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台-攝影與書 亦安畫廊台北與二手舍

台-攝影與書 亦安畫廊台北與二手舍

張才 無題 ca.1940 圖片提供:亦安畫廊台北 台-攝影與書」的展覽特色在於,由台灣重量級攝影原作與攝影集…
張才 無題 ca.1940 圖片提供:亦安畫廊台北
台-攝影與書」的展覽特色在於,由台灣重量級攝影原作與攝影集收藏家、亦安畫廊台北、二手舍共同合作,循序台灣攝影發展時序,一方面呈現台灣攝影過去不為人所知的活躍樣貌,一方面提取時至今日依舊前衛雋永的經典作品。例如日據時代,建造許多台灣公共建築的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與其他日人創辦「台灣寫真會」,並發行同人誌《影》,為台灣最早的攝影刊物,時為1917年。又如1950年代李鳴雕創辦《台灣影藝》、郎靜山創辦《淡江影集》、另有《攝影藝術》等雜誌的百花齊放,大量西方論述介紹進入台灣,才有1961年第一本攝影評論集編輯出版。第一本攝影家作品集也在此時誕生:1962年黃則修的《龍山寺》。
代表台灣最重要的經典攝影作品,包括李鳴雕〈牧羊童(1947)〉、〈息肩(1948)〉、張才〈排灣族山胞(1946)〉、鄭桑溪〈打球(1962)〉,以及郎靜山珍貴作品〈靜默(1936)〉、〈抱甕凝思(彩色版)(1933)〉等都將展出,是台灣畫廊第一次整理展出台灣vintage原作的大規模展覽。
陳石岸 自拍器 1968 圖片提供:亦安畫廊台北
重點展出藝術家:
郎靜山、張才、李鳴雕、鄧南光、鄭桑溪、陳學文、陳石岸等
重點展出書目:
1910年代-《影》雜誌(部分)
1940年代-《飛鷹》雜誌(部分)、《中國攝影》雜誌(部分)
1950年代-《台灣影藝》雜誌(部分)、《淡江影集》雜誌(部分)、《The Face of Taiwan》
1960年代-黃則修《龍山寺》、鄭桑溪《飛禽》、《林絲緞作品集》、《中外攝影》雜誌(部分)
1980年代-王信《蘭嶼.再見》、梁正居《台灣行腳》、阮義忠《人與土地》、張照堂《影像的追尋》、謝春德《家園》
1990年代-何經泰《都市底層》、《台灣攝影季刊》(全集)、《台灣攝影家群象》(全套)、《IMAGE影像雜誌》(全集)
2000年代-葉清芳《狗眼人生》、葉清芳《現實 極光 邊緣》
展覽與活動資訊
台-攝影與書
時間:2017.10.10-11.11
地點:亦安畫廊台北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313號吉星大廈1樓
電話:(02)2752-7002
網址:http://www.aura-taipei.com 2017.10.10 Tue.
4:00-5:00 p.m.|Opening Guide 導覽 Q & A|二手舍 x 蕭永盛(美學書房主編)
5:00-7:00 p.m.|Opening Reception 開幕酒會 2017.10.14 Sat.
4:00-6:00 p.m.|Collector Talk 座談活動|陳祐明(攝影典藏家)x 蕭永盛
鄭桑溪 光影:打球 1962 圖片提供:亦安畫廊台北
10月10日,以經營亞洲藝術與文化二手書籍知名的日本「二手舍」,即將在亦安畫廊台北空間內設置實驗空間-「書的藝廊NITESHA BGTP – Book Gallery Taipei」。同日,亦安畫廊台北與二手舍聯合企劃「台-攝影與書」特展也將開幕,從經典到當代,展示台灣影像創作者與攝影書籍的軌跡。
攝影之於現代化與自由化的社會環節中,代表了各種不同角色地位。早期1920年代到抗戰之後,攝影家透過畫報、雜誌等形式,一方面將攝影普羅大眾,一方面將攝影提升到藝術地位-這時期有傳承文人思想、渡海來台的郎靜山,也有赴日接觸新興寫真運動的張才、鄧南光。1950年代,正值青壯期的郎靜山、張才、鄧南光、李鳴鵬以及後輩的鄭桑溪、陳石岸,共創了台灣攝影的黃金年代:郎靜山的集錦創作,李鳴雕為首紀錄台灣庶民生活與田園風貌的影像,以及鄭桑溪、陳石岸著重光影具實驗性風格的作品,奠定了台灣攝影的美學基礎。1970年代V-10與報導攝影、街頭攝影的大量出現,加深輪廓出台灣攝影的特色,阮義忠、張照堂、謝春德、郭英聲為這一代的領導者與教育家,1990年代並有攝影書「台灣攝影家群像」系列、《台灣攝影季刊》、《IMAGE影像雜誌》等整理刊行。
亦安畫廊台北( 3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