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熊1870年作〈墨色洞天一品圖軸〉。圖/嘉興博物館
今年是張熊逝世130週年。張熊(1803~1886),又名熊祥,字壽甫,亦作壽父,號子祥,晚號祥翁,別號鴛湖外史、鴛湖老人。張熊為海上畫派的先驅,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草蟲樣樣精到,尤其擅長大幅牡丹。繪畫用色豔而不俗,作品雅俗共賞,帶動了一批畫家活躍於畫壇,時稱「鴛湖派」,是當時在上海、蘇杭一帶比較流行的畫風。
7月8日至9月8日於嘉興博物館展出「鴛湖耆宿—嘉興市博物館館藏張熊書畫展」,遴選嘉興地區由嘉興博物館、平湖市博物館、海寧市博物館、嘉善縣博物館、桐鄉市博物館五家博物館館藏張熊及門生書畫92件(100幅)精品,分為「銀藤花館做嫁衣」、「客居申城聲鵲起」、「王宰能事門下多」三單元,展示張熊不同時期作品,形式有軸、屏、扇面、畫冊、橫批、成扇、鏡片、對聯、擱臂等,題材有山水、人物、花果、蟲鳥、石頭等,透過此展可對張熊進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並感悟他一生的畫筆精髓。
藍玉琦( 275篇 )追蹤作者藍玉琦,畢業於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長期專注於古美術研究與推廣,致力於使其價值進入公共對話與更廣泛的閱讀場域。2025年獲第49屆金鼎獎雜誌類主編獎,現任《典藏・古美術》總編輯、《歷史文物》編務總監。行走於文字間,願有愛的你我都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