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首場海外特展「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100 Treasures, 100 Stories)」,於當地時間9月11日晚間在捷克國家博物館(Národní muzeum)隆重開幕;展期自9月12日至12月31日,精選131組件院藏精品,家喻戶曉的人氣明星〈翠玉白菜〉首度登上歐洲舞台,與國寶〈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多寶格〉等經典展品同場亮相,引發當地文化界與國際觀眾高度關注。此次展覽亦呼應「2025歐洲臺灣文化年」的整體推動,藉由文化外交深化臺捷交流,象徵臺灣文化外交邁入新里程。


其中最受矚目的〈翠玉白菜〉,為清代翡翠雕刻藝術代表作,由天然雙色玉料巧琢而成,綠葉與白莖色澤自然過渡,葉間藏有螽斯與蚱蜢,寓意繁衍生息。該件文物長年為臺北故宮鎮院之寶,此次為其首次遠征歐洲,捷克館方特別將其列為展覽主視覺,說明「這件精美的雕刻作品首次在歐洲展出,被認為是最珍貴的文化瑰寶之一」,並比喻其「受歡迎程度堪比羅浮宮《蒙娜麗莎》」(In terms of popularity, this decorative object can be compared to the Mona Lisa in the Louvre in Paris.),成功引起歐洲觀眾共鳴。
延伸閱讀|翠玉白菜睽違11年海外「出差」,故宮人氣國寶首度赴捷克
開幕式現場捷克政界與文化界重磅人士齊聚,包括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文化部次長卡什帕爾與環境部次長列維等人皆出席祝賀。臺灣方面則由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率團出席,外交部長林佳龍、文化部長李遠、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與副院長余佩瑾皆親臨現場。

故宮院長蕭宗煌致詞時回顧,2005年任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時曾策畫「千面福爾摩沙-臺灣的自然與傳統特展」於捷克展出,如今時隔20年,再度踏上布拉格,率領故宮重點藏品赴捷,他表示:「藝術無國界,文化的力量在於能跨越語言與地域界線,讓人們理解彼此,也重新認識自己。」並已正式向國家博物館盧卡其總館長提出邀請,期盼未來規劃捷克文物來臺展出,故宮也將持續以開放多元的態度與世界對話,成為連結臺灣與國際的文化橋樑。
捷克國家博物館總館長盧卡其亦指出,早在2003年參訪台北故宮時即萌生「引進國寶至捷」的想法,2005年與蕭宗煌院長共同見證「千面福爾摩沙」特展於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為臺捷之間奠定深厚的文化友誼,於今終於盼來故宮文物來捷克的夢想實現。盧卡其感性指出:「故宮不會把珍貴的藏品借給非真正的朋友」,這是雙方文化信任的象徵。
開幕當日亦邀請文化部所屬臺灣國樂團演出,包括融合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的臺灣改編曲目,以及即將在捷克音樂博物館上演的音樂劇場《寶島辦桌》預告。文化部長李遠表示,臺灣文化具有包容性與創造力,這次展覽與演出就是最好的展現,「我真的覺得很驕傲」。

展覽以「以文物說故事」為策展核心,共規劃十大主題單元,包括「家喻戶曉的翠玉白菜」、「皇室的微型收藏」、「透光古鏡」、「赤壁懷古」、「文人的日常生活」、「清明盛世下的庶民」、「宮廷藝術中的貓」、「異獸獻祥瑞」、「東方的神鬼傳奇」與「鯉魚躍龍門」,呈現從宮廷到民間、從日常生活到超自然世界的文化圖景,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各個層面,並融入了互動元素和現代科技元素,如沉浸式劇場「四季行旅」、「畫工遊蹤」,以及〈古畫動漫——清明上河圖〉等大幅數位影像裝置。
此外,針對此前中國國台辦對本次展覽指稱「文化台獨」、「去中國化」,我方陸委會強調臺灣文化深具中華底蘊,文物交流是國際常態,不應被政治化處理。故宮方面則未對相關爭議發表回應,持續聚焦展覽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