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私人交易的「魅影」? 最高價攝影作品遭受質疑

私人交易的「魅影」? 最高價攝影作品遭受質疑

Lik一向以色彩極為鮮豔穠麗並呈現強烈對比的自然風景照片聞名。然而,他難得創作的黑白照片似乎更受青睞。去年12…
Lik一向以色彩極為鮮豔穠麗並呈現強烈對比的自然風景照片聞名。然而,他難得創作的黑白照片似乎更受青睞。去年12月,Lik對外宣布一件攝於美國亞利桑納州知名景點羚羊峽谷(Antelope Canyon)的黑白作品《魅影》(Phantom)以650萬美元的天價售出,創下攝影作品交易價格的世界新高紀錄;出於保護買主的隱私與安全考量,Lik只肯透露是位長期收藏他作品的洛杉磯藏家,而這位匿名藏家同時也各以240萬美元、110萬美元購得《幻覺》(Illusion)和《永恆的心境》(Eternal Moods),因此該次交易總價高達1千萬美元。
在此之前,最高價成交紀錄的攝影作品是德國攝影師古爾斯基(Andreas Gursky)的《萊茵河 Ⅱ》 (Rhein Ⅱ)在2011年11月紐約佳士得拍賣的430萬美元、其次是美國藝術家雪曼(Cindy Sherman)的《無題 #96》(Untitled #96)於同年5月在紐約佳士得的390萬美元。相較於這兩位藝術家,Peter Lik雖然在攝影界中亦有知名度,也得過幾次國際攝影獎項,但仍被視為偏向賣弄技巧而過於媚俗,藝術價值有待商榷,大多數買帳的客戶也被認為並未具有深厚的藝術涵養。
身為景觀攝影師的Peter Lik也相當有生意頭腦。(翻攝於網路)
讓人咋舌的高價令外界質疑;透過拍賣會的機制,作品價格會因競價而拉抬,但私人交易何以有衝高價格的動力?Lik毫不避諱,並自豪於為攝影價格與買賣機制建立里程碑。Lik表示,《魅影》精巧地捕捉到峽谷裡盤旋的塵土在光線投射下形成有如鬼魅的身影,黑白影像更為有力地使觀者震懾於難以言明的幽微感知與氛圍變化;再者,此為獨版的作品更顯珍稀。Lik認為作品價格足以決定藝術家在藝壇的地位,而總值1千萬美元的高價係由他自行訂定,再去詢問藏家是否有意願購藏,採取主動出擊;「這是直接而合理的一對一交易,而非像拍賣會那樣充斥著炒作手段的詭局。」他如此說道。
面對Lik得意地以當代攝影界的領頭羊自居,不服聲浪仍認為綜觀他以往零星的拍賣紀錄,此次暴漲的交易價格著實令人費解。而且《魅影》僅為Lik自一件舊作《鬼魂》(ghost)重製的黑白版本;《紐約時報》引用artnet Price Database資料顯示,《鬼魂》在2008年某拍賣會只拍出不高於1萬6千美元的價格。此樁交易的真實性受到外界質疑,甚至還傳出「恐怕是Lik自導自演」的說法,畢竟,Lik曾戲謔地表示「現在我得計畫該怎麼花這筆錢呀!」時至今日,自19世紀前半葉發明的攝影究竟是技術抑或藝術?如何判斷可稱為作品或僅是照片?似乎仍是藝術圈難以定論的議題之一。
今年2月,成立於1880年的美國職業攝影師協會(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s of America, PPA) 頒發了創會以來的第13個「終身成就獎」(PPA’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給景觀攝影師Peter Lik。
Peter Lik於1959年在澳洲出生,1984年移居美國並四處移徙拍攝各地風光。身為攝影師的他相當善於經營自我品牌;曾與電視台合作製播一系列以自己作品為主題的節目,並已在美國開設15間同名藝廊專營自己的攝影作品,位於拉斯維加斯的總部占地更廣達10萬平方英尺。而據藝廊自行統計,作品累計銷售金額高達4億4千萬美元。
Peter Lik的《魅影》(Phantom),據稱在去年底以650萬美元售給一位不願曝光身分的藏家,刷新攝影作品交易價格的世界紀錄。(翻攝於網路)
楊椀茹 (Yang, Wan-Ju)( 147篇 )

典藏ARTouch資深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