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荷蘭攝影教育:跨領域的學習與挑戰

荷蘭攝影教育:跨領域的學習與挑戰

傳統上,電影與攝影通常是獨立的學科,但是荷蘭萊頓大學「媒體:電影與攝影研究所」,卻把電影、攝影、錄像藝術理論和策展實踐統合在一所學術型大學。
傳統上,電影與攝影通常是獨立的學科,但是荷蘭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Leiden)「媒體:電影與攝影研究所」(Media Studies: Film and Photographic Studies),卻把電影、攝影、錄像藝術理論和策展實踐統合在一所學術型大學。這樣跨媒介的研究方式,也反映在荷蘭當代攝影家的創作上,像是荷蘭最著名的培養以攝影為出發點的藝術家—2017年聖尤斯特藝術學院(Akademie voor Kunst en Vormgeving St.Joost)的畢業展中,沒有一個學生以平面攝影作為創作媒材,而是自由的選擇任何表現形式。
跨媒介的討論藝術作品,其優點在於常可激盪出多元的觀點,也得以從不同領域的角度去思考作品的意義。例如:在專門教電影理論與電影史的學院,對於電影敘事(narrative)和運鏡方式有很深的傳統,但這些電影敘事常常在錄像藝術或多頻道錄像裝置藝術中被打破,若只理解傳統電影敘事,通常會缺乏評價裝置類錄像藝術的觀點。但如果只學錄像藝術理論,可能也會因為對電影敘事不熟悉,而無法掌握錄像藝術反敘事的脈絡。今年(2018)3月到5月在當代藝術館的展覽「影像的謀反」,即是一個融合電影與錄像藝術元素的優質展覽。
「影像的謀反」展出朱利安《萬重浪》。 (Courtesy of Isaac Julien, Victoria Miro, London, and Metro Pictures, New York)
另外,這種多元的討論方式也符合現在的發展趨勢,有愈來愈多的當代藝術展覽是多媒體(multimedia)或跨媒體(transmedia)的展覽。多媒體指的是在一個展覽中,有各種不同類型的作品如電影、錄像、裝置藝術等等。跨媒體則是更融合的一種形式,譬如:將一個作品在各種媒介上展示,像是網站、app、VR、AR、裝置等等。荷蘭政府也設有專門補助跨媒體的專案。在官網上能找到歷年來補助的專案,這些專案都是以影像為內容,跨領域新科技為載體出發的。
跨媒介討論的缺點是要在短短一年的碩士學程裡,學習從平面攝影到動態影像的各種理論,再加上藝術史跟電影史的閱讀文本,過程十分辛苦。學生通常需要自行查找額外資料,來補足自己比較不了解的部分。因應這個現象,校方也設計了碩士前課程(pre-master)讓更多不同領域的學生能有機會進來讀碩士。學生的背景主要來自藝術史系、比較文學系、攝影系、設計系、哲學系、社會系、電影系、藝術創作系。因此,不少人需要先選修幾個碩士前課程,才能進入正式碩士課程,但這項設計也某種程度地解決了跨領域教學遇到的難處。雖然這樣的課程規畫也許不如專門學習特定媒介的學生來得深入跟專業,但跨媒介學習方式較能促成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創意和想像力。
荷蘭攝影教育:跨領域的學習與挑戰
課程規劃1:學術討論
理論課程的規劃中,通常文本的選擇包括該領域的經典文章重新回顧,另一部分則是依老師的研究專業而定。課程以撰寫期中與期末報告和上台報告為主,具體內容如下:
荷蘭攝影教育:跨領域的學習與挑戰
課程規劃2:策展企畫
策展的課程部分,主要在教學生如何研究分析藝術作品並產生有理論深度的展覽。同時也聚焦在討論,什麼樣的作品內容比較適合怎麼樣的展覽形式,並在期末時撰寫展覽企畫。
萊頓大學媒體研究所,基本上比較類似當代藝術理論研究所,差別只在聚焦的作品是跟媒體和影像有關的作品。它的特色是非常跨領域,也積極將策展實踐的課程規劃的更完善,讓學生不只停留在理論階段,並成為有潛力的影像類策展人或製作人。
荷蘭攝影教育:跨領域的學習與挑戰
註1 文化創意產業補助跨媒介專案資訊:The Non-fiction Transmedia grant programme這個補助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補助,資金主要來自教育、科學、文化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and Science (OCW))和荷蘭電影補助金(Netherlands Film Fund)。
註2 雖然學生主要以荷蘭人為主,但近年有越收越多國際學生(非荷蘭人)的趨勢。由於每個國家的藝術史跟美學傳統並不一樣,因此,對於國際學生而言,就算是讀藝術史系也有可能需要先讀碩士預備課程(pre-master)補足一些先備知識。對於讀藝術創作的學生,因為沒有學術訓練的基礎,也都被要求要先讀碩士預備課程特別加強學術寫作這塊,才能開始讀碩士。
黃祥昀( 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