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於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台北藝博)期間,連結亞洲各方藝壇勢力,正式宣布成立「亞太畫廊聯盟 APAGA」,經過一年來的多方奔走連繫,串連北京、新加坡、韓國、澳洲、印尼、香港畫廊協會與日本藝術經紀人協會畫廊成員,參與2016台北藝博。150家參展畫廊中,包含台灣畫廊67家、歐美畫廊11家、日韓畫廊42家、中國及香港畫廊19家,以及東南亞畫廊11家;超過700位藝術家,展出逾3000件藝術作品。首次報名畫廊高達55家,創下歷年新高,經審查評選後有38家脫穎而出,更迎來德國重要當代畫廊Galerie EIGEN + ART與會。
生田丹代子Niyoko Ikuta│Ku-94(Free Essence-94) Laminated cut sheet glass 37x33x45cm 2016 Courtesy of Yufuku Gallery
博覽會的非凡與經典
在「藝術畫廊」展區,首次參加台北藝博的國際重要當代藝術畫廊Galerie EIGEN + ART,展出多位德國中生代當代藝術家作品,有表現主義畫家艾托耳(Tim Eitel)新作《Répétition》、聲音及視覺藝術家尼可萊(Carsten Nicolai)純色抽象繪畫《Tired light n diagonale》等作。英國Pontone Gallery呈現羅伯(Jeff Robb)著名的透鏡狀攝影系列之一《Nightfall 10》,表現女體及抽象之感。法國Kera Gallery展出克西黑(Dimitri Kosiré)的作品《Scrumbled News》,創意表達報紙就如同早餐裡的蛋一樣不可或缺。今年首次參展畫廊日本Yufuku Gallery帶來生田丹代子(Niyoko Ikuta)的作品《Ku-94 (Free Essence-94)》,作品型態充滿活力、抒情的表現方式及使人入迷的細緻度被視為日本玻璃工藝的領頭羊之一。新畫廊帶來重量級國際雕塑大師克雷格(Tony Cragg)2011年於羅浮宮個展之銅雕作品《對抗》(Versus)。去年參展銷售亮眼的北京常青畫廊,則展出英國雕塑大師葛姆雷(Antony Gormley)2014年作品《Station III》。大象藝術空間館帶來沈少民《標準像》,其作品對經典當代人物表達敬意,並警惕世人從今不再為這些標準受限;百藝畫廊展出日本前衛藝術家井上有一(Yuichi Inoue)的作品,主張書法是每個人的藝術,傳達只要放下心中一切世俗規範,即可找到屬於本真的自在意念。
井上有一Inoue Yuichi│花Hana 凍墨、日本紙、新聞紙 73.5×82.3cm 1960 百藝畫廊提供
藝術收藏不設限
針對影像收藏浪潮興起,本屆台北藝博除增設「影像之聲」專區,亦展出多件攝影大作。日本Wako Works Of Art特為此次參展,慎重籌備2000年英國倫敦透納獎(Turner Prize)得主,德國攝影師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個展,並主打推薦2012年《untitled(carton)》及2014年《Flanke》等二件近作。自2000年得獎後,提爾曼斯接連於巴黎東京宮、紐約PS1、芝加哥現代美術館等重要國際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並持續於亞洲及德國巡迴。Gallery MoMo所帶來的藝術家村田朋泰(Tomoyasu Murata)的錄像作品,揉入魔幻寫實、童話寓言、影像史詩等多重元素,十分吸晴。在台灣攝影區塊,著重梳理華人藝術史的大未來林舍畫廊,呈現重要影像藝術家陳界仁大幅攝影近作,寬達二公尺的《殘響世界:放映儀式》。此外,采泥藝術也帶來台灣著名影像藝術家周慶輝「野想」系列作品,拍攝對象為甘肅省黃羊川地區的小孩子與其對於科技的夢想與想像。
沈少民│標準像:村上隆 布上油畫矽膠 133x50x104cm 2016 大象空間藝術館提供
深掘年輕藝術家
新秀登場展區媒合台灣年輕藝術家與畫廊合作,藉由展會國際平台的曝光度,以及畫廊經理人的專業推薦,拓展更多新秀市場潛力。本次媒合名單為吳育霈X雲清藝術中心、陳云X科元藝術中心、莊志維X伊日藝術、彭譯毅X大象藝術空間館、吳芊頤X乙皮畫廊、溫孟瑜X加力畫廊、黃舜廷X日帝藝術、黃至正X木木藝術。除此之外,許多畫廊也致力提拔年經藝術家,如亞洲藝術中心帶來台灣年輕藝術家彭奕軒,白板複合媒材創作《Marks非永久性的標記》系列新作;以及青雲畫廊、索卡藝術、伊日藝術都將展出多位年輕藝術家之作品,帶來不一樣的藝術風貌。
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Flanke Inkjet print on paper 2014 Courtesy of Wako Works of Art
思維的探索與集結
台北藝博每年皆規畫精彩的藝術講座以達到社會教育之功能,今年藝術講座亦以藝術教育出發,談及私人收藏、企業收藏、及藝術跨域等主題﹔邀請全球重要的收藏家、學者,以及藝術機構管理者與談,形塑台灣藝術之多樣面貌。「藏藝於民:私人美術館的興建浪潮及其景況」將帶領聽眾檢視全球私人美術館的發展過程,邀請歐美私人美術館及收藏家從制度、收藏、展示與公共性等面向延伸討論私人美術館的當代問題。「空間.場所.構築:未來的建築與城市地景」邀請建築師與談,從建築與環境的向度,探討一座藝文場館的生成過程,以及藝術品等級的建築物之空間設計如何創造藝術展演的可能性?如何成為城市地景,帶動周邊觀光效益並提升公眾的美學素養。「企業收藏與藝術贊助專題」擬針對國內知名企業所屬文化/藝術基金會,邀請各基金會的執行長進行案例分享,以期能對收藏與贊助活動所產生的影響有所瞭解,也更進一步帶動藝術與企業互動的風氣。「雙年展X藝術博覽會:當代藝術的跨界/去疆界」將搭上今年藝術界的年度盛事─台北雙年展、台灣美術雙年展及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邀請藝術家及策展人來到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現場,進行一場當代藝術的跨界共振。
Tags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8篇 )追蹤作者
1980 年代末期,台灣經濟奇蹟的年代,畫廊數量激增、藝術市場活絡,但缺少有力的整合組織,此時畫廊界及藝文界之相關人士,便有意組成畫廊協會,歷經籌備與討論,並向內政部登記立案,1992 年 6 月 8 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終於宣告正式成立。隨著產業發展,協會業務逐步擴張,負責會務運作的秘書處主要分為三個部門:會務中心、藝術博覽會、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