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聞摘要:培根被盜畫作復得、義大利政府徵用威爾第歷史別墅、九歲女孩倫敦佳士得個展、邦瀚斯董事會高層離世、2024年羅意威基金會工藝獎得主揭曉

藝聞摘要:培根被盜畫作復得、義大利政府徵用威爾第歷史別墅、九歲女孩倫敦佳士得個展、邦瀚斯董事會高層離世、2024年羅意威基金會工藝獎得主揭曉

Fortnight Digest 2024.05.13-05.26

培根被盜畫作失而復得 西班牙警方近日成功追回自2015年被盜的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畫作…

培根被盜畫作失而復得

西班牙警方近日成功追回自2015年被盜的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畫作,此畫作於2015年從馬德里一位銀行家何塞.卡佩洛(José Capelo)的家中被竊,卡佩洛是培根的朋友。該畫作估值達500萬歐元(約1億5千萬元台幣),是當時被盜的五幅作品之一,總價值達2,500萬歐元。這起盜竊案被視為西班牙當代藝術史上最大的盜竊事件,除了畫作外,當時還有一個裝滿珠寶和硬幣的保險箱被竊。此案引起了國際藝術界和警方的高度關注。警方在2017年找回三幅被盜畫作,近期憑藉兩名嫌疑人的線索找回第四幅。至今,共16人因此案被捕。警方正繼續追查最後一幅遺失的畫作,重點調查與東歐有聯繫的西班牙國民。

法蘭西斯.培根於1909年出生於都柏林,後來成為其時代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他生前經常造訪馬德里,在該市因心臟病發作於1992年去世,享年82歲。2013年,他為朋友及藝術家同行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en Freud)所繪的三幅畫作在紐約以1.42億美元成交。《盧西安.弗洛伊德的三個研究》(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創下當時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西班牙警方成功追回了價值達500萬歐元,培根所繪製的西班牙銀行家何塞.卡佩洛肖像畫。(©Policía Nacional)

義大利政府將徵用威爾第的歷史別墅改建為博物館

義大利政府近日採取行動,宣布將徵用位於皮亞琴察(Piacenza)附近的威爾第(Giuseppe Verdi)別墅,並計劃將其改造成為公眾可參觀的博物館,以此保護這位偉大作曲家的文化遺產。文化部長傑納羅.桑吉利亞諾(Gennaro Sangiuliano)在5月21日通知了威爾第的繼承人,目前是聖亞加塔威爾第別墅(Villa Verdi a Sant’Agata)的擁有者,他們將獲得800萬至900萬歐元的賠償,遠低於繼承人原本期望的2,000萬歐元,但家族仍有權在60天內向地區法院對徵用行動提出異議。

這座19世紀的房產曾是威爾第創作《茶花女》(La traviata)和《命運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等著名歌劇的地方。威爾第自1848年購買此別墅並與第二任妻子朱塞皮娜.斯特雷波尼(Giuseppina Strepponi)居住於此達五十年之久。該別墅存有威爾第多份原始樂譜、一些個人服裝以及亞歷山德羅.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的經典文學著作《約婚夫婦》(I promessi sposi,The Betrothed)的首版書籍。

別墅後由威爾第的遠親卡拉拉—威爾第(Carrara-Verdi )家族的四名兄弟姊妹持有。其中一名兄弟,安吉洛.卡拉拉.威爾第(Angiolo Carrara Verdi)於2010年將別墅的一部分改造為博物館,斯特雷波尼的房間和威爾第的臥室、工作室都可供參觀。然而由於維護成本高昂,別墅於2021年10月關閉,並計劃於2022年拍賣。義大利政府原規劃2,000萬歐元預算購買這座別墅,並計劃行使其優先購買權。但在拍賣未實現後,義大利文化部於2023年12月21日宣布將在180天內徵用該物業。

根據文化部的計劃,這座博物館將由一個基金會管理,並將威爾第別墅與其他威爾第地標如布塞托(Busseto)的威爾第劇院和作曲家的出生地隆科勒(Roncole)相連結,形成一個文化網絡。桑吉利亞諾強調,這些豐富的文物見證了威爾第的藝術成就和他在義大利復興運動中的關鍵角色。政府此舉旨在避免這座具有歷史價值的物業進一步退化和被忽視。桑吉利亞諾表示:「聖亞加塔別墅不能繼續暴露在退化和疏忽中,因此我們決定以公共利益聲明的形式收購它。」

聖亞加塔威爾第別墅(Villa Verdi a Sant’Agata)(Wikipedia)

九歲女孩願望成真 倫敦佳士得舉辦個展

九歲的波比.布萊克本(Poppy Blackburn)近日在倫敦佳士得舉辦個人藝術展覽,成為該著名藝術市場場所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展出藝術家。自三歲起與白血病爭鬥的波比,通過「許願基金會」(Make a wish)英國分部和佳士得拍賣行的支持,實現了她的夢想

從小,波比在醫院的時間遠超過在遊樂場的時間,藝術成了她的避風港。她的母親表示,藝術讓波比能夠從醫院的環境中解脫出來,進入她豐富的想象世界。這次展覽不僅展示了波比的28幅畫作,還有她的《勇氣珠串》(Beads of Courage),這是一個類似吊燈的裝置,每一顆珠子都代表著她一次醫院的訪問、過夜或治療,象徵著她對抗病魔的勇氣。

這場展覽由藝術收藏家巴蒂亞.奧弗(Batia Ofer)領導的「許願藝術」(Art of Wishes)
籌備,該組織旨在為「許願基金會」籌款。在策劃過程中,波比也與香塔爾.喬夫( Chantal Joffe)、本.洛威(Ben Lowe)和漢娜.舍爾戈德(Hannah Shergold)等藝術家合作,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室指導她。展覽於5月19日至23日展出。由於這段不可思議的旅程和策劃自己展覽的經驗,波比也決定通過開放至5月31日的線上拍賣,藉由競標她的作品,支持「許願基金會」,以為重病兒童實現更多願望。

波比的經歷和她透過藝術表達自己的故事激勵了許多人。正如「許願基金會」英國分部首席執行官傑森.蘇克利(Jason Suckley)所說,波比是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她的作品和故事展示了即使面對困難,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追求超越疾病定義的生活。


邦瀚斯董事會高層亞歷克斯.福特斯庫逝世,享年55歲

倫敦私募股權公司Epiris的管理合夥人亞歷克斯.福特斯庫(Alex Fortescue)於5月17日去世,享年55歲。在其領導下,Epiris進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收購,包括拍賣行邦瀚斯(Bonhams)和餐廳營運商The Big Table,福特斯庫也代表Epiris擔任邦瀚斯的董事會成員。
Epiri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深感悲痛地宣布,我們的朋友、同事及管理合夥人亞歷克斯.福特斯庫去世。亞歷克斯的遠見和雄心激勵著周圍的人,他的領導對於建立我們引以為傲的團隊和公司扮演了關鍵的作用。我們將非常想念他的活力、他的風采以及他的友誼。」據報導,福特斯庫因一次騎自行車的事故而去世,他留下妻子和三個孩子。Epiris已任命比爾.普里斯特利(Bill Priestly)為新的管理合夥人。

Epiris於2018年全資收購邦瀚斯,並在其擁有權下推動了擴張戰略,收購了包括法國的科爾內特聖西爾(Cornette de Saint Cyr)、丹麥的布魯恩.拉斯穆森(Bruun Rasmussen)和美國的斯金納(Skinner)等地區拍賣行。去年,有報導指出Epiris正在考慮以1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邦瀚斯。

亞歷克斯.福特斯庫是Epiris的管理合夥人。(圖片來源:Epiris)

2024年羅意威基金會工藝獎得主揭曉!墨西哥陶藝家 Andrés Anza 結合考古學與後數位美學的陶瓷雕塑勝出

今(2024)年,羅意威基金會工藝獎(LOEWE Foundation Craft Prize 2024)於5月16日晚宴上揭曉得主。在30位入圍藝術家中,由墨西哥陶藝家安德烈斯.安扎(Andrés Anza)以《我只知道我看到的》(I only know what I have seen )一作贏得首獎。

羅意威基金會(LOEWE Foundation)成立於1980年代,羅意威基金會公益獎自2017年起舉辦,旨在凸顯工藝對當代文化的貢獻。本屆評審團由倫敦設計博物館館長迪耶.薩迪奇(Deyan Sudjic)、2023年得獎者稻崎惠理子、羅意威創意總監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日本民藝館館長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 )等人組成。

《我只知道我看到的》(I only know what I have seen )由12人評審團評選而出,為一座高五英尺的陶瓷雕塑。安德烈斯.安扎以五個不同部件將其無縫組合燒製而成,表面覆滿數千個小刺,如仙人掌或熱帶水果的表面,既似動物也像植物,呈現了俏皮的視覺效果。評審們認為,此作「結合了考古學與後數位(Postdigital)美學,具有引人注目且近乎人類的存在感。」

本次入圍最終決賽的30位入圍者,來自16個國家,由全球 3,900 多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創作媒材涵蓋了陶瓷、玻璃、紡織品和金屬等,關注於「日常生活的提升和轉變」。喬納森.安德森表示:「這次使用混和媒材的作品很多,融合兩種不同的傳統工藝是我們之前少見的。」他特別提到三件亞軍作品,都巧妙地融合了「遊戲性」和「精確性」。

日本藝術家Miki Asai《靜物》(Still Life)從靜物畫中汲取靈感,以蛋殼和貝殼碎片製作精美花器;法國設計師Emmanuel Boos《咖啡桌「Comme un Lego」》由98塊無固定的空心磚,如樂高般組合而成,既實用也同時脆弱;以及韓國藝術家Heechan Kim《#16》以白蠟木條和銅線製成的雲朵,表面柔軟靈活,內裡卻充滿無數閃閃發光的銅刺,突破木工與雕塑界線。

臺灣纖維藝術家陳君岱也在最終候選名單中,她曾獲臺中市第五屆纖維創作獎雙首獎。她的作品《簡單》(In Simplicity)以紙為主體,層層壓縮裝訂,再添加上染料、膠水、金屬等材料,反覆研磨紙張,使其呈現類似岩石的條紋質地,象徵東方哲學中的「禪」、冥想、謙遜,以及時間流逝的過程。

入圍名單評選小組的成員之一,西班牙藝術史學家與記者Anatxu Zabalbeascoa指出,本次許多作品都由回收材料製成,反映出藝術家對混合不同形式和材料的興趣,同時帶有一種「日常的紀念性,挑戰了藝術和手工藝之間的區別。」而向來關注工藝發展的喬納森·安德森也表示:「『工藝』一直是羅意威的精髓,代表著我們的現代性和永恆的關聯性。」本屆入圍和得獎作品,也將於2024年5月15日至6月9日在巴黎東京宮( Palais de Tokyo)展出。

墨西哥陶藝家安德烈斯.安扎(Andrés Anza)《我只知道我看到的》(I only know what I have seen )一作贏得2024年羅意威基金會工藝獎首獎。 ⓒ LOEWE FOUNDATION Craft Prize 2024

ARTouch編輯部( 159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