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石虎設計案事件,是設計師的問題,還是體制的問題?

石虎設計案事件,是設計師的問題,還是體制的問題?

當俄羅斯插畫家畫了三款石虎且願意無償提供使用,輿論大聲歡呼讚美,反觀設計的問題點它真的被解決了嗎?既然都花了錢買來失誤,就要讓這筆錢加上修正學教訓的經驗值才划算。不過,這件事觀光局的確還有可以處理得更好的地方。我認為觀光局應該做到兩件事的資訊公開。
近期延燒的石虎設計事件,我認為問題癥結在於:江孟芝應該在時間充裕的狀態下,並在有專業生態人員協助提供資訊的情形中,找到插畫家也給相對充足的時間依據真實特徵繪製原創作品,然後合理授權使用。
還記得去年看到江孟芝做紐約車廂報導時,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別的,而是她說的一句,「設計案上線前不到兩個禮拜我才接下這個案子。」而當時的業主,就是交通部觀光局,據知當時紐約辦事處經過3個月密集聯絡磋商,促成紐約地鐵S線全車包覆這件事,能有3個月磋商,但為什麼只給留給設計策畫不到兩週的時間?
而這次石虎一案,從頭到尾我們最常看到的關鍵數字只有304萬(甚至一開始觀光局或承包公司也沒細說費用結構),整體設計規劃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則幾乎沒有被提及。唯一我看到的相關資訊寫出,「是江孟芝臨時起意要加的」。於是,話說回來,無論是紐約地鐵時觀光局給設計的時間如此匆促,或江孟芝這次自己的臨時起意,基本上都是輕忽「設計專業度需要合理充足時間執行」的錯誤示範,而執行時間都不足了,又更別提還有校正糾錯的餘裕。
交通部觀光局斥資打造集集彩繪列車,卻被發現「石虎」的圖案是從圖庫買來的,引發不少爭議。(取自fun臺鐵 Facebook粉絲專頁)
觀光局後續找特生中心主任與動物專家監製的處理修正的作法,其實已經做到這點。誰出錯,就誰承擔,誰學到教訓這件事也該回到相同對象上。糾錯是為了優化,而不是落井下石。換言之,既然都花了錢買來失誤,就要讓這筆錢加上修正學教訓的經驗值才划算。
不過,這件事觀光局的確還有可以處理得更好的地方。我認為觀光局應該做到兩件事的資訊公開:
第一,應該公開台灣新版石虎的重新製作過程:如果這整件事情的後續處理,最值得以公關手法好好補救溝通的應該是這件事!跟拍影片、逐一記錄、專訪台灣新版插畫家的構思過程、專訪特生主任和動物專家怎麼提供資訊給設計團隊,這些資訊轉化的過程,都應該趁機被訂製SOP下來。以後若不幸有其他類似案例時,民眾想有建設性的批評時,可以直接抓出這SOP紀錄影片或訪問當援引;發包、承包或接案設計師不知如何處理專業知識轉化,回頭能夠找到這些內容來參考。
第二,觀光局應該公開新版台灣石虎插畫家的名字,尊重每位參與的專業者,專業分工信譽(credit)應該標示清楚,而不是用所謂「設計團隊」就草草帶過。再多說一句,我們都能盛讚俄羅斯插畫家Катя Молодцова,卻全然不知也不在乎新版台灣石虎出自誰之手,是否有點諷刺?
觀光局新設計的石虎設計圖。(觀光局提供)
那麼俄羅斯插畫家那端該怎麼處理呢?如前面提到的,基本上,我同意觀光局原本的回應──由於已有原創圖片,因此觀光列車不會採用俄羅斯插畫家繪製的圖片,就留給未來任何有需要的個人或單位採用。在我看來,這是不卑不亢的作法。
然而,直接接受俄羅斯插畫家作品,是將內部體制造成的問題,和後續衍生的俄羅斯插畫家觀感問題,兩者混為一談,不僅沒有將詳細溝通到我前面提到的糾錯經驗值累積,也忽視了後續台灣插畫家和特生中心及動物專家做出的努力。
俄羅斯插畫家Катя Молодцова畫了三款石虎且願意無償提供使用。(取自Катя Молодцова Facebook貼文)
再者,如果真的有所謂最高主管一句話就可以邀俄羅斯設計師來台,就可以生出一筆預算,那我到建議,這筆公關預算還是拿去製作SOP紀錄,讓更多局處和承包設計師一起學到經驗值,還比這又是煙火式的經費花法來得實在!
當俄羅斯插畫家畫了三款石虎且願意無償提供使用,輿論大聲歡呼讚美,卻對觀光局最初回覆不會採用俄羅斯插畫家圖片紛紛罵聲一片時,我倒覺得觀光局作法沒有錯。理由很簡單,我認為,問題出在哪裡就應該從哪裡解決!
方敍潔( 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