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藝術文化是人的產物,不僅各地的藝術文化有所不同,其對來自各方的藝術文化吸收、接納而後轉化出來的面貌也會有所不同,同一個藝術文化在各地經常出現不同的發展,原因可以說非常複雜,但無論如何,藝術文化的在地化與多樣性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上述這些是從事藝術文化研究的人經常在處理的問題,幾乎已成為一種基本常識。 曾經訪問過一位走遍世界各地名山大川、爬過幾十座台灣百岳的古琴家,她說當她在不同地方爬山時聆聽到不論是潺潺山澗或磅礡瀑布,都對她表現古琴曲〈流水〉有很大的啟發,也才明白為何從四川到上海沿著長江能夠發展出不同的流派,而各個流派在詮釋同樣的琴曲〈流水〉時會有不同的表現。 而之前為了撰寫10至13世紀木雕觀音佛像的介紹文章時,從學者的研究中得知,觀音菩薩的信仰遍及整個亞洲,從佛教發源地印度、斯里蘭卡、柬埔寨、越南、爪哇、緬甸、西藏,一直到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南亞、東南亞和東亞佛教文化地區都信奉,只是名稱、象徵意義或有不同,在斯里蘭卡、西藏和東南亞與王權息息相關,在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則視為禪修者智慧的典範與慈悲女神。 上述不過是不可勝數的例子中之其二。同理可證,具備國際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