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的變遷以及市場型態的改變,出自書香世家背景或不帶任何目的、純粹出於喜愛去購藏文物的老一輩藏家逐漸凋零,或在近20年前開始化為潛流、隱沒於鎂光燈聚集的收藏舞台/拍賣和私人美術館的秀場之外。也約莫在同時,隨著全球化超級資本主義的無孔不入和歷經文化大革命的中國崛起,進入中國藝術領域者,幾乎無不是抱持著投資獲利甚至短期套利的投機心態,收藏及收藏家這兩個名詞幾乎名存而實亡。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的南宋《龍泉窯青瓷紙槌瓶》。(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世道的改變,古董字畫只要送拍賣就可以流通,除了身為產業主要驅動力的拍賣公司從業人員不得不強打精神努力應戰,市場與收藏成熟地區如台灣和香港,許多具備真正收藏與古董經營精神的資深藏家和業者,都如同隱士一般遺世而獨立、顯得懨懨沒生氣或處在十分無聊的狀態,原因便出在於,無可與談者;對出自於喜愛而投入這個領域的人而言,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知音唱和是件很快樂的事情,以藝會友也是讓大家願意長長久久待在這個領域的關鍵原因。一位資深古董商便向筆者說道:以前不只是收藏家或同行,藝文圈中不管是藝術家、設計師、作家、學者,只要是喜歡中國藝術的人都會到我這裡坐坐,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