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4香港邦瀚斯春拍揭幕,深度解析藝術專場亮點之作

2024香港邦瀚斯春拍揭幕,深度解析藝術專場亮點之作

Bonhams Unveils 2024 Hong Kong Spring Auction, Deep Dive Into Featured Artworks

2024香港邦瀚斯(Bonhams)自5月中旬起展開為期兩周的春季拍賣,在藝術品範疇將陸續推出現代及當代藝術、古韻涵芳─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國藝術珍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以及中國書畫等專場,精采可期。

2024香港邦瀚斯(Bonhams)自5月中旬起展開為期兩周的春季拍賣,在藝術品範疇將陸續推出現代及當代藝術、古韻涵芳─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國藝術珍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以及中國書畫等專場,精采可期。

香港邦瀚斯於台北預展呈現「古韻涵芳─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國藝術珍品」專場拍品。左:清雍正《仿鈞窯玫瑰紫釉尊》;右:清乾隆《淡綠彩浮雕礬紅金彩萬壽八方瓶》。(邦瀚斯提供)

中國古董藝術珍品

單一資深藏家專場近年來受到市場青睞,5月29日舉槌的「古韻涵芳─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國藝術珍品」專場即為重要代表,72件拍品,涵蓋瓷器、紫砂、文房、玉器等,尤以清三代御瓷為重,乃香港五月拍賣會之關注焦點。

本場具備三大特點:收藏逾半世紀從未曝光、拍品來源有緒、傳承記錄清晰,引人入勝。中國古董藝術部高級董事沈恩文(Sam Shum)為此隆重介紹:「小雅之堂」收藏堂主高福全先生(1916-2003)是港澳著名實業家,慈善家高可寧先生(1878-1955)第七子。自1970 年代中期始,參與多家香港及倫敦拍賣公司競投,包括維多利亞、欖勿及蘇富比等,更是後者每年春秋二季大小拍賣的常客,一直持續至1990年代初。收藏器物年代跨度極廣,上至新石器時代,下達民初洪憲時期,品類繁多,瓷、料、玉、漆、銅、竹器等。「小雅之堂」則是取自清人鄭板橋名言「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表彰出他的精神認同,以及低調謙讓的處世之道。高氏收藏寶蓄逾半世紀,未嘗曝光或公開展示,今香港邦瀚斯得此榮幸受高氏後人委託釋出拍場,器物部分細選其中近130件,中國書畫亦有古今佳作9件。

藏瓷以清代御瓷為中心,高福全對寓意長壽之御瓷格外鍾愛,清乾隆《松石綠錦地浮雕金彩百壽琮式瓶》與清乾隆《淡綠彩浮雕礬紅金彩萬壽八方瓶》,均為製作工藝繁複,器型、紋飾獨特,富麗堂皇,未見相似例可與之比較,為突出且難能可貴的御瓷精品。

清乾隆《松石綠錦地浮雕金彩百壽琮式瓶》,金彩陽文「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高30.2 cm,估價:6,800,000 – 10,80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清乾隆《松石綠錦地浮雕金彩百壽琮式瓶》,器形仿自玉琮,方形長柱式而有底。通體施松石釉為地,頸部飾有仿古龍紋,其中有團壽紋,方足之上有另一組仿古龍紋,並有「C」型卷花、雷紋各一圈。通體以金彩描邊,釉彩厚重。底部帶金彩「大清乾隆年製」陽文篆書款。

此瓶造型規整大氣,雕工紋飾繁縟,施金華麗,盡顯皇家富麗、雍容華貴之威嚴。瓶身四面各飾有24個形態不同的「壽」字,加上頸部一圈四組團壽紋飾,總共有一百個「壽」字,象徵「百壽」,有長命百歲、吉祥如意之寓意。

清乾隆《淡綠彩浮雕礬紅金彩萬壽八方瓶》,金彩陽文「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高26.7 cm,估價:3,500,000 – 5,50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清乾隆《淡綠彩浮雕礬紅金彩萬壽八方瓶》通體施淡綠釉,外壁肩、腹每面開光,礬紅金彩浮雕飾萬壽、菊花及卷草花紋,對稱工整,邊角處塗厚層金彩。底部帶金彩「大清乾隆年製」陽文篆書款。外壁所繪之變體「壽」字,結合「卍」字符,寓意萬壽無疆。因此,此尊或是專為「萬壽節」,即皇帝生辰壽慶,或祝賀皇太后、皇后生辰而進貢之禮。而周邊點綴之金彩菊花紋,亦稱萬壽菊,更添富貴長壽之意。

清雍正《爐鈞釉仿古尊》,「大清雍正年製」篆書印款,高17.5 cm,估價:2,200,000 – 3,20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此外,其中多件顔色釉器極富代表性,如:清雍正《仿鈞窯玫瑰紫釉尊》與清雍正《爐鈞釉仿古尊》這兩件具「大清雍正年製」篆書款的仿鈞釉渣斗,及清雍正《釉裏紅搖鈴式夔龍抦把壺》,皆暫未見相類器,似是唯一作例,珍罕難得。

爐鈞釉為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新研發的仿鈞低溫釉,於唐英督陶下燒造,仿宋代鈞窯窯變釉色而來,清雍正《爐鈞釉仿古尊》此尊器型端莊典雅,為仿效宋代渣斗式尊而成,又保留了上古青銅觚敞沿寬闊之元素,線條簡潔流暢;釉色藍中帶綠,和諧融合,呈現如孔雀羽毛般之瑰麗色彩。

除上述雍正、乾隆署官款御器外,高福全亦喜康雍乾朝堂款器,包括「彩華堂」(18世紀《青花釉裡紅八仙人物圖碗》、18世紀《鬥彩梵文花卉紋碗一對》)、「浩然堂」(清18世紀早期《孔雀綠釉八角仿古尊》)及「慶宜堂」(18世紀《青花釉裡紅八仙人物圖小杯連盤》)、「彩秀堂」(18世紀《珊瑚紅地留白纏枝蓮花紋碗》)等。

同日下午舉槌的「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則推出208件拍品,涵蓋清代御瓷、白玉精品、亞洲藏家珍藏黃花梨家具,以及兩組一系列高古玉珍品等。這兩組高古玉珍品分別源自亞洲私人藏家收藏、購自1980至1990年代,以及購自香港嘉藝工藝品有限公司,漢《獸面勾雲紋劍璏》、漢《穀紋玉瑗》、戰國《龍鳳紋玉佩一對》、戰國《龍形玉佩一對》、漢《玉雕螭龍紋韘形佩》、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琮》等,皆為藏家絕佳之選。

清乾隆《仿官釉六棱貫耳瓶》,青花「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高30 cm,估價:2,000,000 – 3,00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17世紀《黃花梨軸門圓角櫃》,高181 × 闊113 × 深55 cm,估價:800,000 – 1,200,000 港元。(邦瀚斯提供)

拍品焦點有:清乾隆《仿官釉六棱貫耳瓶》通體施灰青釉,釉質肥潤,釉面光亮並有冰裂紋、大開片,整體造型古樸典雅,無論從形式或風格上,本品都甚為罕見。17世紀《黃花梨軸門圓角櫃》此櫃上斂下舒,比例勻稱,用料色澤光潤,通體光素,線條流暢,整體典雅大氣。圓角櫃以小型和中型為主,如本品般尺寸碩大的則較為少見。

中國書畫

6月1日舉槌的「中國書畫」專場161件,其中推出多個重要私人收藏,尤以「少伯珍秘——鄭為元將軍伉儷藏書畫文物」令人注目。過去市場未曾見此藏家專輯,本季香港邦瀚斯輯有將軍15件藏品,祕藏近半世紀的書畫文物,首次釋出市場。

香港邦瀚斯「中國書畫專場」台北預展現場一景。(邦瀚斯提供)

中國書畫部資深專家林子瓏(Rex Lin)介紹:鄭為元(1913-1993),字少伯,安徽合肥人,為人處事恂恂儒雅,謙恭平易,極得蔣介石、蔣經國信賴與託付。曾就讀中央陸軍官校(即黃埔軍校)八期以第一名畢業,榮獲校長蔣公親授績學獎章,義大利培盧查大學、義大利步校、輕快兵學校,三軍大學正則班第一名畢業,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大學等。

香港邦瀚斯「中國書畫專場」台北預展現場一景。(邦瀚斯提供)

鄭為元1947年先後奉調駐美國、義大利武官。1949年後,在台曾任總司令、退輔會主委、國防部長等軍政要職,曾獲頒象徵軍人至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勳章。 1975年,任台灣警備總司令部上將總司令,職責之一為負責臺灣地區出入境管制,因此與張大千相識,即係蔣經國囑其對大千返臺入境及之後生活多加照應。1981年,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大千就醫的榮民總醫院正是其直轄單位,因此種種,大千最後居臺數年,與鄭將軍時有往來。

張大千,《藕花香正滿陂塘》,設色紙本 鏡框,111.3×53 cm,1974。估價:580,000 – 68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輯中書畫乃夫婦二人1950至1980年代初獲贈於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歐豪年等在臺畫家,至為可貴者是大千畫作,山水、荷花、花卉兼具,量多質精共有7件,摩耶精舍時期作品皆保留獲贈時之全套原貌。大千1974年作《藕花香正滿陂塘》,清荷數竿,白荷待放者方露尖角,盛開者則半隱半現於碧蓋間,以墨之濃淡,略施花青,全以筆間變化,寫出蓮葉稠疊,濃綠陰陰之感。乃大千由美國環蓽庵所寄贈,亦是本輯中最早一件大千畫作。繪於1980年端午的《午瑞》,擇折枝榴花一種入畫,榴花英英,榴果累累,榴子鮮潤,石榴花開端午,紅豔如火,且寓意長生多子,本幅所用大千定製仿宋羅紋紙,具「大風堂」水印。同年仲夏,大千數次以此紙作畫,曾讚曰:「發墨不減元明諸老所作也」,甚是滿意。除繪畫,尚有大千所贈賞石一方,及蔣經國贈定製手錶一只(另見2024香港邦瀚斯春拍珍稀名錶專場)。

張大千,《午瑞圖》,設色紙本 鏡框,106.5×51 cm,1980。估價:580,000 -68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傅抱石,《苦瓜和尚詩意圖》,設色紙本 立軸,145×86.5 cm, 1960。估價:5,000,000 – 8,00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此外,焦點拍品包括:傅抱石1960年代山水巨製《苦瓜和尚詩意圖》,此作氣勢磅礴,畫幅題詩「林濤似發雷霆怒,雲氣常令日月昏」乃石濤晚年題畫詩句。傅抱石景仰石濤,此作用巨幅尺寸,不寫人物,不設亭榭,天地間全為山川植被水流充盈,前景大筆揮灑,筆勢勁疾深重,山得其崢嶸奇崛,松得其風骨剛健;遠景則鬆散筆觸,淡墨漫寫,略施薄彩,得山嵐抹黛之風致,為其偶像詩句作完美闡釋。兩件吳冠中1990年代作品,1990年作《魚樂》為同題材作品中大尺幅者,前景則粗筆濃墨寫柳幹虬曲,其後水面波光瀲灧,樂兒悠游,形成奪目的視覺衝擊力。1997年作《誰建大宅蔭子孫》是畫家江南故蔭題材中細節尤其豐富的一幅。濃墨黛瓦,素淨牆身,彩墨團團,江南故蔭,園林一隅,躍然紙上。

吳冠中,《魚樂》,設色紙本 鏡框,97×122 cm,1990。估價:3,500,000 – 5,50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現代及當代藝術

「現代及當代藝術專場」將於本月25日舉槌,此專場共徵集54件拍品。本季以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創作於1995年的《無限》領銜,此作在發表後就獲得收藏直到本季才公開面世,不僅是作品第一次上拍,也為迄今在二級市場中首度出現同時「波點」與「無限的網」的純抽象畫作,其珍稀程度自不待言。

草間彌生,《無限》,壓克力 畫布,193×129.5 cm,1995。估價待詢。(邦瀚斯提供)

邦瀚斯亞洲區現代與當代藝術部主管關尚鵬(Marcello Kwan)首先表示,紅黑配色可說是草間彌生相當經典的的用色,《無限》一作以紅色為背景,上層以黑筆敷以細密的圓點與網線,在創作過程中猶如潛心修行般的重複描寫,體現出草間彌生的創作係深入個人微觀的境界再逐漸往外擴散的流動狀態。而高度近兩米的《無限》最吸睛之處莫過於左右元素各異的垂直構圖,然而這樣的二元劃分並未見到明確的界線切割,也因此充滿趣味性與開放性,供觀者以更多重的角度去觀看與思考其意義。尤其細密鋪排的圓點與網狀的圖像就像持續衍生的有機體,呈現出不斷在相互抗衡、吞噬或牽引的湧動狀態,若是駐足細看更能體會到令人目炫的感受,雖為平面作品卻讓觀者達到沉浸式的體驗,這也是草間彌生創作令人著迷的特色所在。

草間彌生,《無限》,壓克力 畫布,193×129.5 cm,1995。估價待詢。(邦瀚斯提供)

關尚鵬也指出,這樣的二元構圖也帶有東西方的差異、對立乃至於共融之隱喻,呼應草間彌生在1950年代末期隻身前往美國藝壇發展、於60年代打響名號,之後回到亞洲持續深化創作的歷程。而在三十年後,她再度回歸至自身藝術語言最基本的元素——點跟網,執迷於對這些圖示的描寫也是藝術家自童年起就作為舒緩情緒、追求平靜與生存動力的方式,在年逾六十之後創作出這幅構圖極為罕見的《無限》,可謂以符號和色彩代替文字的自傳之作。

香港邦瀚斯「現代及當代藝術專場」預展一景。(邦瀚斯提供)

藝術家的心境何以反映在創作當中,並牽動觀者的感知隨之共振,亦可見於本季徵集到的兩位韓國抽象藝術先驅的經典系列之作。李禹煥(Lee Ufan)的藝術理念與風格兼具東西文化美學,長年透過創作進行物質與空間的關係、精神與哲學的探索。創作於2015年的《對話》在偌大的白色畫布上僅見一抹漸層的橘紅色筆觸,卻有著強烈而深邃的視覺與情感力道。關尚鵬指出,漸層的色塊落在畫面中央偏右的位置,即在視覺上達到巧妙的平衡,他也比喻道就像是用最謹慎的動作輕輕地放在平靜的湖面上。藝術家亦曾表示:「當畫布上的白色空間因為筆刷極為精巧的輕觸而震動,人們可以感知到那樣的震動即是繪畫的真實本質。沒有畫框的繪畫與牆面構成一種關係,繪畫性的迴響從而擴散至周圍的空間。」這幅首度現身拍賣的《對話》即體現出李禹煥超越了媒材與空間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精神層面的感知與啟發,以最簡潔澄明的方式觸動人心。

李禹煥,《對話》,壓克力 畫布,130×162 cm,2015。估價:3,000,000-4,00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在2023年底以92歲高齡逝世的朴栖甫(Park Seo-Bo)向來有韓國單色畫之父的美譽。自1967年發展的「描法系列」(Écriture),在法語為「書寫」之意,是透過對書寫的重視反映他的藝術哲學與實踐方式。朴栖甫將多層韓紙鋪在畫布上,再塗抹上特製的顏料並使用棍棒或竹尺的反覆擠壓製造出有如壟溝的規律凹陷,過程就彷彿耕地般需要投入全副心力。而自21世紀起,朴栖甫受到大自然的啟發因此用色漸趨明亮,他曾在受訪時表示,紅色的描法系列來自於秋日楓色的靈感,一如本季上拍的《描法 No. 151005》。結構縝密的作品奠基於藝術家極大的耐心與意志,彰顯其態度與行為、身體與材料、過程與結果等緊密揉合,並且隨著觀者視角改變而產生細微的動態效果,進而達到物我合一的高度精神觀照。

朴栖甫,《描法 No. 151005》,綜合媒材 韓紙 畫布,130×80 cm,2015。估價:1,800,000-2,80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至於在中國當代藝術部分,劉野的《雷鋒叔叔》與曾梵志的「三年級一班系列」則為中國往日追捧英雄形象的回望與紀念。劉野繪於2013年的《雷鋒叔叔》以一位中國解放軍雷鋒為主角,他在1962年因公殉職時年僅21歲,但形象與精神則因隔年《中國青年》雜誌在專題中刊登毛澤東親題「向雷鋒同志學習」,自此被形塑為黨員的模範。劉野在構圖上與1963年的雜誌封面相似,保留其身著軍裝、面露燦笑的形象,卻將之轉化為自身創作極具標誌性的男孩模樣,而在用色上的紅、藍、黃使用也反映他對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 1872-1944)的推崇,在四十年後為這位時代英雄賦予當代語彙的詮釋。

劉野,《雷鋒叔叔》,壓克力 畫布,45.3×45.3 cm,2003。估價:4,000,000-6,00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在本季上拍《三年級一班 第6號》與《三年級一班 第20號》屬於曾梵志的「三年級一班系列」,為其創作初期的重要指標,描繪小學階段的32位同學不僅反映個人的生命經驗也投射著中國的過去。紅領巾代表著集體主義的象徵,加上戴著面具而掩去個人辨識度的頭像也充滿諷刺意味的隱喻,凸顯現實與內心的兩面性。

曾梵志,《三年級一班 第6號》,油彩 畫布,48×38 cm,1996。估價:1,200,000-2,000,000港元。(邦瀚斯提供)

2024香港邦瀚斯春季拍賣

專場日程:
5月25日 16:00 現代及當代藝術
5月29日 11:00 古韻涵芳─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國藝術珍品
5月29日 14:00 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6月01日 11:00 中國書畫

地點: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0樓)

ARTouch編輯部( 159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