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到了第六個年頭的香港巴塞爾(Art Basel HK),完全成了洋人的天下,無論從畫廊規模,還是展出藝術家的比例,中國都遠遠被甩在後面,加上兩棟畫廊大樓的特展(註),更加重了這種市場的環境,除了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展出的艾未未,其他全部都是國際當下最流行的炸子雞,如此一面倒的局面,根本是六年前無法想像的,當年四大天王以及曾梵志,在國際上還算炙手可熱,可為什麼轉眼間,一切都物是人非呢? 左圖:H Queen’s大樓為客戶量身引進高空吊臂運輸裝置(BMU)。(H Queen’s提供);右圖:位於畢打街的畢打行,外觀屬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揉合藝術裝飾元素。(攝影/楊天帥)戊戌變法前,沒經過甲午海戰,世界上沒有人認為日本會撂倒大清,雖然都知道經過第一次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可畢竟大清朝的人口和軍事體量在東亞還算首屈一指,然而結果錯愕,不僅僅是當時的列強,就連日本自己也是完全沒有料到。對比當年,今日東亞的當代藝術局面也是如此,別說日本已經完全佔據亞洲的高端,草間彌生(Yayoi Kusama)風靡全球之外,其他物派(Mono-ha)、具體派(Gutai)的大師們輪流上陣,各領風騷,哪怕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