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介一│怎言離開 宣紙、墨 120x320cm 2008 陳介一提供
一個主要由在地藝術家所維繫並生產內涵的藝術村,在整體運作的願景上並非要創造一個觀光型的園區空間,而是旨在相互交流與對話的能量積累為主要的場域精神。因此除了工作室的進駐,在地藝術家彈甲一也在此展出了累積了十餘年的水墨創作。自2003年於西班牙留學歸國後,彈甲一開始進行水墨創作,他說道:「留學的經驗讓我反過身來思考自己的文化內涵,然而我想嘗試的並非以傳統的技法或觀念創作水墨,而是試圖從我的日常生活和經驗出發,撐開原來被傳統和傳承壓縮得很小的繪畫形式。」彈甲一的作品中有許多的文字和圖像的穿插,像是一種相互描述和詮釋的表現,也像是漫畫中的文字敘述、圖像與留白的敘事空間,不僅道出藝術家的日常與心中之語,觀眾觀展的心境也可對圖文產生自我的詮釋。
嘉義鐵道藝術村的樣貌,不論在今日繁忙的藝術展演活動中,或是我們對於藝術村所具有的流動性特質的期待中,展現出一種更像是留白空間的姿態,留白並非指向無內容或無主體,而是藉由在地藝術家所撐開的一個純粹創作、交流與展演的場域,並緩慢地以自身步調進行生產的發聲空間。然而,王德合也提到,日前因鐵路高架化所展開的討論中,目前尚未得知嘉義鐵道藝術村將轉變為何種樣貌,甚至可能面臨拆除,也或許藉由都市規畫的發展而與未來的嘉義市美術館和鄰近的嘉義市立博物館、檜意森活村等機構串連為一個大型園區。
嘉義鐵道藝術村。(攝影/賴依欣)
這正是嘉義鐵道藝術村的日常樣態,一個以在地藝術家進駐和發表的工作室空間和展覽場域為主的藝術村,有別於如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藝術村或駁二藝術特區的都會型進駐空間,大多吸引年輕藝術家的短期進駐,嘉義鐵道藝術村則在過去這幾年來皆是以在地藝術家的交流為主。王德合提到,藝術村初期的運作方式是每年遴選十位藝術家,以一年為期進駐,大約運作了三至五年後,嘉義市議會認為藝術村經營不善,因此除了展覽和辦公室空間之外,欲將其他空間收回還給鐵路局。當時一批嘉義的藝術家認為這些空間應該保留給在地藝術家創作,因此共有七位藝術家聯合將空間租下,後來雖然合約所訂定的六年已經過了,鐵道藝術村也恢復運作,但其中的七個工作空間仍由在地藝術家出錢租用,其他的三個空間則進行每年的進駐徵件計畫。
Tags
賴依欣( 1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