的新高,但是 Marianne Boesky Gallery帶來的史帖拉作品《La Colomba Ladra》或許因為創作時間較晚,並未於預展當天售出。相反的,同樣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辦回顧展的阿爾貝托.布里(Alberto Burri)的作品詢問度相當高,於都靈與倫敦都設有空間的畫廊Mazzoleni帶來的布里作品全數售出,價格落在50萬至200萬美元之間。
柏林畫廊艾斯特.西珀將展位布置得賞心悅目,不要懷疑,隔出空間的金屬帷幕是印度藝術家Prabhavathi Meppayil的作品。 © Art Basel
儘管在預展的前幾個小時交易沒有想像中熱絡,連鎖型畫廊對大多滿意本次參展的整體銷售成績。立木畫廊(Lehman Maupin)用整面展牆展示YBA(Young British Artists)女藝術家翠西.艾敏(Tracy Emin)標誌性風格作品霓虹燈標語裝置,預展後隔天立刻換上新作品。這一兩年頗受矚目的韓裔藝術家徐道濩擅長使用絲線創作立體裝置,改變觀者對空間與物件的認知,此次在立木畫廊展出的《輪迴欺騙者》(Karma Juggler)雖然為平面作品,但因尺幅較大,成交價落在15至25萬美元之間。非裔藝術家納利.華德(Nari Ward)一向針對族群問題與自我認同進行創作,使用媒材橫跨攝影、裝置與錄像,在會展期間邁阿密當地的私人收藏佩雷茲美術館(Pérez Art Museum Miami)同時也舉辦華德的回顧展。可想而知,華德作品也成為會展中的搶手品。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帶來包含非裔英國藝術家克里斯.奧菲利(Chris Ofili)、德國女藝術家依薩.根次肯(Isa Genzken)與於該畫廊紐約空間剛結束個展的德國藝術家烏富岡.提爾曼(Wolfgan Tillman)等人的作品,近八成作品於會展結束時都銷售出去,畫廊公關金.多妮卡(Kim Donica)當被詢問到時否有於亞洲開設空間的計畫時,笑著說:「我們一向相當注重亞洲市場,也希望與香港當地有進一步合作,但目前要購買我們代理的藝術家作品還是到巴塞爾吧。」巧妙回避於香港開設空間的傳言。Hauser & Wirth帶來的保羅.麥卡錫(Paul McCarthy)的雕塑《White Snow, Dopey, Black Red White, Black》預展當日就以150萬美元賣出。另一連鎖畫廊佩斯(Pace Gallery)再度於展示設計發揮巧思,將展牆刷成嬰兒籃用以襯托女雕塑家露易絲.內維森(Louise Nevelson)的木製雕塑,會展中展示的16件作品也全數售出。
南非約翰尼斯堡古德曼畫廊(Goodman Gallery)是少見非洲參展畫廊,牆上作品由左而右分別來自藝術家Nolan Oswald Dennis,近期在北京展覽的William Kentridge和Kendell Geers。
香港巴塞爾前哨戰
來自南美洲畫廊則將「邁阿密巴塞爾」藝博會視為整年度的一級戰場,來自巴西聖保羅的Luciana Brito畫廊帶來前陣子在台灣爆出作品被抄襲風波的阿根廷觀念藝術家林德羅.厄利什(Leandro Erlich)的裝置與輸出。畫廊總監Julia Brito表示該畫廊從第一屆「邁阿密巴塞爾」就開始參加,每年都有相當不錯的成績,今年也不例外,不過目前沒有進軍亞洲的計畫。另一在聖保羅與里約熱內盧都設有空間的畫廊Nara Roesler則帶來新生代女藝術家Virginia de Medeiros的攝影作品與阿根廷藝術家Julio de Parc大型裝置作品。前者的攝影模糊真實人物與虛構敘事的界線,色彩與構圖都強而有力。而後者的裝置則在觀眾行走之間,用鏡子、透明曲面與線條等造成視覺的錯亂,十分有趣。來自里約熱內盧的畫廊A Gentil Carioca相當年輕,十二年前由三位藝術家Márcio Botner、Laura Lima與Ernesto Neto成立,不過卻相當有野心的連續參加巴塞爾藝博會與邁阿密巴塞爾藝博會。這次展出的作品包含藝術家Paulo Nenflidio電子聲音裝置與一向強調與觀眾互動的藝術家組合OPAVIVARÁ!利用里約熱內盧市集元素創作的裝置,皆非主流市場喜愛的媒材,但也看出該畫廊經營藝術家的決心與對品味的堅持。
春天將首度進軍「香港巴塞爾」Metro Picture 將會以本次「邁阿密巴塞爾」展出的羅伯朗格2015新作《Untitled (From the American Stories Cycle)》作為展示主軸。
「巴塞爾」藝博會開設香港分點的成功策略加上自身品牌代表的價值與魅力,更讓想進攻亞洲市場的美國畫廊蠢蠢欲動。帶來許多活躍於八○年代藝術圈美國藝術家作品的P.P.O.W畫廊,包括已故的華裔藝術家Martin Wong與David Wojnarowicz,以及美國女攝影師南戈丁(Nan Goldin)等。這時期藝術家是受到AIDS衝擊最深的一代,許多創作主題記錄了當時被愛滋病摧殘的藝術圈,南戈丁(Nan Goldin)以八○年代中後期紐約下城區的藝術圈生活記錄為主題的攝影作品更是許多新晉藏家入手的第一件作品。P.P.O.W宣布今年春天將首度進軍香港巴塞爾,當中已故藝術家David Wojnarowicz也將於2016年底於紐約惠特尼美術館舉辦回顧展,市場熱度勢必又將提升。不止P.P.O.W畫廊,位於紐約的Metro Picture與Team (gallery, inc.) 也都預告明年將首度參加「香港巴塞爾」。Metro Picture畫廊不僅代理「圖像世代」(The Picture Generation)中知名藝術家如羅伯.朗格(Robert Longo)、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等藝術家,這一兩年頻頻入選於各大雙年展的法國女藝術家卡蜜兒.恩侯(Camille Henrot)也是旗下一員。朗格此次展出的作品為近期創作的鄉間景觀,看似黑白照片的圖像是藝術家親自用炭筆描繪,而作品仍舊維持著朗格體現現代社會疏離感的標誌性風格。而畫廊也透露,「香港巴塞爾」將以朗格作品為展示主力,千萬不可錯過。
立木畫廊帶來的翠西.艾敏霓虹燈光裝置也是會場中眾人拍攝與自拍的焦點。 © Art Basel
Team (gallery, inc.) 代理的藝術家多為使用影像、數位多媒體創作的年輕一代,旗下的科瑞.雅克安(Cory Arcangel)更寫下最年輕於惠特尼美術館舉辦個展藝術家的記錄,此次展出的作品色彩鮮豔奪目,符合拉美藏家胃口。現在正於邁阿密現代美術館(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Miami)展覽的錄像與行為女藝術家艾莉克斯.拜格(Alex Bag)使用現成電視影像創作的錄像裝置作品也可於Team (gallery, inc.) 見到。
Peter Freeman呈現Jimmie Durham的 2007 年作品《Still Life with Xitle and Spirit》相當引人注目。
進軍數位領域的決心
儘管總監史畢格勒儘管宣告未來數位領域將是重點,但在本屆的「邁阿密巴塞爾」並未感到濃厚的科技氣息。官方手機APP雖然提供參觀者搜尋藝術家以及作品的界面,不過並未善用室內定位等技術進一步提升參觀者參觀藝博會的體驗。反而在週邊項目規畫上,2014年開始的「眾籌實驗室」(Crowdfunding Lab Program) 與眾籌集資網站Kickstarter合作,在2015的「邁阿密巴塞爾」提供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講座,包括如何創造一個成功的集資宣傳、如何針對在地社群籌募資金等專題座談。這個項目志在支持來自世界各地非營利藝術組織提出需要籌募資金的計畫,希望藉由「巴塞爾」藝博會品牌所吸引來的藏家以其背後的雄厚資金,幫助更多在地藝術組織。
「巴塞爾」總監馬克.史畢格勒在發布會上澄清不會開設第四個據點。
連日時晴時雨的天氣並未壞了參觀者的興致,2015「邁阿密巴塞爾」四天展期仍舊創下7萬7千人次參觀的新高紀錄,培根的《藍色西裝男子六號》也成功以1千5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在會場附近柯林斯公園(Collins Park)展示的多件公共藝術作品也都成功找到買主。會展期間還發生了一位參觀民眾持刀刺傷他人,卻被當作是行為藝術的戲劇化插曲,而警方在案發現場拉起的封鎖線,也被現場民眾當作是裝置藝術的一部分。這當中的荒謬似乎沒有比強而有力的銷售數字更讓人關心,畢竟芭芭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質問著著當代社會中金錢力量過於高漲的作品《無題(水、油、土、火)》(Untitled (Water, Oil, Land, Air)),也高掛牆上待價而沽,不是嗎?
歐洲老牌畫廊Gmurzynska歐洲沙龍時期的布展風格吸引了不少參觀民眾。
堂堂邁入第十四屆的「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in Miami Beach)2015年12月3日至6日在老地點邁阿密會議中心舉行。每年年底登場「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可說是藝術市場中標誌型的年度總結。所處的邁阿密臨近中南美洲,自然吸引當地的畫廊與藏家加入,而這裡距離美國的藝術重鎮紐約與洛杉磯也都只有三、四小時的飛行距離,再加上藝博會源自於瑞士巴塞爾,有著固定的歐洲畫廊作為參展支撐,可說是現在全球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藝博會中最為國際化的一場藝博盛會。
邁阿密的城市印象少不了霓虹招牌,V-VIP開幕首頁在附近的柯林斯公園舉辦的派對,連帶成功售出多件公共藝術裝置。© Art Basel
Tags
徐詩雨( 8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