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以「書寫台灣同志」,呼應紐約同志驕傲月

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以「書寫台灣同志」,呼應紐約同志驕傲月

台灣有著亞洲地區最開放先進的同志文化,這是所有國際上眾所周知的。但同志文化不只是酒吧、三溫暖、西門町紅樓、遊行,還有平權法及同志藝術創作,這些就不是短期來台的遊客可以輕易體驗的,而在台灣以外,也就更難得有展現場合。
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的「書寫台灣同志」於紐約市立大學(CUNY)Segal劇院舉辦的讀劇會現場。(謝朝宗提供)
台灣有著亞洲地區最開放先進的同志文化,這是所有國際上眾所周知的。但同志文化不只是酒吧、三溫暖、西門町紅樓、遊行,還有平權法及同志藝術創作,這些就不是短期來台的遊客可以輕易體驗的,而在台灣以外,也就更難得有展現場合。文化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簡稱紐文)看到了這個空缺,遂在紐約舉辦了一系列的台灣同志藝文展演,讓創作者現身說法,呈現他們每日每時面對的環境與問題。
這個名為「書寫台灣同志」的活動,分別有小說、劇作、電影等不同的類型,跨越的時間點從上世紀1990年代到當下,其中談到的主題包括同志關係、女同志情慾、愛滋病、同志社會運動、性別認同、交友軟體等,內容相當多樣,而且不是抽象的簡報,而是從相關的藝術作品出發,再帶動進一步的討論。
這一系列活動首先登場的是一場邱妙津作品的對談,《鱷魚手記》的英文譯者許博理(Bonnie Huie)、《蒙馬特遺書》的譯者韓瑞(Ari Larissa Heinrich),在美國筆會4月所舉辦的「世界之聲」文藝節裡,與著名女同志詩人艾琳.梅爾斯(Eileen Myles)對談。這場對談把我們帶回20年前的台灣,在大多數人對同志的認知還很片斷殘缺時。邱妙津直率坦誠地呈現女性、女同志的情慾,在華語文壇造成了極大的震撼。韓瑞因為學中文去台灣,她說在台灣女同志圈裡常常會聽到邱妙津的名字,等到她終於去讀的時候,發現她有很獨特的語言,可以容許讀者個人的解釋。梅爾斯指出,邱妙津的書撰寫於網路興起前,當時書信體的文類還有一種私密性。許博理也指出,在邱妙津自戕後翻譯此書,讓她有點要保護她的感覺,不希望西方讀者只把她看作是一個弱者。
蔡柏璋朗讀他的作品《Solo Date》。(謝朝宗提供)
蔡柏璋《Solo Date》劇照。(文化部提供)
接下來的活動則都發生在今年6月下旬,正好配合者紐約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第一場是在紐約市立大學(CUNY)Segal劇院的讀劇會,分別由蔡柏璋朗讀其《Solo Date》和戲劇系學生讀簡莉穎的《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兩部戲形式與內容雖不同,但都有一個相同點:戲劇中心人物消失後,其親人或愛人去發現他們的秘密。在劇後的討論中,蔡柏璋指出,他一直有點排斥做多媒體劇場,因為他所看過的都令其感覺很冰冷,但他發現自己並不排斥跟機器說話,像是電話留言,所以當他獲得這個多媒體的創作補助時,他就決定要從自己生命裡尋找素材。他讀劇時也有簡單的投影,雖然只有單面,不能完全傳達他作品中的三度空間效果,但仍能讓人揣想他結合錄像與現場投影的企圖。
簡莉穎說明她的作品是經過深入的田野調查,希望成品能忠於他們的故事。在形式上受到《美國天使》和秘魯小說家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的影響,所以有不少時空交錯的場面。這部戲因為有全劇錄影,所以後來有機會在紐文進行放映活動,讓觀眾有更深一層了解其作品全貌的機會。
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以「書寫台灣同志」,呼應紐約同志驕傲月
這場討論會集結了不少台灣在紐約的劇場工作者和研究者,有人指出,美國當下對同志藝術的討論,開始注意到白人男同志以外的聲音嚴重不足,這兩部戲正可以提供予另一個角度的思考切入。
另外兩場活動則是電影放映會,分別是獲2017年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及原著劇本入圍的《阿莉芙》及去年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的《你找什麼?》,兩片的導演王育麟及周東彥皆受邀至紐約與當地觀眾進行對談。《阿莉芙》的故事主軸是一名排灣族頭目繼承人,懷有變性慾望,卻面對個人性別認同與家庭部族責任的兩難困境。這部電影的創作過程與《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有相同之處,都是在廣泛地與真實人物訪談後,再虛構化的真人實事。
王育麟《阿莉芙》劇照。(文化部提供)
而《你找什麼?》一片則以四年時間訪談60位男同志,了解他們使用交友軟體的經驗。訪談地點包括台北、北京、廣州、首爾、倫敦和紐約,但不論是收獲或挫折,大家的經驗都很類似,顯示了在國際化的環境下,至少在大城市裡,同志經驗有愈來愈同質的傾向。周東彥說大部分的訪談都大約只在一小時內完成,但從電影看來,他顯然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挖掘出受訪者最為私密的情感。
文化中心的存在目的是在海外推動台灣的文化,紐文多年來引進過不少舞團、樂團、歌手、視覺藝術工作者、電影工作者,但文學和劇場的案例比較少,這當然也是因為語言限制所造成的交流不易。但在此次的活動,事先做了不少準備工夫,像是邀請到邱妙津著作的兩位譯者,將《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翻譯成英文,而且以主題策畫方式呈現,不僅拉長活動時間,內容亦多樣化,在在都顯示主辦單位的用心。這一系列活動,並獲得好幾個紐約同志團體的支持,包括GAPIMNY、Q-Wave和Lesile-Lohman同志美術館,擴大觀眾群,讓更多人了解台灣同志運動的樣貌。
《阿莉芙》電影放映後導演王育麟與觀眾對談。(謝朝宗提供)
延伸閱讀
〈聆聽當下:《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的同志再現〉
【Seen by Debbie】因為我們不能忘記:從紐約驕傲週見彩虹般的未來
謝朝宗( 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