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大埃及博物館盛大開幕——埃及「文化雄獅」甦醒,耗時20年、逾10億美元打造

大埃及博物館盛大開幕——埃及「文化雄獅」甦醒,耗時20年、逾10億美元打造

埃及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工程「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 GEM)於 2025 年 11 月 1 日正式開幕,為全球博物館界帶來矚目焦點。坐落於吉薩金字塔群旁,這座以「單一文明」為主軸的大型博物館,歷經二十餘年籌建與國際合作,終於以當代設計語彙重現5000年古埃及文明光輝。館藏逾十萬件文物,包含首度完整展出的圖坦卡門陪葬珍藏,結合視覺敘事與空間動線,打造沉浸式文明體驗。作為文化與觀光再振興的象徵,GEM 不僅是博物館新地標,更為全球重新理解埃及歷史與文化主權打開新的入口。

歷經逾20年的籌建、政治局勢更迭以及全球疫情的重重考驗後,座落於埃及吉薩金字塔群旁的「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簡稱 GEM)終於於 2025 年 11 月 1 日盛大開幕。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一文明」主題考古博物館,GEM 不僅標誌著古埃及文化遺產的現代再現,也象徵埃及國家文化再起與旅遊業重振的重要里程碑。

大埃及博物館盛大開幕典禮。(Dot Republic Media開幕式直播截圖)

博物館的構思源自1990年代初期,目的是為替代位於開羅解放廣場舊址、長期運作且展陳過度擁擠的 Egyptian Museum。建築基礎工程於2005年啟動,最終耗資超過10億美元,佔地約50萬平方米。博物館的建築設計由愛爾蘭 Heneghan Peng Architects 所操刀,其線條切合吉薩金字塔構圖、轉為三角斜屋頂、玻璃與阿拉伯石材立面形成現代詮釋古文明的視覺印象。

博物館的建築設計由愛爾蘭 Heneghan Peng Architects 操刀,博物館大門入口切合吉薩金字塔構圖。(攝影/朱佑霖)

該館館藏超過10萬件古埃及文物,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法老圖坦卡門(Tutankhamun)墓葬完整珍藏,約 5,000 件為首次公開集中展示。此外,館內大廳迎賓處擺放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高達11公尺、重83噸的石雕巨像,曾經矗立在開羅市中心的拉美西斯廣場多年,象徵古王國的威儀與現代重建的誓言。

館內大廳迎賓處擺放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高達11公尺、重83噸的石雕巨像。(攝影/朱佑霖)

全球矚目的開幕盛典

官方為本次開幕舉辦了華麗的典禮,邀集多國元首、王室成員與文化界代表到場。儀式採用音樂、舞蹈、煙火與雷射光影秀,演出場景以象形文字浮現於天空,寓意穿越古今。埃及總統 Abdel Fattah el‑Sisi 在致詞中說:「我們正為這個古老國度的現在與未來書寫新的篇章。」

開幕儀式採用音樂、舞蹈、煙火與雷射光影秀。(Dot Republic Media開幕式直播截圖)

文化觀察人士指出,此次開幕不僅為博物館界添上一座新地標,更在政治與經濟層面具有重大意涵——它傳遞出埃及以文化主權回應歷史定位、以文旅復甦為經濟動能的雙重訊息。

開幕儀式採用音樂、舞蹈、煙火與雷射光影秀。(Dot Republic Media開幕式直播截圖)

圖坦卡門全藏品首次完整公開

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分為 12 大主題展廳,時間跨度從史前時期至羅馬統治下的埃及文明。

常設展覽分為 12 大主題展廳之一。(攝影/朱佑霖)
常設展 12 大主題展廳風景。(攝影/朱佑霖)

採用線性編年與主題並行設計,使觀眾能從文明起源、王權象徵、宗教儀式、葬禮文化一路至外來統治階段,形成流暢敘述。與此同時,展館設計極為注重視覺動線。例如入口大廳平層的「大階梯」(Grand Staircase)作為垂直連接館區的過渡空間,上面展示逾60餘件大型雕像與石棺,參觀者可在行進中體驗從王權顯赫至死後世界的歷程。

「大階梯」(Grand Staircase)作為垂直連接館區的過渡空間,展示逾60餘件大型雕像與石棺。(攝影/朱佑霖)

正式開幕後才對外開放的主打展區,無疑是圖坦卡門的藏品。從他的黃金面具、黃金王座、輦轎、珠寶裝飾至日常祭祀器物,凡舉已悉數集合於此。這些珍寶此前分散於不同博物館或倉庫,重組於此既為展示革新,也是古物保護的新里程碑。此外,從館內落地玻璃牆外可遠眺吉薩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讓參觀者在現代建築中回望古文明的地平線。

大埃及博物館展出圖坦卡門法老的黃金陪葬。(@grandegyptianmuseum官方IG截圖)
埃及吉薩金字塔群。(攝影/朱佑霖)

埃及觀光與經濟新引擎

對於埃及而言,GEM 的開幕正值國家旅遊業努力復甦之際。2024年埃及接待旅客達約1,570萬人,佔國內生產總值約8%。埃及官員表示,博物館開幕後每年有望吸引約700萬人次造訪,並透過門票、周邊消費與延伸旅遊效益,助力埃及外匯收入以及提升投資信心。

此外,博物館亦為吉薩地區與開羅郊區旅遊產品升級注入動力。從以前單純觀賞金字塔、獅身人面像,逐步轉向文化深度遊、博物館+考古園區的組合路線,形成新的旅遊吸引力。建築立面、一樓大廳、展廳設計等皆具劇院效果,有助提升公共文化品牌形象。

大埃及博物館的商品店。(攝影/朱佑霖)

在交通與場域佈局方面, GEM與吉薩金字塔群(Giza Pyramid Complex)之間不僅地理距離近約2公里,且規劃有直接連結的步行及環保接駁系統。使得參觀者得以從博物館直接步行或搭乘電動車前往古王朝陵墓群,意味著遊客可在同一行程中串連兩大古文明地標。

GEM與吉薩金字塔群之間不僅地理距離僅約2公里,且規劃有直接連結的步行及環保接駁系統。(攝影/朱佑霖)

邁向永續營運的關鍵階段

儘管開幕盛典隆重,GEM 在長期營運與館藏活化上仍面臨挑戰。其一為如何讓這座龐大的博物館迅速從「地標」轉化為「活力展示場」,包含動態展覽、國際巡展、教育活動與數位互動體驗。其次為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吉薩地區交通、停車、語音導覽、多語種服務、群眾流量控制皆須同步升級,以因應高訪客量。外媒推測開幕後每日將管控參觀人數,以維持觀展品質。

常設展 12 大主題展廳風景。(攝影/朱佑霖)

最後,從文化保存的角度,龐大館藏的維護、文物監控、環控系統運作、科研出版及文物移轉皆為長期工作。這座「世界最大文明博物館」的標籤雖為其帶來光環,但亦同時鎖定了最高標準的責任。

常設展 12 大主題展廳風景。(攝影/朱佑霖)

當遊客跨步進入大埃及博物館的廣場,步上採光充沛的大階梯,在金色光影掩映下凝視圖坦卡門王座,不只是見證古王朝的榮光,更透過「凝視歷史」重新回到五千年前文明的起點。對埃及、對世界而言,GEM 的開幕象徵的不僅是博物館新章,更是對古文明的當代表達、對文化旅遊的策略升級,也是對「歷史不只是過去」這一理念的實踐。

開幕儀式採用音樂、舞蹈、煙火與雷射光影秀,空中無人機演出圖坦卡門的黃金棺槨。(Dot Republic Media開幕式直播截圖)

延伸閱讀|全球矚目新地標:大埃及博物館的建築奇蹟與文化野心

ARTouch編輯部( 185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