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巴黎六大藝博會

巴黎六大藝博會

在Frieze London後,接踵而至的是法國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就像Frieze周,成群的博覽會在倫敦…
在Frieze London後,接踵而至的是法國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就像Frieze周,成群的博覽會在倫敦百花齊放,花都巴黎也從10月開始,不甘示弱地推出六大藝博會,分別是:第四十二屆FIAC(巴黎當代藝術國際博覽會 Foire Internationale d’Art Contemporain)、其衛星展區(OFF)ICIELLE、注重現代藝術與設計的Art Élysée(愛麗舍藝博會)、強調亞洲市場的ASIA NOW、首屆討論都市文化相關的8e Avenue(第八街)以及在瑪黑區注重年輕畫廊與藝術家的YIA ART FAIR(年輕國際藝術家展)等。六大博覽會不僅皆與倫敦數個博覽會呼應,從10月至10月底,自倫敦到巴黎,當代藝術博覽會的連續出擊使得全世界關注當代藝術的人們應接不暇,兩周內相繼奔走於十二個展會之間。英法根本毋需較勁,巴黎與倫敦攜手完成歐洲當代藝術中心的共同體!而本文今日將著重於巴黎六展的直擊報導,希冀為各位讀者帶來第一手的精彩資訊;而這,是ISIS在11月對巴黎恐攻前,正常巴黎的真正當代藝術風貌。
FIAC會場,吳曾(Wu Tsang)與施華洛世奇合作設計的水晶吊燈《不要理會窗簾背後的男人》.2015。
FIAC:主流品味,回歸經典
本屆FIAC共推出173家畫廊,法國畫廊僅占42間,而國外畫廊則有132間,歐洲畫廊比例僅占68%。我們可以看出總監珍妮佛.芙雷(Jennifer Flay)持續降低法國畫廊的參加比例(去年48間),彰顯欲將FIAC國際化的企圖心。為期五天的展會共接待約7萬2千人次,並在開幕之夜湧進1萬8千名VIP藏家,交易業績全紅!倫敦沃丁頓(Waddington Custot)畫廊售出兩件杜布菲(Dubuffet)、貝瑞.弗拉納岡(Barry Flanagan)以及法比恩.維迪爾(Fabienne Verdier)等人的名作,並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展覽,美麗的大皇宮結構搭配眾多極為傑出的作品,肯定帶來非常亮眼的銷售紀錄。」資深的巴黎畫廊塔德烏斯-羅帕克(Thaddaeus Ropac),帶來藝術家羅伯特.龍古(Longo)、格奧爾格.巴澤利茨(Baselitz)、蘇珊.羅森伯(Rothenberg)、嚴培明,以及安東尼.葛姆雷(Gormley)等人之作,並全數售出!
Art Élysée:Sabine Vazieux畫廊展位,展出陳幸婉與黃一鳴的作品。
成交量同樣高達100%的Applicat Prazan畫廊,今年則主打戰後非形象藝術大師莫里斯.埃斯特偉(Maurice Estève)。德國畫廊則主打伊米.科諾貝爾(Imi Knoebel),金特.福爾格(Günther Förg),塞昆迪諾.赫南德思(Secundino Hernàndez )以及安德烈斯雅(Andreas Slominski)等人的作品,價格介於3萬8千至33萬歐元之間,藏家反應熱烈。Sprüth Magers畫廊以60萬歐元售出美國藝術家喬治.康多(George Condo)的 《Large Female Portrait》。尼古拉斯.伯恩(Nicholas Byrne)的《Two figures》也經由倫敦威爾瑪.古爾德(Vilma Gold Gallery)藝廊售出。當然還有紐約的納麥德(Nahmad Contemporary)畫廊,成功售出莫迪里亞尼(Modigliani)的作品,成交額達到數百萬歐元,而另外一件畢卡索的作品也以500萬歐元成交。
FIAC牆外展:植物園。楊詰蒼《地下之花》.1989-2009。
整體來說,今年FIAC在市場的表現上依舊可圈可點,延續去年開始的作法,總監珍妮佛.芙雷持續擴展與各大博物館、文化遺址與畫廊等單位的配合,在同時期推出數個精彩大展。建立一個以FIAC為中心的全方面藝文盛會。我們可以發現,即便巴黎不再是藝術商業的重心,卻仍舊提供豐富與高品質的展覽選擇,羅浮宮展出的「未來簡史」、龐畢度藝術中心舉辦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林飛龍的回顧展、大皇宮的「畢卡索—馬尼阿」,奧賽美術館則推出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妓女文化「輝煌與悲慘之間」,抑或巴黎現代美術館的「向安迪.沃荷致敬」等大展,彷彿這些大師級人物一同參與了2015年的巴黎光輝秋季盛典。
(OFF)ICIELLE:22,48 m²畫廊。Thomas Tronel-Gauthier 《海外》 (Outre-mer).2015。
今年在參展藝術品的選擇上面,各大畫廊不約而同地走向反媚俗路線,少見挑戰觀者視覺的極端作品,並走向非常符合歐洲藏家品味的選件策略—雅緻。為1900年世界博覽會而建造的巴黎大皇宮,外觀乍看為典型新古典主義氣勢磅礡的巨柱式建築,室內卻是由細緻的雕花鑄鐵架構塑造出展覽空間,乃為見證世紀交接工藝技術的傑作。國外藏家身臨此處,自然也順勢受到法式的審美品味與氛圍的薰陶與吸引。瑪麗安.古德曼(Marian Goodman)畫廊展區呈現了傑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大鏡子、吉賽佩.貝諾內(Giuseppe Penone)的樹木雕塑、安妮特.梅莎傑(Annette Messager)的攝影裝置、東尼.克雷格(Tony Cragg)名為「觀點」的形而上雕塑……,件件都典雅、條理清晰明確。
里森(Lisson)畫廊帶來艾未未的「白洗」泥甕罐與李禹煥的作品,塔德烏斯.羅帕克(Thaddaeus Ropac)畫廊的李昢的破碎之鏡。安內雷.朱達(Annely Juda Fine Art)畫廊則展出了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這位79歲的英國魔幻寫實風景大師色彩鮮明、簡潔單純、線條俐落的系列作品。
FIAC會場:卡梅爾.門諾(Kamel Mennour )畫廊。黃永砯《聖吉爾之弓》(L’arc de Saint-Gilles).2015。
本屆最高佳作歸給卡梅爾.門諾(Kamel Mennour)畫廊帶來的黃永砯《L’arc de Saint-Gilles》一作。這件雕塑以仿造動物標本的方式,描繪聖吉爾(Saint Gilles)的事蹟。根據傳說,聖吉爾靠著藥草和母鹿的乳汁隱居森林,被狩獵紅鹿的西哥德溫伯遇見,而後為他建立一座隱修院。我們看到跳躍的鹿被分成兩半並以金屬製的弓型連結,結構簡潔,細部逼真。黃永砯一如往常地善用傳說典故,對邊緣社會的關懷做出回應(聖吉爾是跛者、乞丐和鐵匠的主保聖人)。此外黃永砯也將是2016年Monumenta的藝術家,法媒期待度相當高,更添話題。
FIAC會場:Marian Goodman展位。
每年最膾炙人口的FIAC牆外展,今年同樣精采絕倫。例如杜樂麗公園一側出現由法國兄弟檔設計師Ronan & Erwan Bouroullec所創作的「亭子」,他們以鋼板與橡木貼面構成的移動式的免費空間,可供任何用途。日本建築師隈研吾的《Yura》透過竹子與木材的交疊體現他藝術與建築的新概念,用點描法的顆粒概念疊砌他的「弱建築」,三組不同的結構為觀者帶來另一層次自由轉換理外窺視皇家公園的感受。維安.胡博(Vivien Roubaud )是位年僅29歲的藝術家,他用簡單的透明球體、樹枝、古董水晶吊燈以及水晶流蘇的離心運動使作品能自然地在杜樂麗水池中旋轉嬉戲,乍看規矩,然而這種融合古今媒材,創造出來的不穩定性大大受到了觀賞者的喜愛,自然融入景色之中。再看在自然史博物館植物園建築中《地下之花》這件作品,數個木箱收藏櫃擺放的是楊詰蒼「挖掘」的人骨青花瓷。主張回歸本性,如何克服歷史灰燼的流逝中,人們對1989至2009年這段政治動盪的遺忘。在牆外展中,我們看到當代雕塑如何與自然環境互動的方式,展示作品件皆與自然、公園、歷史場景結合巧妙。在以商業為主要目的的博覽會中,增添更多藝術哲思上的思辨與詩意效果。
ASIA NOW:陳秋林《此刻》.攝影.2009。
回顧此屆FIAC在大皇宮的選件風格高雅,與建築氛圍融合巧妙,陽光透過玻璃灑落,隨時序在展場中遊移至各角落,藝術品陳列其間,與戲劇化的夢幻空間效果相得益彰,而觀景台上則與施華洛世奇合作,邀請近年來迅速崛起的洛杉磯華裔跨性別藝術家吳曾所設計名為《不要理會窗簾背後的男人》的大型水晶燈光裝飾,以探究晶體聲學的傳遞,如瀑布璀璨奪目耀眼。我們只能說,這兩年的FIAC在所有細節上處理靈妙有趣,處處彰顯巴黎這個美學之都的風采。
(OFF)ICIELLE:Marie-Laure Fleisch畫廊展位。
(OFF)ICIELLE:第二屆即有大將風範
自從四十一屆FIAC首次延伸的衛星展區並成功閉幕後,(OFF)ICIELLE已然成為另一個獨特的知名藝博會,今年度共邀請來自17個國家的69家藝廊在巴士底區的巴黎碼頭—時尚與設計之城展出。當眾人在懷疑若少了首屆光環的新鮮感,展區又在城市的另一端,通勤時間較長的狀況下是否會淪為一個FIAC的附庸小展之時,(OFF)ICIELLE證明自己的定位與成就,穩穩的成為年輕世代的「高級」跳板!
今年參展的畫廊中,有35%的畫廊從未參加過此類型的國際博覽會,其中還有僅開張兩年的年輕畫廊!主辦單位欲挖掘「具有前瞻性的未來」。22,48 m²畫廊主Romain Houg「年輕、輕鬆、有活力」的形容詞,幾乎就是(OFF)ICIELLE的標誌語彙。他今年帶來了Thomas Tronel-Gauthier精采絕倫的繪畫與雕塑作品、反應植物、海洋等環境議題,作品價格界大概在5千到1萬歐元之間,得到極大的反響。(OFF)ICIELLE作為FIAC的姊妹展,恰巧彌補了FIAC無法達成的目標。在工業風的展場裡面,我們更能創作新鮮的互動空間,例如羅馬Marie-Laure Fleisch畫廊邀請藝術家顧思朋.史湯波(Giuseppe Stampone)將整個展位變成一個類工作室的建築空間,畫廊主坐在其中扮演起藝術家的角色直接與觀者互動。
FIAC會場:Sprüth Magers 畫廊。喬治.康多(George Condo )《Large Female Portrait》.油畫.2015。
如果看到評選委員名單,諸如MAXXI藝術總監侯瀚如、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策展人Anne Dressen、策展人Florence Ostende、 Art: Concept創辦人Olivier Antoine、收藏家Josée Gensollen……等等當代藝術重要的旗手皆名列其中,我們當不難想像(OFF)ICIELLE的入選難度。稍可惜的是,參展費用對年輕的畫廊仍是不小的負擔,20平方米要價至少1萬2千歐元的展位費使得許多「小的、年輕的」畫廊望之卻步。因此仍舊只有15家老畫廊參與,不過即便如此,他們帶來的也是那些快要被遺忘的重要藝術家,例如,Geneviève Claisse的抽象作品或Arnaud Lefebvre畫廊帶來Hessie的織品畫。
FIAC牆外展:杜樂麗公園。隈研吾的建築作品《Yura》.2015。
雖地理位置不同,(Off)ICIELLE依舊吸引大量的人潮(1萬3156 參觀人次),並能針對不同類型的收藏家做出主題性的投資區分建議。文化資產研究中心合夥人Arnaud Dubois認為,這些還在成長的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價位不高、賠率相對低,具有高發展淺力,因此也會受到部分類型的藏家喜愛。首屆(Off)ICIELLE的作品成交量大放異彩!
黃九蓁( 8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