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克里斯.蘇科作品 2012-2017

克里斯.蘇科作品 2012-2017

熱愛搖滾樂的蘇科表示,他所著迷的不是所謂的叛逆,而是音樂中的蓬勃能量,支持他得以創作的就是一種能量的釋放。一直喜歡進行各種創作的蘇科,遊刃於音樂、詩與藝術創作之中,最終成為藝術家是很自然的發展,對他而言,音樂、詩句跟繪畫是相通的;音樂和詩句皆具有視覺性與動態感,在他的創作中即可看出如何融會三者。
德國藝術家克里斯.蘇科(Chris Succo)的台灣首個展「克里斯.蘇科:作品2012-2017」於11月17日在白石畫廊台北內湖空間揭開序幕,展出「白畫」系列、「鋸齒」系列、新近發展的「絹印」系列,以及首度公開的一系列具像風格的小品。
熱愛搖滾樂的蘇科表示,他所著迷的不是所謂的叛逆,而是音樂中的蓬勃能量,支持他得以創作的就是一種能量的釋放。一直喜歡進行各種創作的蘇科,遊刃於音樂、詩與藝術創作之中,最終成為藝術家是很自然的發展,對他而言,音樂、詩句跟繪畫是相通的;音樂和詩句皆具有視覺性與動態感,在他的創作中即可看出如何融會三者。而蘇科和作家朋友保羅‧沃瑟曼(Paul Wasserman)歷時5年完成的詩集《為了不孤獨死,你所付出的代價》(The Price You Pay For Not Being Alone With Your Dying,當中的詩句也經常成為其藝術創作的主題。
克里斯.蘇科《乘著翅膀 [1185806]》,油彩與漆於麻布,230×172.5cm,2015。(白石畫廊提供)
「白畫」系列作品儘管以白色為主調,但在充滿動勢的擠塗、刮抹亦讓畫面蟄伏著不斷翻湧的深度,而即使顏料相互傾軋堆疊造成豐富的肌理層次,蘇科卻留心著未完全覆蓋畫布的底稿,而讓顏料與底圖產生二種層次的視覺效果。「我喜歡融合,就像把喧鬧與寧靜、前景跟背景等相異元素放在一起。」也如同他偏好以黑與白的構圖,產生強大的對比效果;在「鋸齒」系列作品中,起伏的線條更明顯反映他對於書寫的濃厚興趣與探索意味,透過繪畫方式表現出一種持續推展的結構性,並運用白底和黑線的對比以及重複使畫面呈現出強大但又平穩的狀態。
相較於「白畫」與「鋸齒」系列的冷調構圖,絹印創作則以大量的黑白裸體圖像呈現出浮濫的欲望意象。裸體是藝術史經典的題材之一,「雖然我是個當代藝術家,但永遠都不忘回溯傳統。」他強調。蘇科透過一種輕鬆、次文化的態度拼貼自雜誌蒐集而來的裸體圖像,用他獨特的當代方式向古典致敬。而在展場中也特別安排與「鋸齒」系列並置,兩者乍看之下極具衝突的視覺張力,儘管使用的語言不同,但在重覆運用單一元素的概念上仍是一致。此外,色彩柔和的「狂歡」系列,則是描繪蘇科在清晨時接收到陽光的感受,將發自於內在的感覺和經驗,透過細碎色彩的呈現感性而輕巧地攫取光的瞬息變化。
克里斯.蘇科《無題》,絹印與油彩於麻布,230×172.5cm,2015。(白石畫廊提供)
而2樓展場則呈現一系列「保羅的後院及其他畫作」的7件作品,蘇科表示這是首次,也許還是唯一一次公開呈現的作品。這些小尺幅,如筆記般的具象描寫之作是啟發他抽象作品的來源,勾勒著藝術家所處的空間、景象與靜物速寫,散發出一股私密且平實的日常感。不同於特地為展覽所作的作品,這種帶有隨興感的描繪讓觀者更理解藝術家的生活,「相較於一般展覽總要展出最完美、精緻的大作,但我也想呈現一些連自己都不是很確定的作品。」蘇科打趣道這些小品就像是在車庫中放了幾十年而意外被翻出來的,給人一種驚訝卻又親切的感覺。
對於這兩種創作思維截然不同的作品類型,他比喻成有如「台前」與「幕後」的分述,透過不同視點看到藝術家完整的創作角度。「在繪畫創作中仍然有一些規則,而如何在這當中進行創新,對我來說,就是搖滾樂的深沉力量給了我這樣的養分,得以思考如何創作自己的繪畫風格。」蘇科這般總結。

克里斯・蘇科: 作品 2012 – 2017

展期:2018.11.07-12.30
地點:白石畫廊內湖空間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基湖路1號1樓

 

楊椀茹 (Yang, Wan-Ju)( 160篇 )

典藏ARTouch資深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