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藝文新地標「臺中綠美圖」於今(9月23)日舉辦建築開箱預覽,臺中市長盧秀燕與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SANAA事務所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親臨現場,帶領媒體率先探索市立美術館、市立圖書總館兩館共構的空間。
綠美圖位於臺中市中央公園北側,西側銜接國際會展中心,東側連結新興開發區域,北側則鄰近水湳轉運站,場館樓地板面積約58,000平方公尺,整體建築以「文化森林」為概念,由八棟彼此連結卻又各自獨立的建築組成,建築外側覆蓋一層宛若銀白薄紗的鏤空金屬立面,讓龐大建築群不顯笨重,透過「開放、透明、流動」的概念,打造藝術、閱讀與自然共生的公共場域。
延伸閱讀 ︳臺中綠美圖時代啟動!臺中市立美術館的文化共構實驗及開館首展亮點

SANAA事務所以呼應環境且簡潔俐落的設計語彙聞名,曾操刀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法國羅浮宮朗斯分館,及近年落成的澳洲新南威爾斯美術館等國際級場館。綠美圖是 SANAA事務所迄今最大規模的文化類建築計畫之一,更是其首度將美術館與圖書館兩個文化機構融合於一體的建築。
開箱儀式:醞釀十餘年的文化新地標
盧秀燕市長於致辭中表示,為將臺中提升至與國際接軌的大都會,自己始終懷有建設包括美術館、圖書館、會展中心、巨蛋等標配場館的心願,而「綠美圖」作為全國第一個雙館共構的重大文化建設,自國際競圖起歷經11年籌建,在無數團隊心力的凝聚之下誕生。她特別感謝普立茲克獎得主SANAA建築事務所以及臺灣建築師劉培森的細膩設計,將藝術、自然與城市景觀融為一體,巧妙地將兩大場館結合,設計上輕盈、穿透的同時也保有隱密性,打造出向世界敞開的文化地標。盧秀燕也提及此建設面臨極大挑戰,包括需面對物價不斷上漲、預算不斷追加的龐大壓力,以及人手不足導致工程起建困難的問題。同時她也強調,綠美圖的建設經費完全來源自臺中市,而未有中央補助。如今她信心表示,綠美圖的落成不僅滿足市民多年的文化夢想,更將作為臺中市的新地標,成為臺灣的驕傲。

SANAA建築事務所的妹島和世於記者會上,首先向盧秀燕市長及所有在地支持者致謝。她指出,綠美圖這項「並不簡單的」重大文化建設,從一開始準備到即將完工,歷經11年時間。她也表示,兼顧自然、美術館和圖書館這三大要素,是當初SANAA與劉培森建築師在競圖時共同提案的核心概念。

談及綠美圖設計概念,妹島和世提到,他們的計畫始於中央公園逐步成形的時期,其首要目標是,希望建築能像從公園中慢慢地生長出來,成為一個讓市民和遠方訪客都能隨時自然聚集的場所。由於臺中特別需要提供「遮蔭的場所」,因此他們設計了大型的結構,為市民提供庇護的空間。雖然綠美圖包含兩大各自獨立的場館,但在設計上則注重融合,市民可以在公園中散步、休憩,並同時體驗這兩個文化設施。西澤立衛也強調,他們希望綠美圖最終呈現為一個「公園般的建築」,而非一個具有特定目的性或需要被嚴肅對待的設施。他們期望市民能用「逛公園的心情進來」,享受自由的空間。即使在兩館開放時間以外,建築也能作為公園的一部分繼續被使用。SANAA事務所的兩位建築師也表示,他們希望綠美圖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讓大家遇到精彩的藝術與書籍,學習各種新的事物,並由大家自由地創造和使用。

建築細節開箱:光線、水與森林中的美術館和圖書館
今日開箱儀式結束後的建築導覽,從兩館中間的大廳開始,這一「融合空間」象徵知識與藝術的相遇交流。開館後,觀眾將可在大廳上方的連通橋上,於高處角度欣賞位於服務臺圓形玻璃屋頂上的林明弘作品《再製》。大廳中央的亮點,為一座完全由曲面不鏽鋼打造的淺水池,凝聚設計團隊多年心血。妹島和世介紹這一圓形水池將帶來兩個效應,一是反射戶外綠意及映照周遭光景,二是讓空氣在流通過程中變得更涼爽,調節室內溫度,營造舒適的「微氣候」。西澤立衛也補充,水池中央汩汩而出的源泉,象徵著文化藝術將成為不斷催生美好事物的活水之源。


挑高27公尺、垂直貫穿六層樓高的美術館大廳,則為全臺美術館中最高的展示空間,未來美術館將以兩年為期,邀請國際藝術家為這一空間創作大型裝置作品,通透的空間設計甚至讓身處美術館之外公園內的民眾都可以看到作品。開館後將首先展出韓國藝術家梁慧圭(Haegue Yang)的大型創作《流動奉獻-樹蔭三合》,作品將呼應臺韓兩地共同存在的「聖樹文化」,象徵自然與社群的精神連結。盧秀燕也特別提及自己曾參觀過紐約的古根漢美術館,對他們的螺旋大廳印象深刻,如今綠美圖內美術館的螺旋大廳不僅更大,也鋪設了便於行走的地毯。

臺中市立美術館分佈於不同樓層的五個展間,挑高從4至10公尺不等,開館之際將全部為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所使用。

圖書館則展現不同氛圍。大廳挑高7公尺,流線型家具與金屬材質創造出明亮通透的氛圍,並配置自助借書機、圖書消毒機等讀者服務設施,別具巧思的花形書架與花形椅由SANAA事務所精心設計,並設有結合冷氣迴風口的「迴風書架」,運用空氣循環原理促進室內通風,兼具實用、美觀與舒適性。盧秀燕市長在導覽過程中也特別提醒大家留意圖書館天花板上的幾何造型,那不僅是區分圖書館與美術館空間的標誌,也起到吸音的作用。

串連兩館的「文化之森」位於建築五樓,為一座半戶外的屋頂花園,同為整體場域中的融合空間,以擴張網構築柔和場域,透過半戶外空間讓綠美圖無邊界地延伸至中央公園,將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
試營運倒數:綠美圖首波活動與展演規畫
綠美圖將於10月28日至11月16日試營運,並於12月13日正式開館。綠美圖試營運期間將舉辦多元藝術與圖書活動,包含由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主講的專題講座與國際論壇,與以半開放式庫房為靈感的典藏互動展與兩大主題書展搶先登場。同時,中美館將推出「打開,我們的美術館:與綠美圖相遇的N種方式」,圖書館將籌劃的「圖書館的閱讀新章:和綠美圖的生活提案」系列,結合文學創作的戶外燈光裝置、影像聲響作品、特色「夜宿綠美圖」及戶外寫生活動。綠美圖試營運期間即豐富展開的活動,將標誌著臺中將正式迎來一座跨越藝術、閱讀與自然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