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顏名宏正式接任高美館館長,以四大策略引領城市美學新篇章

顏名宏正式接任高美館館長,以四大策略引領城市美學新篇章

高雄市立美術館今(1)日舉行新任館長布達典禮,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顏名宏教授接任第六任館長。在高雄市副市長李懷仁…

高雄市立美術館今(1)日舉行新任館長布達典禮,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顏名宏教授接任第六任館長。在高雄市副市長李懷仁、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周雅菁、高雄市議員簡煥宗、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暨行政法人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董事長王文翠,以及高美館歷任館長黃才郎、謝佩霓、李玉玲等各界嘉賓見證下,顏名宏館長自副市長手中接下象徵館務重責的黃土水《釋迦出山》銅像(複刻),正式就任。他提出「地域文化特質、美學扎根生活、藝術教育攜手、文化國際接軌」四大策略,盼打造高美館成為一座根植在地、鏈結亞太、推動南島文化對話的城市文化節點。

高美館館長顏名宏(左)自副市長李懷仁(右)手中接下黃土水《釋迦出山》銅像(複刻),象徵肩負起未來館務營運重責大任。(高美館提供)

副市長李懷仁代表市長陳其邁出席,並指出高美館作為南部第一座公立美術館,同時也是全臺首間改制為行政法人的美術館,不僅肩負策展任務,更肩負著連結市民、社區,擔任城市營造、美學生活催生者的使命。他感謝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慷慨借將,並期許顏名宏館長能以其豐厚的藝術學養、策展經驗,以及在社區營造、公民美學與藝術介入公共空間等領域的實踐成果,在城市美術館持續蓬勃發展的時代中,為高雄開創嶄新的美學藍圖。李懷仁副市長更強調,隨著輕軌成圓,串聯起高美館、內惟藝術中心、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市總圖與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等眾多文化場館,為城市轉型與生活脈動的串聯帶來更多可能性。

高美館新任館長顏名宏(中)上任,副市長李懷仁(右2)、高雄市議員簡煥宗(左1)、高市府文化局局長王文翠(左2)、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監事郭瑞坤(右1)共同祝賀。(高美館提供)

顏名宏館長在致詞時表達對市府團隊長期支持、歷任館長的感謝,他們除了為高美館打下良好的基礎,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團隊夥伴,讓他能夠一起向前邁進。他表示,擔任高美館館長是一份榮耀,他抱持著虔誠的心情,將高美館的治理視為一種創造性的文化實踐,既要承擔城市的歷史責任,也應打開通往世界的文化路徑。在當代美術館治理已經超越展覽與典藏,進入與城市共振、與社會連結、與世界對話的複合階段,顏館長提出「地域文化特質、美學扎根生活、藝術教育攜手、文化國際接軌」四大策略,盼望將高美館打造成為一座根植在地、鏈結亞太、推動南島文化對話的城市文化節點。

在四大策略中,顏名宏館長進一步闡述其核心理念。他指出,高美館應讓高雄的歷史脈絡與地域文化特質在展演中得以體現,並透過「藝術與開放空間」的主張,將抽象的藝術轉化為「可感、可參與、可共享」的文化經驗,讓美學從園區向城市擴散,真正扎根於市民生活之中。並藉由攜手學校與社群,培養下一代文化行動者。他強調,高美館不僅是南臺灣的文化基地,更是東亞與南島文化長期流動的重要核心,具備連結環太平洋與南島文化的雙軸潛能。未來將透過多節點策展、駐地交流與區域合作等機制,強化與亞太地區的對話,打造高美館成為具備行動力與創造性的國際文化鏈結據點,開闢新的合作與對話模式。

高美館新任館長顏名宏(右)與歷任館長黃才郎(左2)、謝佩霓(左1)、李玉玲(右2)共同合影留念。(高美館提供)

「美術館的治理是一種創造性的文化實踐,它既需承擔城市的歷史責任,也應打開通往世界的文化路徑」顏名宏說道,他期許透過在地精神的藝術轉譯、國內外當代美術館的差異性對話與合作,推動高雄成為一座兼具文化性格與創意能量的城市。身為長期投入歐洲田野研究與公共美學實踐的學者,顏名宏援引德國「Kunst und öffentlichen Raum(藝術與公共空間)」的概念,強化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連結,期盼高美館作為城市節奏的文化節點,使藝術不僅止於展覽,更能深入社區、融入生活,透過具體的空間語言與公共參與模式,將抽象的藝術轉化為日常生活中可感、可參與、可共享的文化經驗。

隨著顏名宏館長的正式上任,高美館將在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新時代,持續承擔起美學教育與文化傳承的使命,開啟高雄藝術文化的新篇章。

延伸閱讀|顏名宏接任高美館館長,展望高雄城市美學新契機

ARTouch編輯部( 1818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