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前投入炒作中國當代藝術的西方私募基金,因為金融風暴的緣故,臨時抽手,一些大手筆購買作品的計畫因此喊停,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被迫提早面對了從西方到中國的換手期。因為國外客戶瞬間減少,於是中國畫廊的焦點,開始轉移到培養自己的收藏家上,一些獨立或是以公司為單位的收藏顧問應運而生。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中,受到金融風暴影響最大的,就是中生代的藝術家,他們年齡平均在45歲上下左右,之前因為北京奧運帶來的中國熱,所以作品供不應求,但金融風暴瞬間讓投資閒錢灰飛湮滅,大批量產作品的結果,就是作品的深度與完成度都禁不起考驗,許多藝術家簡歷翻開,都是大堆頭的「中國當代藝術」群展,於是在面對市場調整期的考驗下,一個個敗下陣來。
生存是現實的。中國當代藝術圈的畫廊主與藏家的目光,很快地轉移到年輕藝術家身上,於是我們看到在2009年開始有許多年輕藝術家的群展,藝術圈勢力和大資本的圈地運動如火如荼。而當人們把焦點轉向自身時,也會開始看到自己的文化資本,尤其是在市場青黃不接的時候,於是「新水墨」和「抽象藝術」這兩個過去被市場長期忽略的類別開始受到關注,很快地,2010年開始,大堆頭的新水墨展覽又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2012年,中國當代藝術的私人美術館風潮開始興起,大收藏家們開始以自己的收藏品為基礎,興建美術館,同時間,中國的收藏家開始在西方的拍賣市場上嶄露頭角,向西方現當代藝術市場進軍。
在年輕藝術家的風潮之後,2013年開始的是年輕收藏家的潮流,許多官二代或是富三代的收藏家,開始進入中國當代藝術圈,他們普遍在國外受過教育,沒有語言的隔閡,因此對於西方當代藝術也有掌握的能力,再加上雄厚的經濟實力,讓新一代的收藏家很快地成為鎂光燈的焦點,而他們也都很享受其中。
從2009年走到今天,中國當代藝術已經完成西方到東方的換手,北京的畫廊形勢已然底定,年輕藝術家也都站好了位置,拍賣行變得更學術,策展人更商業,艾未未在河蟹宴後台灣個展前被抓,至今也沒能來到台灣(在截稿這一天得知,他又重新拿回了他的護照),新水墨繼續瘋狂發展中,當代抽象藝術也是,只是至今也沒有人能說明白,好壞的標準究竟是什麼。中國境內的私人美術館都蓋得差不多了,「一帶一路」沿線和房地產一起發展的美術館熱潮則還在進行中,相信中國藏家還會繼續在西方拍賣行上用大手筆震驚世界,但這次股災對中國當代藝術究竟有什麼影響,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我從2009年開始撰寫這個「北京觀察」的專欄,如今回首,已經過了六年的歲月。這六年間,後奧運的北京城經歷了許多變化,中國當代藝術圈也是。從下個月開始,因為個人生涯的緣故,北京觀察要交棒給其他的作者了,在此要特別感謝編輯們六年來的耐心與包容,六年下來總共72篇的觀察,除了對中國當代的觀察,也是個人生命的記錄。
且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六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的變化:2009年是全球金融風暴之後的第一年,北京當代藝術圈很有危機感,平日各自為政的畫廊主們開始集結起來,商討如何度過危機,「北京畫廊協會」因而誕生。中國政府救世的熱錢,其實救得最多的是國營企業,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分到大筆金錢,於是開始投資房地產,讓北京的房價開始進入新一波炒作。
OB 北京798藝術區。(本刊資料室)
Tags
王維薇( 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