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認識自己的情緒《我是真的真的很不錯:激發孩子「我可以」的自信基因,29堂內在力量養成術X 20個親子練習》

認識自己的情緒《我是真的真的很不錯:激發孩子「我可以」的自信基因,29堂內在力量養成術X 20個親子練習》

你的孩子是不是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請陪著孩子,支持他們展現情緒、表達意見。

「太不可思議了!老師說我的孩子太乖、太有禮貌了!根據老師的說法,我的孩子很細心但不夠主動,參與度不高,也不太微笑⋯⋯確實,孩子在家比較內向,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你的孩子是不是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請陪著孩子,支持他們展現情緒、表達意見。

孩子太乖,其實是因為沒自信?

躁動的孩子會干擾上課狀況,引起老師的注意。乖巧孩子的身心發展當然可能是健全的,但在這裡的例子中,太乖巧也會引起老師的注意。

太乖巧、太謙虛,好像盡可能地避免自己製造問題,這當中的行為也包括不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考慮自己的需求。這樣的孩子非常克制,總是默默觀察自己、阻止自己有所行動。

大家會稱讚這樣的孩子「守規矩」,但真的是這樣嗎?這樣的孩子忘了自己,只為了完全順從、完美適應環境,最後可能讓大家也忘了他們的存在。

情感是幸福的基礎

情緒和我們的思考能力密不可分。它幫助我們更清楚地感知眼前的情況,做出適當的反應,並做出更好的決定。情緒帶來的各種感受,就像一張張「快照」,為我們指引方向,告訴我們該採取什麼行動。

其實,「情感」這個詞來自於拉丁文的動詞motere,意思是「移動」,加上前綴的e表示「向外的動作」。也就是說,情緒本身就帶有一種讓人行動起來的力量。當我們與情緒切斷連結,就像少了一個支點,容易失去失衡。而能夠辨識自己的情緒,對我們來說,就像呼吸的空氣一樣重要。

孩子們從小開始,就需要學習認識自己所感受到的情緒,並允許自己去經歷這些感受,這樣他才能健康、自在地成長。

基本情緒

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指出,人類有基本情緒,包括快樂、悲傷、恐懼與憤怒。這些情感能幫助我們與世界上的其他人順利溝通,並快速適應當前遭遇的情況。

就如情感智商專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所說,「情緒素養」在幼年時期特別重要,因為孩子這時的腦部可塑性最強。

五歲前,孩子容易受到情感的控制,卻不會辨識或控制。這時候,需要父母透過語言解釋,幫助孩子理解他們內心正在發生的事情。

有時候,父母可能會把孩子的生氣視為對大人的挑釁,但孩子其實是在反映表達內心的混亂。父母必須設身處地思考,呼喚孩子的名字並溫柔地看著他們:「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

然後進一步問孩子:「這個生氣有多龐大?大到像顆大氣球嗎?」最後再幫助孩子透過呼吸與撫慰冷靜下來。無論孩子體驗到什麼情感,父母都要負責協助與指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我是真的真的很不錯:激發孩子「我可以」的自信基因,29堂內在力量養成術X 20個親子練習》

延伸閱讀

我是真的真的很不錯:激發孩子「我可以」的自信基因,29堂內在力量養成術X 20個親子練習
作者: 柯琳‧豪里格醫師 譯者: 劉允華
出版社:禾禾文化 

本書作者為法國公衛醫師,將長期在家庭現場的觀察,整理出簡單清楚的觀念說明,搭配有趣好操作的家庭活動,讓孩子在爸媽的引導下生出「自信基因」,相信自己是真的真的很不錯!我們將學到:
  1.    用正面詞彙說出對孩子的期許和評論
  2.    扭轉有毒的負面自我形象
  3.    從了解自己的優點開始,建立自我認同感
  4.    建立內心對話的力量,複製成功經驗
  5.    盤點孩子的「內在資源」,建構內在安全感
  6.    賦予孩子責任,加強孩子的獨立能力
  7.    正向聚焦,改變孩子觀看世界的視角
  8.    激發心理力量,陪孩子想像他的成功等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551篇 )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