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40週年特展

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40週年特展

《國家寶藏》、《盜墓筆記》、《鬼吹燈》……尋寶探險的故事無疑是個吸引人的主題。陰森…
《國家寶藏》、《盜墓筆記》、《鬼吹燈》……尋寶探險的故事無疑是個吸引人的主題。陰森幽微的千年古墓、神祕駭人的墓室詛咒、傳說中的金銀財寶,欲探訪死後的世界,膽子不大可不行。或許也是起於這樣的好奇心,不論古今中外,人們都對考古有著莫大的興趣。北京首都博物館於3月至6月間,一連舉辦兩項考古大展:一為「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週年特展」(展期即日起至6/26)、另一則是從2015年一路火熱至今的「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展期即日起至6/2)。前者是1976年中國十大考古之首、更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冠;後者目前則入圍了2015年中國十大考古入選的25處之一,獲選為當年十大考古之列指日可待。
1976年河南安陽小屯村,考古人員搶在農民平整土地前保留下了村中西北區的一塊地。這裡有什麼呢?當時誰也不知道,但當探桿拔起時,一塊保存完好的玉墜被拉了上來,挖掘工人大喊一聲「是墓!」現場的人都知道他們找對了。
左 〈玉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右 〈「婦好」鴞尊〉,河南博物院藏。下 〈「司母辛」方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殷墟婦好墓的挖掘,可以說是考古界的一大傳奇,是殷墟考古的一大成就。婦好墓之上,考古人員先是發掘到了一房基,面積略大於婦好墓,甲骨卜辭曾有「甲申卜即貞,其又(祐)于兄壬,于母辛宗」,這一房基有可能正是婦好墓的享堂「母辛宗」。婦好墓能夠完好未被盜取,也可能是因有此一房基掩護之故。婦好墓為長形豎穴坑,無墓道,豎穴長5.6公尺、寬4公尺、深7.5公尺,從墓口到底可分七層,總面積達22.4平方公尺。包括青銅器、武器、玉器、寶石器及象牙等,婦好墓一共出土了1928件文物,其中完整且成組青銅禮器成為研究商代禮制絕佳的材料。此次首都博物館「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週年特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主辦,展品達411件,其中更有首次亮相展出之文物。是展一共分為「她的時代」、「她的生活」、「她的故事」及「她的葬禮」四大單元。
婦好的故事,要先從商王武丁說起。武丁為第23代商王,在位59年,後世評價他是個「中興之主」,今日侯家莊西北岡王陵區1001大墓被推定為武丁陵墓。文獻說武丁是個好君主,爾後陸續出土的大量龜殼獸骨,載有龐大的文字記述,為我們傳達了武丁統治時期宗教、政治、生活等樣貌,同時甲骨記事中也提到了史書未載的武丁之妻。武丁一生合法配偶有三位,分別是婦好、婦(廟號戊)及一位廟號癸者。甲骨文載,婦好是賢妻良母,主持國家祭祀外,同時也是一位驍勇匹敵、廝殺戰場的巾幗英雌,鞏固商王朝江山。
〈對尾鸚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挖掘出一座古墓,首先大家都會亟欲知道墓主人是誰?墓中出土多件具銘文的青銅器給予直接了當的解答。婦好墓出土約有210件青銅禮器,其中有190件帶有銘文,鑄有「好」或「婦好」者有109件,多數為兩件成對或數件成組。〈「婦好」鴞尊〉高45.9公分、重16.7公斤,整器模擬鴞的外形,雙爪及觸地的尾翼成為尊的三足。鴞首小耳大冠,鴞身挺立,收翅於身側,雙爪粗壯,威武雄奇。鴞首後半部做有一半圓形開口,蓋上又鑄有一鳥一龍,鴞身背後有。整器以雷紋為地,飾有繁複的夔紋、盤蛇紋、蟬紋、獸面紋等,在口內壁鑄銘文「婦好」二字。墓中還出土有〈「婦好」方罍〉、〈「婦好」扁圓壺〉、〈「婦好」圈足觥〉、〈「婦好」方鼎〉等,足以見得墓主人為婦好無疑。
同時,墓中也可見到後輩子孫為其母親所製作的青銅禮器。〈「司母辛」方鼎〉高80公分、重117.5公斤,長方形口,折沿,口沿短邊處設有兩直立耳;方形腹,平底,下承四圓柱形足。口沿下方四面及四處轉角皆飾獸面紋外,方鼎的鼎身飾三道乳丁紋於左右下三側,足部上緣則飾獸面紋。口內壁中央處有「司母辛」銘文,「辛」為婦好廟號,銘文意為婦好的子女為祭祀亡母辛而鑄此鼎。
〈「婦好」銅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同樣鑄有「婦好」銘文的〈「婦好」銅鉞〉則反映出母儀天下的婦好馳騁戰場的另一角色。婦好墓中出土有130多件武器,鉞屬武器的一類,其中飾有兩虎捕捉人頭紋飾的〈「婦好」銅鉞〉是婦好墓出土的兩件大鉞之一。長39.5公分、刃寬37.3公分、重9公斤,銅鉞略呈斧狀,肩下左右裝飾有張著血盆大口的雙虎,貌似下一秒就要將居中的人首吞入腹中,震懾效果十足。鉞原為單純的兵器及實用工具,後轉化為權力的象徵。婦好墓一共出土四件鉞(兩大兩小),是目前可見商代貴族墓葬銅鉞第二多者,同時,也連結到了職掌兵權、巾幗不讓鬚眉的婦好個人特質。
青銅器之外,婦好墓也出土有大量玉器,其中包含有禮器、武器、裝飾品等。100餘件的玉禮器顯示從新石器時代起以玉祭天地、神靈的信仰,一路延續到了商代。然而出土最多的則是裝飾品類,在葬俗中,一般生活用品雖沒有禮器來得重要,但更加真實地反映出墓主人所處時代的生活形態及審美觀。〈玉人〉玉質偏黃褐,人呈跪坐狀,雙手置於膝,身體重心略向前頃。玉人頭部比例稍大,圓臉大眼,頭頂梳一小辮,辮上似縛有髮繩。玉人穿有窄袖口的花紋短衣,雕琢有蛇紋、雲紋等,為商代貴族流行的服裝。另外,在玉器上也經常可見模仿動物形體的紋飾,是展展出一件〈對尾鸚鵡〉,左右各雕有一鸚鵡,以鸚鵡側面為輪廓,除清楚雕琢出鳥冠、鉤喙等特徵,並以陰刻描繪出近似螺旋狀的羽翼及回字紋長尾。鳥尾相接處有一小孔,可供配戴。婦好墓共出土21件類似的鸚鵡形玉器,然這件屬於對尾,造型特殊,學者認為可能是當時用透視法同時表現一隻鸚鵡的兩個側面,也有可能是神鳥的象徵。
「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週年特展」展覽主視覺,中為〈「司母辛」方鼎〉。圖/取自首都博物館官網。
婦好墓為殷墟遺址的一部分,也是殷墟商代貴族墓中保留最為完整的一處。殷墟考古從1937年起由考古人員經年累月的殷勤挖掘,現在大致可以知道殷墟的範圍以小屯村為中心。小屯村為宮殿宗廟所在,王陵區則在洹河北岸的侯家莊西北岡,南岸則為居住區。這麼說來,婦好墓的發現也算是冥冥中的安排,婦好墓所在位置並非殷墟王陵區,反而是在洹河南側的宮殿區中。婦好賓天之時,想來武丁也是萬般不捨,才會將墓地修築在宮殿城內,以便時常祭拜弔唁,也因如此,考古人員萬萬沒想到,這裡頭還有座商代貴族大墓。
「那是個晴朗的星期天……」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振香是婦好墓的挖掘者之一,她在此次開展前如此回憶道:「那天的任務就是探到底,只要探到底,無論出現什麼現象,都算完成了任務。」婦好墓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完整性和唯一性。1930年代,殷墟王陵區內所發掘的大墓均已遭盜掘,這些大墓能提供的商代訊息甚少,而婦好墓作為商王朝晚期的一座王后墓,年代與墓主身分清楚外,文物保存完整且數量之豐,對於研究商代文化幫助甚深。
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週年特展
地點:北京首都博物館
展期:即日起~6/26
王怡文( 9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